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企图化东海为桑田的神话,最初见于《山海经·北次三经》: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土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这个神话的缘起是由于炎帝的女儿被东海淹死,为报复东海为虐,死后化为精卫鸟,日衔西山(即发鸠山)木石填塞  相似文献   

2.
有些古汉语著作在划分古汉语词类时,不设“助词”。全国电大教材《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北京出版社,1981年)也是如此。由于不设助词,有的著作称“之”为介词,郭等编《古代汉语》把“之”称作“连词”。古汉语中究竟有没有助词?不设助词是否行得通?这些问题姑且不论。就“之”是连词而论,带来的问题就不少。  相似文献   

3.
王力先生和郭锡良先生各自主编的《古代汉语》是世所公认的权威性古汉语教材,影响甚大。但千虑犹有一失,二书也自然难免有疏漏失当之处;因而不时见有学人提出商榷意见。受时贤启发,我们不揣鄙陋,试续作质疑商榷之文五则,以就教于智者方家。 一、“是吾剑之所从坠”的“所”能“指代地方,作介词‘从’的前置宾语”吗?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1982年1月版)(中册)652页在为《吕氏春秋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中,“以”可用作介词、连词。作介词用时,表示方式、状态;作连词用时,连接词、词组和句子。在古代汉语中,“以”除用作介词、连词外,还可用作动词、名词和副词。 一、用作介词,一般可译为“在”、“用”、“把”、“凭着”、“依靠”、“因为”、“由于”等。 1、表示时间,相当现代的介词“在”。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是全国高校通用的经典教材,也是许多高等院校招收研究生的指定参考书,但书中还有若干注释值得商榷,针对《孟子·许行》中的“敷”“或”、《韩非子·五蠹》中的“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以求对古汉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夺《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大多数古代汉语教科书“夺”字都不加注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在常用词“夺”下认为“勿夺其时”的”夺”“表示一种强迫的行为”,这样的解释似可商榷。按:“夺”,本义应为失。《说文·在部》:“(大隻),手持隹失之也。从又,从奞。”《集韵》末韵:“(大隻),或从寸”,是“(大隻)”即“奪”字。据此,“勿夺其时”应解释成“不失其时”。《孟子》原文“鸡豚狗彘  相似文献   

7.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普通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材,此教材信息量大、选用篇章经典,是很多高校的首选书目。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教材中某些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为了让教材更臻完善,不揣浅陋,胪陈几条如下,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8.
《左传·僖公四年》记齐桓公伐楚,楚使臣责以师出无名,齐相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穆陵,北至于无棣。”关于“无棣”的地理位置,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为“齐国的北境,在今山东省无棣县附近。”犤1犦(P14)郭锡良、许嘉璐诸先生的《古代汉语》教材注释与之基本相同。臧励和等编的《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于“无棣”条下亦释为山东省无棣县。犤2犦(P912)修订本《辞源》亦从之而不改。犤3犦(P1961)诸家之注释因流传广、影响大,而“无棣”为山东省无棣…  相似文献   

9.
《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下简称《商榷》)一书的出版,对古汉语、训诂学教学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该书中尚有一些不足之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的注释本来不误而误驳;王先生未注而《商榷》误注;王先生注释欠妥,《商榷》的注释也待商。另,《商榷》中排版或引书上有错误。  相似文献   

10.
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研究室主编的《古代汉语读本》一书,所讲语法分为十二讲。我已撰写《〈古代汉语读本〉中一些“语法”问题的商榷》一文,举出三十例,指明其讲解的谬误。该《读本》的课文分为十二课,每课有课文七篇至十三篇,总共是一百二十七篇。每篇注释多详审,但也有粗疏的。爱不揣谫陋,再略举下面二十八例,以与编者及读者共商榷之。“就”和“于是”不同义第一课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与使用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过程中,觉得其文选的两条注释值得商榷。其一: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齐桓公伐楚》)其注释[4]对“楚子使与师言曰”的解释是:“楚君派使者跟诸侯之师说”。释“与”为“跟”。我  相似文献   

12.
《孙子·谋攻》:“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文中的“距闉”,时贤的诠释大致相同。此处举二例以说之。高中语文课本的注释说:“军事用语,积土成堙,高临敌城,观其虚实。‘闉’也写作‘堙’,积土为山。”这条注释的其他问题,后边再说。只“积土成堙”与“积土为山”的关系就难说明白,这两句话,真有点连环套的味道。郭锡良等同志的《古代汉语》解释:“为了侦察敌情和居高临下地攻击守敌,在城外筑起的高过敌城的土山,叫做距闉。”我们觉得这些解释均义有未安,故而据文献而略作考释。  相似文献   

13.
王力先生主编本《古代汉语》教材,其文选部分的注释常有可斟酌商榷之处,学者们屡有文章发表,以订其疏失。笔者也曾有过几次献疑之举,今再列数则,以求教于方家。 1 (原文)公曰:“无庸,将自及”。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写过《初中文言文教材注释商榷》一文,载于《鄂西大学学报》(社科版)1987年第1、2期。现继续对高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教材(以下简称教材)的若干注释提出一些商榷性的意见,就教于教材编者和同志们。 《廉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教材注“为好”为“联欢”,不够贴切。“为好”是两个词,构成动宾关系,说文雅点,是修好的意思;说通俗点,是结为友好或表示亲善的意思。在古代,两方交恶之后,常采取这种举动(是否怀有诚意另当别论),古书多有记载。《左传·隐公二年》:“春,公会戎于潜。修惠公之好也。戎请盟,公辞。”又《僖公四年》:“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  相似文献   

15.
全国成人自考《古代汉语》注释商榷李国华由郭锡良、李玲璞两位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在目前全国出版的众多的古代汉语教科书中无疑是一部较好的教材。它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全国各地参加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学考试的学生,以及其他方面自学古代汉语的人员。这套教材按照王力...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言文教材,是拥有最大读者群的古籍作品,这些作品的注释,也就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因此,注释的正误也成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古代汉语》及《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是大学中文系最重要的教材,此两册的注释多有值得商榷之处,对其作进一步的研讨,于教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读本》(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部书。书中的文选部分,大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短篇文章,以之作为理论知识部分的印证。文选的注释大都简明扼要,但有些地方值得商榷。现仅就其中该注而未注、断句失当和注释有误之处,例举一二,以就正于大方之家。一、当注而未注文选自然不可能给每字每句都作注,可是作为一部教材,对某些涉及古今词义变化明显或对学生理解文章有直接障碍的字词就不能不加注释。例如:  相似文献   

18.
邦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大学文科最新版教材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教材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待商榷的地方,如在“以同源字为通假字、以古今字为通假字、以异体字为通假字和本字借字互倒”方面,将同源字、古今字、异体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还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南开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读本》(修订本)一出版,许多高等院校和电大纷纷采用为中文系(科)和历史系(科)的古汉语教材,影响极为巨大。就其词语注释而言,亦多赅洽处;只有极少数尚可商榷。现提出如下,以就教于方家: 1、课文20页《后汉书·列女传》:“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  相似文献   

20.
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虽经两次修订,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本文仅就其若干注释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