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虎符》是郭沫若以战国故事“窃符救赵”为题材创作的一出历史剧。战国时代是“一个悲剧时代”,也是“人的牛马时代的结束”。如姬积极参予到魏王与信陵君的矛盾斗争中,以坚决反对黑暗统治者魏王和坚定支持主张正义者信陵君的行动,确立了自己的伟大人格,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的造型。  相似文献   

2.
这件事,已经过去35年了.1957年,当时我还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学生.这年一月,学校放寒假期间,我在首都剧场观看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郭沫若著名历史剧《虎符》,演员阵容强大.我还依稀记得是由著名演员于是之饰演信陵君,朱琳饰演如姬夫人.演出非常成功.非常感动人.剧中主要人物窃符救赵的故事以及它的悲剧色彩使我一洒同情之泪.看了这次演出.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对剧中的一个小人物——朱女的处理感到非常难以理解和接受.朱女在《虎符》中是朱亥的女儿.朱亥是信陵君的朋友,是一个为了国家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英雄,而朱女却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小人,为了保全自已的性命,竟向魏王出卖了如姬夫人和魏太妃帮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秘密.我曾查阅过司马迁《史记》中的《魏公子列传》,其中并没有朱女这个人物.不久,我从1957年第3期《戏剧报》上读到了郭沫若的一篇短文《为<虎符>的演出题几句》.郭老在这篇短文里有这样一段话:“信陵君的母亲魏太妃是我虚构的,但也不是毫无根据.根据何在呢?就是信陵君.因  相似文献   

3.
悬赏取证作为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举证的特别补强手段,能有效化解现实举证难题。在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适用悬赏取证,不仅是基于私权与公益衡平之需要,也是在此类案件事实因关键证据隐匿难寻、技术性强、易灭易失而陷入真伪不明困境时为真相的查明另辟蹊径,同时也体现了“发现客观真实”的诉讼真谛。但这种适用应当是审慎而规范的,包括:悬赏取证的启动须经受审法院作实质性审批,以彰显谦抑;悬赏的酬金由悬赏人自己决定,以确保效率;不论是否胜诉,悬赏金额均应由悬赏人自行承担,以避免悬赏取证被滥用。  相似文献   

4.
《民法典》针对悬赏广告问题采取了适用第四百九十九条和一般合同规则的方式,此种规范方法忽略了悬赏广告合同的特殊性并缺少有关多数人主张报酬、优等悬赏广告等特殊规定,引发行为人的报酬请求权行使障碍与悬赏广告合同法律纠纷等诸多问题。文章通过说明承诺要件存在的必要性,论证了悬赏广告具备契约性质更为妥当。立足于“意思行为说”及悬赏广告“契约说”属性,提出悬赏广告规则完善建议:明确行为人的承诺在通知悬赏人时生效、规定悬赏广告的撤回应采取产生类似公告效果的方式、明确报酬在数人分别同时主张时由数人共同取得、并对优等悬赏广告的特殊性做出规定,最终将悬赏广告规则安排在合同编典型合同一章。  相似文献   

5.
古代“尊左”与“尚右”问题新探──兼谈以“左右”示“尊卑”的“三分法”康一、“虚左”与“位右”是否矛盾《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从车骑,虚左”句,课本对“左”的往解是:“左,左边的位子,是上位。”《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句,课本对“右”的...  相似文献   

6.
人脉悬赏不会带来腐败,腐败的存在却会导致人脉悬赏的产生“介绍认识工商局的人付2000酬金”,“小女子正在考驾照,谁跟湖南省交警总队有关系,本人愿意拿出200元酬谢”,“200元找政府部门的朋友打乒乓球”……自今年3月份以来,大批悬赏人脉关系的帖子出现在一家名为“智客网”的网站上。智客网诞生于2007年3月12日,号称“中国第一家智力产品和人脉关系交易平台”。虽然只有3个月的“网龄”,但由于涉及花钱找关系的敏感话题,引发了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7.
南宋立国于东南,非常重视川陕:川陕是南宋朝廷号令中原之地,“将图恢复,必在川陕”;川陕是南宋文人魂牵梦绕之地,“剑指三秦,一战东归”;川陕是南宋人民无法割舍之地,“倚雍之强,资蜀之富”;川陕捍卫了南宋半壁河山。  相似文献   

