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3,(11):14-14
给你吃什么,给你吃屁!这是南京人常常用来骂人的一句话。不过,这句话以后可能就会常常对高血压患者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江苏有1/3的成人患高血压,所以,关于高血压的一切研究都会受到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阳光与海滩     
一日里翻了两次书,结果遭遇了两句名言:一句是袁中郎的“世上所难得惟趣”,一句是朱自清的“自由自在的身子”,颇有感触。想想“自由自在的身子”和“趣”于人而言,该是多么本性的东西啊!对于人类目前的状态,无疑这两句话的打击是有些大了。人的本性总是要湮灭于欲望之中,一如野鸡舞镜常常死于镜前一般。[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一想到南京人的“吃”,首先浮摇于脑际的,竟是那青皮嫩肉而憨乎乎的南京大萝卜。提到大萝卜,南京人多会情不自禁地微微一笑或点头曰:就是呀,南京人就是“大萝卜”!以至外地人以为是对南京人的一种揶揄。其实多数南京人认为这形象体现的是南京人憨厚、宽容、兼收并蓄、不紧不慢及多少有些保守的性格特征。所以对这一雅  相似文献   

4.
子璇 《社区》2002,(14):34-34
广州人牛什么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话反映的是广东有钱可赚和广东人热衷于赚钱两层意思,前者是客观环境,后者是主观精神。在广东人的意识中,只要国家不乱天下太平,多捞点“银纸”比什么都重要,也比什么都安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是广东人的口号,而是他们的内在要求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5.
典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引用恩格斯的这句名言:“每个人都是典型,但同时又是一定的单个人,正如老黑格尔所说的,是一个‘这个’,而且应当是如此。”然而对这句话本身的理解却各有不同,特别是对“一个‘这个’”的理解不一,有的同志认为“一个‘这个’”就是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典型的代名词,有的认为恩格斯在此引用黑格尔的“人个‘这个’”是为了强调典型人物应有鲜明的个性。我赞成第二种说法,试从下列几方面来说明: 一、从恩格斯写信的背景及原信的意思看 恩格斯这句名言是…  相似文献   

6.
张占清是山西省地质勘查局离退休职工管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不爱多说话,经常挂在嘴上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有事请找我。”另一句是:“这是应该的。”因此,离退休老同志把这两句常挂在嘴上的话叫作“张占清的口头禅”。别看只是两句最普通的口头禅,这里边可包含着张占清对所  相似文献   

7.
北极熊敲门     
“黑瞎子敲门——熊到家了”,这是流行于民间的一句俗语。黑瞎子是东北人对熊的别称。这句话,意思是形容人无能、窝囊,本来也就是借用“熊”的谐音而已。可是,我却真的经历过熊来敲门的险情,当时,差点没把我吓死!  相似文献   

8.
谈语言美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我们都看见过这样的情景或自己有过这样的感受:一句“对不起”,常常可变“横眉怒目”为“和颜悦色”;一声“请”,往往可使“素不相识”变成“一见如故”。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美具有多么大的作用。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每天都在使用语言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人与人之间是同志的关系,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我们提倡讲究语言美,因为这正是同志友爱关系的要求和反映,也正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语言污染”相当严重。它不仅影响着社会  相似文献   

9.
杨凤池  石扩 《社区》2012,(16):52-53
著名作家刘震云在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表示,“中国人的痛苦不在于生和死,而是孤单”。这句话,引发了众多人的共鸣,人们甚至将其总结为“中国式孤独”。  相似文献   

10.
多大事     
孙香我 《可乐》2008,(10):24-24
南京人有一句口头禅:多大事。南京人,不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这三个字常挂在嘴边。不管他们碰到什么事,张嘴就说:"多大事?"路人撞了我,多大事?工资比别人少,多大事?儿子没考上好学校,多大事?碰  相似文献   

11.
“顾客是上帝。”这句话一直只是句空话。但如今的数字市场却让这句话成为了现实。  相似文献   

12.
心穷     
时下有两句话颇为流行,一句是“穷得光剩下钱了”,另一句是“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这并不完全是有钱人的显摆,两句话的意思几近相悖,却印证了同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心穷!也因此有相当多的人抱怨,中国有钱的人逐年增加,社会慈善意识却极其淡薄;某些官员们的收入在增加,贪污腐败却难以禁止……贪婪者不是因为没有钱,而是缘于心穷。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长寿,是世界公认的一个事实。在日本人的长寿秘诀中,除了健康的饮食和完善的医疗体系,运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在,越来越多的日本老人喜欢上了“老年健身学校”,而“训练胜过上医院”这句常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也是对这所学校的最好评价。  相似文献   

14.
周一海 《社区》2012,(3):31-31
我国有句俗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因为眼睛能真实地记录外在信息,也能真实地反映心灵活动。但是,有时候眼睛也会闹情绪”,看到一些“幻象”。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些“幻象”能提醒我们:身体的状况已开始变差了。如常常眼前发黑、头晕眼花,或许就是血压出现了异常。—旦发现这些眼前的“幻象”,我们就可以酌情对身体进行“检修”了。 眼前一黑:应警惕血管的病变  相似文献   

15.
厢子 《今日南国》2010,(4):10-10
“酒好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早已成为民间的一句俗语,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当供大于求,“酒好不怕巷子深”恐怕已不合时宜,“酒好”还得“吆喝好”,这样才能受人瞩目、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6.
师爱永恒     
小时侯就听父母讲“严师出高徒”,上学后老师也常说这句话,在中国漫漫五千年文明史的进程中, “严师出高徒”这句古训也曾激励着一批老师为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下一代而不懈追求着。10年前,我也身为人师,这句话自然也成为我当初教育学生的“法宝”,为让他们能遵守纪律我不厌其烦地上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有一句名言:“人是社会动物”.人们普遍认为,这句话是亚里士多德所说,马克思不过是“引用”了亚氏的话而已.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会.提出这一论断的,不是亚里土多德,而恰恰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西北话“给”字句的特征是,“给”的同形复现、无双宾句及指人单宾句稀缺。这两方面都可以归结在参数上:焦点的线性设置及动词“给”的二价性。文章同时从“普一方.古”出发,系统地初步考察了同形复现这一综合句法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反映的汉语句法各层面间的相反相成的互补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9.
“班门弄斧”,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是对不自量力的“拙匠”的油笑。但你可曾听过“弄斧必到班门”这句话?这句话是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的,是他的为学心得。  相似文献   

20.
我是南京人     
我不晓得我算不算个南京人,因为我总觉得,经历了三十年代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屠杀,真正意义上的老南京恐怕留下不多,现在厚大城墙里团团箍住的一群人,大都在填表时,籍贯一栏里尴尬地填上一个遥远的外乡。“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我曾写过一组文章,说南京人“不东不西”、“不南不北”,说南京人既有北方人的豪爽,也不失南方人的精明;既根深蒂固守着东方传统文化的束缚,又潜移默化地侵渐着西方文化的苔痕。文章的口吻虽近揶揄,但欣赏的态度却显而易见,就像我在文章里多次诠释“大萝卜”、“二胡”这两个形容南京人的特有名词时,始终认为是一个纯朴、厚道的代名词;不应该含有丝毫贬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