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陈云同志曾经主持和参与了林业发展的众多决策,对如何建设新中国林业进行了诸多思考;阐述了陈云同志将林业放到发展农业经济、改善民生的大背景下,对护林、造林和育林的重要性及推进措施均高瞻远瞩提出了橡胶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具体部署,并指出了保护森林资源对于改善生态环境的价值;陈云同志关于林业建设和发展的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1917年李根源任陕西省长期间,提出并推行一系列振兴林业、改善生态环境的思想和举措,包括宣传森林的综合效益、保护林木、倡导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经济、开展林业教育、改善林业生产条件等,表现出了超前的生态意识和林业意识.李根源的林业举措虽然只实行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便因军阀的阻挠而终止,但其林业思想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对扭转陕西近代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和改善社会经济凋敝现状具有积极意义,对当今的林业和生态建设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沈国舫先生关于天然林保育思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是重要的森林资源,天然林保护是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国舫先生作为我国的林学家、林业教育家,长期致力于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技术探索,是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并对天然林经营的理论与方法有系统的阐述.他对天然林保护的认识经历了3个时期,形成了涵盖指导思想、经营管理方法(思路)、相关技术、政策及学科体系五大板块的理论体系.他认为,天然林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天然林保护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天然林具有不同于人工林的特点,如异龄、结构复杂、林木可改变自身以适应环境;天然林保护应以林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借鉴运用森林培育与保护的一些基本技术,以多学科体系作为技术支撑,不能被动消极地保护天然林.这些观点对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视野下,西部地区在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空间时,应着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要十分重视有关加入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企业融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管理和服务等问题,采取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系统梳理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进展状况,分析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效果不明显的原因,认为要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效果必须一方面形成“自上而下”的推进机制,保障协同保护的战略规划、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能够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形成“自下而上”的全民积极主动进行协同保护的参与机制。将两种机制路径紧密结合,有效解决内外部因素导致的协同保护效果不明显问题,合力提升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效果,尽快改善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森林是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舒适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由此,将森林引进城市便成为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比较国内外城市林业的历史与现状,认为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滞后、结构不合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林业之路,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现代林业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森林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现代林业的理论与实践以及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和措施。具体阐述和分析了中国现代林业理论的内涵、标准和指标,中国现代林业建设的近期、长远目标以及重点领域;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前提条件和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强调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兴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新中国林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理论、发展方向、发展道路,事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以期在我国建立以林业为主体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提高生活质量,创建生态文明,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庆期间在广西考察时指出,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证明,林业是农业发展的绿色屏障,林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征,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实际情况看,广西“八山-水-分田”,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依赖于林业,依赖林业提供的优良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资源和稳定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基于生态理念的林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发展林业的内涵,提出发展林业有利于农民增收、农业安全,有利于农村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储备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发展特色农业和精神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多角度探讨了新农村建设发展林业需要注重统筹规划,加强技术培训,进行科学指导,提供政策引领,培育特色林业,提高农民生活水准.  相似文献   

10.
乡村林业作为一种参与性林业,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林业的概念及其在湖南的实践入手,联系湖南林业发展目标,阐述了乡村林业在湖南林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法采伐及其贸易的治理:生态供应链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法采伐对全球林产品贸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减少了森林面积,对人类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研究非法采伐及其贸易治理的政策措施,通过对贸易链下生产国、加工国和消费国对非法采伐措施的评析,指出政策控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生态供应链。通过对中国林产品进出口状况的分析,指出中国在全球木质林产品贸易链中主要处于加工国角色,最后结合生态供应链,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中国的主要应对政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生态与野生动物保护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北京的生态城市建设离不开城市林业工作 ,城市野生动物保护是城市林业的重要内容。城市化发展给城市野生动物带来了新的变化 ,绿色奥运、环境保护、城市居民生活要求搞好城市野生动物的保护和建设。北京城市的绿化、河湖治理有了“绿和美”的效果 ,具备了野生动物栖息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城市野生动物保护和建设能达到“活”的目的。城市野生动物的保护可采用招引、释放等办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屯田是清政府贯穿始终的苗疆土地政策。乾咸时期,清政府在苗疆采取“抑客护苗”的政策,如汉苗隔绝措施、汉民禁侵苗产、规范汉苗土地交易契约、严控汉民置买苗产、打压高息借贷、严惩流官渎职等来保护苗民的经济利益,维护苗疆的政治稳定。从留存的清水江文书可知,咸同“苗乱”之后,中央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善后措施,将苗疆田产分为常业、本业、屯业、存业、叛业、绝业等。与清代前期实施的政策相比,体现出帝国权威不断下移,直接触及到苗疆乡村社会。  相似文献   

14.
清末商部(农工商部)成立后,大力提倡振兴林业,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改良和发展林业的措施和办法。这是在清末封建统治难以继续下去的背景下,为挽救林业的困境和危机、抵制利权外溢、改善生态环境,由社会舆论倡导,清末新政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而在商部(农工商部)主持下,清末林业的振兴成效可观,主要表现为:不少地区造林有了较大成效,出现了新的林业经营方式,林业科技教育也有了一定进步。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以来我国林业政策演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49年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以推动林业的建设和发展。林业政策的演变背后,是党和政府对林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林业政策逐渐由应急性、临时性向系统性、整体性转变,其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逐步增强。同时,林业政策的制订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日趋明显。今后制订林业政策,必须要严格遵循林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以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审慎处理好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民国初年,自然与社会多方面的因素促成了林政兴旺的局面。然而好景不长,兴林热潮持续了10年左右便衰退下去,当时颁布的一些法规政策的效果也并不明显。经费缺乏、政局混乱、战争破坏、官僚垄断和林权丧失都造成了兴林举措无法实施或收效不大。可见,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及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民国初年的林政史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我们惟一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林业建设已从传统的发展模式开始步入森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 ,森林资源及覆盖率快速增长 ,人工林建设成绩显著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 ,但目前仍属于一种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林业。本文对 2 1世纪中国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要采取的林业行动进行了讨论 ,认为 :制定可持续经营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实行“森林认证” ,将是一种推动经营者实行良好经营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森林资源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空气等多种功效, 在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中具有其它生态不可替代的作用。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区, 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建设生态屏障所需的地理、资源、环境和区位等优势。文章从生态社会学角度, 着重对建国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林业发展概况特点、重点工程及主要成果等进行系统分析, 结果显示, 目前四川已从森林植被、水土保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初步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19.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研究——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林改革必须建立起既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利于国家生态建设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我们可以按照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模式来构建国有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内容,核心要解决国有林的收益权和处置权这一产权问题。这样,既有助于保护承包者利益,又能促进国有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林业发展,更好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