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而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既有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产能变化的共性,也有独特之处。解决中国经济整体快速发展但不同区域间的不均衡性和梯度性矛盾;调整投资、消费、出口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比例关系的不协调性, 成为扩展国内市场有效需求、化解产能过剩的广阔空间。与此同时,转变政府职能、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整合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大幅度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综合采取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措施处理产能过剩问题,现阶段的产能过剩矛盾将会得到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2.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既相容又相矛盾,传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与市场经济无法兼容,要真正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必须寻求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发展主要应着力于公有制的财产组织重构与所有权权能的分解,这样既丰富了公有制的内涵,又使其与市场机制有机地衔接;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微观载体是企业制度,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推进公有制企业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不少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主要是由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关系失衡等四个因素引起的。扩大内需,扩大消费,调整结构是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经济增速减缓和能源低碳高效利用的双重约束下,煤炭市场需求下降,中国煤炭产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选取固定资产投资、煤炭产业集中度、煤炭出口率、煤炭消费以及政策影响等指标,对中国煤炭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认为,煤炭产能利用率和上述量化指标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上述指标对煤炭产能利用率的影响,认为必须改革政府的监管体制,严格控制煤炭行业准入机制,并通过加强煤炭企业的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道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虽然建立了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市场经济体制,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仍然控制着大量的要素资源,要素资源尚未实现 市场化,再加上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从而导致了产能过剩和产能短缺并存的经济结构失衡状态。为此,应将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转变为市场主体自主进行的投资体制,并进行 国有企业的改革重组及要素资源的市场化改革,对经济发展实施正确的政策导向;同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引导过剩产能的消化,创造有效的市场需求,解决产能过剩 问题。  相似文献   

6.
石油与汽车之间一直存在着一种典型的互补关系,研究油价波动与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石油与汽车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肯定石油价格波动对汽车行业产能过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了探究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造成的影响程度,文章采用短期约束的SVAR模型,考察了2013年7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油价波动对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冲击的影响.结果发现,油价波动对我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存在反向冲击,即油价上升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程度,而油价下跌会加剧我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因此,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对油价波动走势的预测来对我国的汽车行业进行结构性改革,并适时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公有制经济的新论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拓展了公有制的范围 ;二是在关于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体现上 ,突破了传统的观念 ;三是明确指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多晶硅行业存在低端产能的过剩,即高成本、低质量的产品不具备竞争力且无法满足下游产业的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过剩。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技术空心化,缺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生产工艺进口依赖性强。针对这一现象,应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加大研发投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术界对产能过剩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经济视角和中观行业视角进行.然而,产能过剩首先是一个微观概念,通常是指某一企业能够提供的生产量大于市场对其的需求量.因此,上述研究并没有考虑影响行业产能过剩的微观因素——企业的管理与治理.文章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分解,对企业的资本引入战略、资源配置战略与产能过剩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归纳了企业产能过剩的主要财务表现,深入剖析了产能过剩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微观传导机理及其经济后果.在此基础上,针对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煤炭产能过剩致因机理与治理政策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资源、安全、科技、环保、效益和国际化等因素的约束,煤炭科学产能日益成为引导市场供需平衡的关键因素和竞争利器。对煤炭科学产能的概念界定、产能过剩的致因机理及其调控政策等进行较为全面的文献梳理及研究,研究表明: (1)现有研究混淆了产品过剩、生产过剩与产能过剩的概念,煤炭科学产能建设应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经济、科技、安全的约束;(2)当前针对煤炭产能过剩的测度多是基于主观的判断或单一指标的分析,科学的、定量的实证分析几乎空白,数据缺失是其根本性障碍;(3)针对煤炭产能过剩成因机理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逻辑性的分析框架,未来应基于利益相关主体的视角从企业逐利行为、地方发展冲动、市场供需变化以及中央与地方利益博弈等层面予以分析;(4)基于科学产能、可持续有效调控的政策体系形成机制需要设计,特别是根据资源、安全、科技、环保、效益等复合目标,煤炭产能调控的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开发机制尚需完善。  相似文献   

12.
