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一宗票据法案例的分析,认为票据法对票据的原因关系、资金关系作出的规定存在缺陷,破坏了票据的无因性,法院应在自由裁量的范围内,作出正确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认定和裁决.  相似文献   

2.
日内瓦统一票据法和联合国票据立法均以建立统一的现代国际票据制度为目标,但实际上日内瓦票据立法才是完全的国际统一票据法。《中国票据法》既总结了我国行之有效的做法,也尽可能地采用了国际通行的票据制度,但与现代国际统一票据立法相比,还存在着过简、过窄和过严之不足,尚需进一步采取立法措施使之完善。  相似文献   

3.
票据抗辩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抗辩对实现票据法权利体系的内在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价值就是正义对安全的矫正。我国票据抗辩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票据规范与票据最大有效原则相违背,能产生票据法效力的票据记载事项与票据法的私法属性不一致等。因此,应采取减少因票据无效抗辩而产生的抗辩事由、增加能发生票据法效力的记载事项等措施,以完善我国的票据抗辩制度,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票据法》制定之初即存在先天不足,在市场经济发展相对成熟之际,这种不足愈加明显并客观阻碍了票据制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树立票据最大有效性理念,明确票据流通性在票据法中的核心地位,修正与票据法理念相抵触的规定,补充司法实践明确认可的空白背书、空白票据等规则,吸收国外最新发展的电子票据、票据影像交换技术,推进和发展票据信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票据法中票据的无效与票据行为的无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票据的无效是基于出票行为在形式要件上不合法或当事人更改法定不得更改事项而导致的后果,票据行为的无效是附属票据行为的行为人基于票据的实质要件或形式要件欠缺而导致的票据法上的后果,两者既具有紧密的联系,也有重大区别。  相似文献   

6.
归责原则是责任的统帅和灵魂。归责原则发展经历了过错责任原则、加害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等发展演变过程。在将民事责任划分为非合同责任与合同责任两大类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各自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7.
设立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的目的在于谋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因而世界各国票据立法对此多作肯定。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是票据法上的特殊请求权。我国《票据法》第18条将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返还范围限定为“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有悖于立法宗旨,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发展,为解决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应修改此条规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有三种类型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民事责任制度 ,实行不同的归责原则。“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立法存在三大问题 :下位法违反了上位法、立法机关越权、违背了公平和正义的法律价值 ,因而是无效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一起案例,从实证法的角度谈出票行为无效和票据无效的关系问题。本文清楚地表明票据法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即在基本票据行为无效的情况下,该票据为无效票据。同时对于因此而产生的问题,也就是民事责任的处理问题,本文认为该种票据可以起到民事责任证明的作用。文章认为,《票据法》在将来修改完善时应加强对票据流通中善意第三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企业信息公开民事救济手段稀薄且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的客观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企业信息公开民事救济效能的发挥,应进一步完善。根据我国现实国情和立法实际,宜建构法定民事责任制度,主要依据行为人主观过错和行为不同,将企业违法公开信息行为划分为公开瑕疵信息、公开缺陷信息和欺诈公开信息三种情形,并据此分别设置撤销交易并返还对价、赔偿损失和支付惩罚性赔偿金三种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1.
本位是一个“问题与主义之争”的问题,关系法之纲领、指导思想、基本观念,更关系到责任机制,对立法和司法影响甚大。何谓民法和商法的本位,学界结论似较清楚,但实际并不统一,仍有探讨余地。文章本于民、商分立立场,在对民、商本位予以定位与区分的基础上,否弃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极选择之困境,提出无论近代民法还是现代民法仍贯行个人本位,而商法实行的是企业本位,并对此予以了申明和证立。在民、商本位区分的基础上,对民事责任和商事责任的形成机制和调整机制予以一定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制度的价值追求是有效竞争,而非填补损害。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形式主要是停止侵害、消除危险和赔偿损失,其中的赔偿损失包括实际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两种。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的构成除了限制竞争行为的发生、实际损害的发生、行为与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外,还有其特殊的构成,即限制竞争行为不属于反垄断法规定的豁免情形,也不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在追究反垄断法中的民事责任时,有一些特殊的程序要求,如放宽原告主体资格、给予物质利益刺激、实现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和在必要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等。  相似文献   

13.
商事责任法律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在民法和商法关系方面采纳了民商合一模式。商法责任是民事责任的特殊形态,但是也有其自身特征。包括归责原则的二元结构;责任的相对性、替代性;商业判断规则的适用;损害赔偿替代原则在责任形态中具有根本地位等。未来的制度体系建设包括以企业为中心的商事责任制度的确立、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原则的相互为用和损害替代规则的体系构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民法商法化的起源和定义,简要分析了民法商法化的具体表现,意义。并以民法商法化为切入口,分析了民法与商法的界限,对民法和商法的立法模式作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评民商合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和商法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个基本法律部门 ,在立法上一直存在民商分立和民商合一的争论。我国历史上缺少商品经济的深厚传统 ,建国后又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因此造成民商合一论在学术界占据了主导地位。文章讨论了民商合一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从商的本质是资本的营利活动出发 ,论证了民商合一立论的不科学性 ;并从商事活动的营利特性要求商法有与民法不同的价值追求和调整原理出发 ,得出结论 ,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有其独立存在的根据 ,在立法上针对民法和商法之间的关系 ,应采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民刑互动:侵权责任法与刑法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诸法合体到刑民分野再到刑民互动,侵权法与刑法的历史关系千丝万缕。侵权责任法是救济法,刑法是惩罚法,两者通过不同的手段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法律的任务在于重建被破坏了加害人、被害人和社会之间的正常利益关系的平衡,使得社会恢复和谐,这一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刑法与侵权法的互动。刑民割裂是法律关系不正常的状态。正在制订中的《侵权责任法》应正确处理刑民分野、刑民互动等关系,并摒弃所谓刑事优先的错误观念。  相似文献   

17.
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 ,使商法一度遭受冷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的确立 ,商法的地位和作用正日趋显现。时至今日 ,我国加入WTO在即 ,商法的国际统一化已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要求 ,复兴我国商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且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在我国法学界 ,“民商合一”的论调久已有之 ,似乎已早成定说 ,这一理论误区极大地阻碍了商法地位的确立和作用的发挥。徐学鹿教授所著《商法总论》一书 ,堪称商法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 ,对传统的商法理论误区给予了深刻的剖析。它雄辩地论证了商法演进的四个阶段 ,以及商法的概念、地位和独特内涵 ;鲜明地指出 ,在我国商法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商法是民法的特别法的传统观点应予放弃 ,应选择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第三条道路”。这一切 ,无不对如何构筑我国经济领域的法的新框架与我国商法的复兴 ,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自然人民事责任能力是民法的基本理论,关系着行为人本人的责任、监护人的替代责任、受害人的赔偿请求权的实现,以及诉讼中当事人的确定等。虽然人人均有民事权利能力,一切自然人均具有民事责任能力,但民事责任能力又不包含在民事权利能力之中,它是公权关系下的公权意志的体现,是与私权关系下的民事权利能力相平行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判例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入手,分析判例法的借鉴意义,阐述我国建立民商判例制度的作用,论述我国民商判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罗马法中存在债和责任的分离,两种制度随着罗马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甚至法律本身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其外延并丰富其内涵,在罗马法律生活中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债制度充分体现法律对自由意志的尊重,而责任制度的设计则体现公权力对市民社会生活进行的必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