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是实践意义基础之上生态自然观。它阐明了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建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生态危机引起人们高度关注与反思,随着生态学与生态文艺的勃兴,21世纪的文艺学开拓了新的话题,走向生态领域,有必要吸收现代生态学的成果,追溯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创建生态诗学。  相似文献   

3.
生态女性主义关于自然是女性的议题、关怀女性与关怀自然的意义相同、对发展问题的独特见解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主张,蕴含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女性主义以女性作为研究视角,认为女性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呼吁社会注重妇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妇女是生态价值观的宣传者、“生态家庭”的塑造者、社会环境的建构者、自然环境的维护者。应以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把女性与自然和谐发展原则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中。这对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良好的生态文明,是新时期我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以下简称海西建设)的必然要求。闽南宗教信仰及其文化,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智慧,对加强新时期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要弘扬闽南宗教文化的生态智慧,必须重拾天人合一与原罪悲剧精神等信仰精神、重树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发扬自然和谐的宗教理念、倡导勤俭节能的环保...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城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高度和谐的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生态城市是我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方面的体现。如何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建设继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之后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释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的丰富内容、多样化表现形态、鲜明的自身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文章认为,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热爱自然、与动植物平等共存的宽广情怀对培育新疆生态意识文明具有感召作用;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规约权威、普遍约束的实际效果对新疆生态制度文明建设具有借鉴作用;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中有效保护、节制利用自然的宝贵经验对新疆生态行为文明建设具有启迪作用。如能在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维吾尔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加以继承、吸收、借鉴和洗炼,才能实现其创造性的现代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采取生态批评的视角,分析了王秀杰自然写作中的生态审美特征,从自然生命的敬畏与尊崇、人类文明的反思与诘问以及生态审美的艺术建构三个方面展开阐述,并对其创作及自然写作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从个案入手为中国生态文学创作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8.
生态美学是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以生态美为主题,研究生态审美的范畴和人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美感享受,以及生态美的创造、发展及其相关规律的学科领域。生态美则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过程和关系,是和谐生态关系、生态责任、生态道德、生态服务和生态价值的综合体现,是形式美、关系美、过程美和功能美的有机统一。在相关概念诠释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生态美学理念在生态规划、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产业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与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性作用的观点或建议。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在吸取黑格尔“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基本内核”的理论基础上,以自然-人-社会的协同演进关系作为基本问题,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批判了机械论自然观,从思想上整合和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从行为上遏制了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掠夺与开发,阐释了生态自然观。在当代中国,恩格斯的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指引。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因此,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导作用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如何在全国范围传播,形成内化的生态价值观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文明时代,科学发展观不仅重新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生态平衡观念贯彻到社会文化领域。生态伦理原则向人文文化领域的推扩促进了文化生态审美标准的形成;文化竞争的优胜劣汰的丛林原则逐步过渡到文化生态审美的共生互补原则,产生了基于文化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平衡及文化系统间的相互制衡衍生的文化生态审美范畴系统,为多元化的人文世界的审美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作出具体部署,明确: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深刻领会和有效贯彻这些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科学认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  相似文献   

14.
立足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既尊重自在自然的先在性,又彰显自然的属人性;既秉承自然的系统有机性,又坚持自然的可分解性与科学认识自然的合理性。这一双重意蕴的生态自然观为超越生态中心主义的荒野自然与人类中心主义的机械自然提供了全新的境域与立场。植根于"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现实语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承接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思想动力,坚持尊重自然与积极介入自然的辩证统一,在实践范式的生态变革中推进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西方社会的新规范,生态政治既可指称一种后现代的绿色政治理论思潮,也可以指称一种广义的绿色政治运动,还可以指称一种致力于新社会理想的绿党政治,其实质在于谋求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在结构层次上,生态政治可以看作是两个系统,即政治内生态系统和政治外生态系统。政治内生态作为一定政治体系存在的根本,是内部的规范机制;政治外生态作为特定政治体系在社会、自然领域的进一步扩展与延伸,是外部的制约条件。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集中体现在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生态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环境保护等生活实践的人民立场和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等几个方面,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必须通过生态道德和法律制度实现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界的资源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在实践活动中要关爱自然,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精神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对生态危机的解决提供了实践的指导价值.而面对生态危机,应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于自然物质的占有方式、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实践等哲学思想层面进行透视分析.从价值的角度来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生态化”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确立新的生态价值观,协调处理好人和自然、人和人、人和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上,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在人和自身关系上,实施人性修炼,提高自身素质,改变传统的消费主义的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20.
扎鲁特版画是内蒙古美术领域的一朵奇葩,以造型艺术的形式展现了马背民族游牧文化的神韵,表达了蒙古族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顺应自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独特性的艺术体现。生态文化是以崇尚自然、保护环境、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文化,由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高级形式的体现。扎鲁特版画取得的成就与它表现出的草原生态文化观密不可分,符合草原人民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的价值观,是生态文化的审美观照。研究扎鲁特版画的生态审美文化,对传承草原生态观、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