8.
论《周易》宇宙观的生成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宇宙观的核心范畴是阴阳,阴阳之间的相互运作产生宇宙万物。用《系辞传》的话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那么,这一生成过程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认为,它大致经历了四种存在形式,即交、感、化、革。1.交《周易》首《乾*坤》二卦,《象传》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至能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资始”是资乾以为始,表明乾还不是始;“资生”是资坤以为生、表明坤还不是生。《易纬·乾凿度》云:“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独阴不成,孤阳不生,“阴阳相合,而生成之道存…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至今,发生了两次姓“资”姓“社”的争论。改革开放之初的争论是由于改革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属于“摸着石头过河”,许多人囿于传统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社会转型期的争论主要是因为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引发的,这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体制机制不健全导致的。要从根本上消除姓“资”姓“社”的争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一是要加强理论创新,用令人信服的理论及时祛除人们头脑中的疑惑;二是要深化改革,把改革引向深度和广度,用改革与发展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资”与“课”名虽异而实质相同。输纳资或课的人并无身份等级差别。色役代役钱或物既可以叫做“资”或“课”,亦可称为“资课”。“资”用作货币的代词是自唐政权将“资课”确定为财政支出项目开始。  相似文献   

11.
刘某杀人后潜逃,公安机关发出通缉令并悬赏四万元捉拿他。刘的朋友陈某知道刘某潜逃后的藏身地,可公安机关悬赏前,没有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悬赏后,才向公安机关提供刘某可能藏身的处所,公安机关根据陈某提供的重要线索将刘抓获。对于陈某“知情迟举”的行为,人们众说纷纭,有的主张应当给予奖励,有的主张应当以包庇罪追究他的刑事责任。到底哪一种说法有道理呢?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所谓“作假证明包庇”,是指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意图使犯罪分子不被发现、不受追究的行为,如隐瞒犯罪分子的…  相似文献   

12.
胡适的书房     
窦海军 《社区》2012,(29):23-23
1958年胡适应蒋介石之邀从美国回台湾做“中央研究院”院长。蒋和研究院都要拨钱给胡修宅子,胡对代院长李济说:“我盼望最切的有两点:一、我要的是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不是中研院院长的住宅;二、我仍坚持此房子由我出钱建筑。”为此,他先寄上2500美元,并表示如果不够再通知他追加。  相似文献   

13.
尽管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及司法解释中将悬赏广告安排于合同体例中,但由于我国民法尚未规定悬赏广告的具体规则,其法律性质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随着《民法总则》的颁布实施,我国民法已经正式确立了意定之债的契约原则,在民事立法未特别规定悬赏广告法律性质的前提下,将悬赏广告以合同行为论遵循了法律解释的本意和一般规则,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可以有效保障双方交易安全及信赖利益,妥当调整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近人论及公土家族多与古代巴蜀之“赛”人相联系。而于“(宀禾贝)”人之来源,历来又多认为来源于“廪君”。《舆地纪胜》卷162引《晋中兴书》言:“(宀禾贝)者,廪君之苗裔也。巴氏子务相乘土船而浮,众异之,立为廪君,子孙列布于巴中。秦并天下,薄其赋税,人出钱四十,巴人谓赋为(宀禾贝),遂因名焉。”邓少琴先生指出:“此是将(宀禾贝)与白虎同居既久,混为一谈.未与分清。”①然今之学者中,仍不乏“(宀禾贝)”人源于“廪君”之见。徐中舒先生认为:“板楯又称‘白虎复夷’,复即免其徭役,他们也属于巴族,他们都是廪君的后裔。”②实质上,“板楯蛮”即“(宀禾贝)”人  相似文献   

15.
儒家人性论认为,“天人合一”是人的“善”的本体与“诚”的现实相合一的“仁”的境界,人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在现实中做到“尽己之性”、“尽人之性”与“尽物之性”。这在学理上不仅为解释时下体育本体和现实相分离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也为实现“人性体育”本体与“道德体育”现实相合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历史上魏公子信陵君、齐公子孟尝君、楚公子春申君、赵公子平原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从历史形象论出发,对四人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看到四人形象各有特色,各有千秋,历史对四人的评价也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7.
刑事悬赏是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侦查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行为。从刑事悬赏发布主体属性来分析,刑事悬赏的法律属性应当理解为一种行政行为。这种界定可以有效厘清公安机关与个人发布的悬赏之间的区别,明确刑事悬赏的法律监督机制和确定刑事悬赏的法律救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享誉中外的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红崖古迹,是黔中瑰宝,特别是书写在崖壁上的“神秘天书”引起了中外学者和好奇人士的极大兴趣。 1995年3月,贵州安顺地区行署提出“悬赏百万,破译天书”的设想被新闻界报道后,在神州大地及海内外掀起了一股破译“红崖天书”热。  相似文献   

19.
略论隋炀帝之暴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炀帝纪史臣论》称,炀帝“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徵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百姓怨怒,“乃急令暴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致使“海内骚然”,天下大溃。历代论炀帝暴政者,大抵不出此外。概言之,即役赋繁重,法刑极为苛暴。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它不仅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也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及人民生活的立足点和发展空间。马克思曾指出:“劳动和土地”,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①,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可以说土地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发展之道。因此,合理利用土地,使有限的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