13.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转型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后果、成因、应对以及应对的代价进行了一个梳理。产能过剩的形成具有经济发展规律的共性,也有中国特色制度背景下的特性。鉴于其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产能过剩的应对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任务。借鉴日本的国际经验和中国过去治理产能过剩的经验和教训,中国的产能过剩治理从“一带一路”、市场机制改革以及坚决地去产能等几个方面多管齐下,制定了全方位的对策,并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但是产能过剩的治理也面临着大量的就业岗位转型和社会稳定问题。因此,政府相应推出了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核心的促进就业的政策,以减小产能过剩治理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分工背景下,提升产业价值链地位,破解低端锁定困境,既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国内制造业价值链、产业全球价值链及贸易结构等宏观层面,探究中国钢铁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并聚焦于国际大型钢企,挖掘其微观原因。研究表明:钢铁产业处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近乎底部的位置,虽然增值能力总体有所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价值链与钢铁产业全球价值链中存在的“微笑曲线”表明,中国钢铁产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国内外的双重挤压,产业升级压力巨大;国内议价、盈利能力普遍较差,下游业务联动不足及竞争优势缺乏是导致国内大型钢企的价值链低端锁定主要原因。目前而言,钢铁产业产能过剩与价值链低端锁定相互强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16.
产能过剩的微观形成机制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企业投资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多个产业产能过剩的微观形成机制,分离出了市场及政府对产能形成的微观影响因素,并对其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在统一框架下进行分析对比.同时,扩展了这一基本模型,基于学理分析了当前多数企业盲目涌入同一市场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经济机制.结果表明:(1)产能过剩并不是市场失灵或体制缺陷单一作用的结果,二者在产能过剩形成过程中均发挥了重要的影响;(2)当前的部分产能调整政策由于限制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时机,从而可能刺激企业盲目过度进入同一市场;(3)目前我国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主要根源是企业在R&D过程中的囚徒困境博弈,而这一博弈结构同样受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去年,5月22日,在2009中国风能产业对话资本论坛上,与会代表对行将到来的风电产业大洗牌共同表示忧虑。眼下,在投资拉动内需的经济大潮之下,像风电产业这样的“朝阳产业”也出现产能过剩,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担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高货币供应与低通货膨胀共存的现象十分明显,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日益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使企业过度投资、过度负债,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率升高,促使不合理货币需求增加,最终推高了货币供应量。产能过剩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产品供给过剩,压低企业利润水平并减少市场需求,从而抑制产品价格的上涨。同时,金融危机引起的出口不力又减轻了外汇储备带来的通胀压力,起到缓解通货膨胀的作用。中国出现了高货币供应下低通货膨胀的中国之谜这一现象。就现阶段而言,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要从树立合理的政绩观、完善银行考核机制、引导货币流向、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和扩大内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20.
厘清产能过剩与宏观经济周期和制度性激励因素的关系,是治理我国产能过剩问题的关键.基于29家上市钢铁企业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行业产能利用率,通过构建P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探究了经济增长以及政府补贴、金融支持等制度性因素对产能过剩的冲击,利用方差分解方法测算了各影响因素对产能过剩的"贡献度",结果显示:产能利用率的变动趋势与GDP周期不完全一致,在经济下行周期产能过剩有所加剧;在经济上行周期,产能过剩受到抑制,但该抑制效果不具有可持续性.冲击效应方面,产能过剩对自身的影响在各期都是最高的,说明产能过剩具有很强的逐期积累效应.除自身冲击以外,政府补贴对产能过程的冲击最明显;金融支持在短期内缓解了产能过剩,但长期内反而加剧了产能过剩.实证结果说明,制度性因素在导致产能过剩症结中的作用很强,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是改变政府治理模式.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政绩考核体系,防止制度性因素激励企业过度投资,彻底改变无效产能难以退出的体制基础.同时,要明确政府补贴的范围和用途,评估补贴效应.此外,应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进入、退出时机选择,防止企业对金融支持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