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马克思在1848年春写成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全文十一条,而直接提到“实践”概念的就有十三处之多。加上“感性的活动”、“客观的活动”、“改变世界”等等,就更多了。在《提纲》中,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把实践观点运用于社会历史,批判了历史领域中的唯心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奠定了一块坚实的理论基石。“实践”概念是《提纲》的核心概念,实践理论是马克思《提纲》的中心内容。那么,《提纲》中“实践”概念的内涵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理解《提纲》本  相似文献   

2.
写作心理探赜——评郭兆武的《写作心理学》薛迪之(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教授)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往往不及对外在世界的认识,人类对自身心理世界的认识又往往不及对生理的认识。“文无定则”的古训,虽然道出了人的写作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情状,但也未必不是一种...  相似文献   

3.
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小说家们坐下来写一篇作品,长期以来这一直是个迷,在当今文艺心理学日趋繁荣的走向中,也似乎仍是一个盲区.按照传统心理学的认识,“动力”问题所涉及的也就是心理动机.人类的每一项活动都为其各自的动机驱动,小说创作目然也不例外.阿·托尔斯泰曾指出:“艺术作品就是从愿意去创作,去写作什么东西而产生出来的,而不仅仅是由于他觉得应该去写作什么东西而才产生的.艺术和科学的动机的区别就在这里.”他认为,“科学——这是认识、经验、经验的总和、观念、发现.艺木——则是表现在形象和感觉里的个人生活的经验.”诚然,从这位苏联作家说出这番见解至今,整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伴随着现代活动心理学与情感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们不仅对动机在创作  相似文献   

4.
德育是培养人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人的品德是在一定的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人的品德的德育就离不开心理学所揭示的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的指导.但是如果把德育和心理学完全等同起来,或者把心理学作用神圣化对于教育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通过改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提出了“爱欲解放论”。这一理论不仅在西方社会,而且在我们国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不少人把它理解成一种主张“放纵性欲”的理论。其实,这是误解。本文根据马尔库塞提出“爱欲解放论”的主要著作——《爱欲与文明》中的论述,对它作出介绍和剖析。“人的解放就是爱欲的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精神分析学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而且是一种哲学,其主要哲学价值在于向人们揭示了人的心理结构的秘密,并由此在一种新的的意义上规定了人的本质。他的《爱欲与文明》一书的副标题是“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哲学探究”,所谓“哲学探究”,就是通过剖析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提炼”出人的本质是“爱欲”的思想。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他在有意识的思维活动的底部,发现了一个一直被人忽视的“无意识”领域。  相似文献   

6.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写作过程中的情感心理活动,揭示写作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是当代写作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向。因为,情感是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指作者)心理活动中最重要、最广泛、最复杂的部分。本文就情感心理活动方式作初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姚文元以葛铭人的笔名炮制的:题为《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吗?——向心理学家请教一个问题》(见一九六五年十月二十八日《光明日报》)的文章,公然以搞意识形态的“理论权威”自居,在所谓“请教”的幌子下,挥舞大捧,乱扣帽子,给心理学工作者套上了重重精神枷锁。这篇毒草出笼后,于是在心理学界以《葛文》划线,把对《葛文》持不同意见的人扣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反动学术权威”、“心理学保皇派”、“复辟回潮的典型”、“反革命”等罪名,企图全盘否定十七年来心理学工作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成绩。污蔑心理学是资产阶级的“伪科学”,扬言必须彻底砸烂。因此,在心  相似文献   

8.
<正> 如何提高英语专业口语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心理学上的“兴趣”与“注意”的关系说起,着重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注意”原理以提高这门课的课堂效果的问题,同时将涉及我们现在采用的《英语口语教材》(下册,北京外贸学院编写)的使用问题。一、兴趣与注意某人一天在路上散步,忽闻人声嘈杂,爆竹声大作,他就去观看发生了什么事。这样,这个人的注意——一种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便指向和集中于这一现象上。“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性。由于这种选择性,人的活动在每一瞬间只能指向和集中于客观世界或意识中的某些事物,而离开其余事物。”  相似文献   

9.
马列主义理论教学,涉及师生双边的活动,既有学生的学,又有教师的教。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就有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否则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如何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的各种心理活动,使理论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试图在这方面作些探讨,我们将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的心理活动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称之为“心理效应”。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效应”中的“兴趣效应”、“逻辑效应”、“情感效应”和“形象效应”。  相似文献   

10.
艾伟是近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对汉字、阅读、写作等学习心理均进行了实验研究。《阅读心理——汉字问题》是他从心理学角度谈论汉字学习的重要著作,研究这部著作,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汉字学习的基本规律,而且能为我们进行语文汉字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Talmy虚构运动理论基础上,分析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和过程。研究发现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达的认知机制是以空间中实体的客观运动事件为源域向以抽象的静止心理表征为目标域的隐喻投射过程。Fauconnier的概念合成理论有助于我们在主观上将静态的“心”整合为运动主体或具体的运动事件。从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三个方面简要归纳英汉“心”类虚构运动框架,阐释英汉心理活动虚构运动表征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2.
<正> 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是一份极其重要的光辉文献。恩格斯晚年曾不只一次地对它给予极高的评价,指出它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②,因而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诞生的标志。《提纲》着重强调了实践在社会生活中和认识过程中的决定作用,第一次以实践作为基本范畴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统一为有机的整体,并把实践观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完成了哲学上的伟大革命变革。《提纲》关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科学论断,第一次拨开了笼罩在人  相似文献   

13.
曾钊新教授继他的《道德心理论》之后,又与李建华等同志一起向我们推出了他的新著《德性的心灵奥秘——道德心理学引论》一书(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这是道德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是道德心理学的又一开山力作.诚如作者所言,“道德心理学是以道德和心理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揭示道德产生、发展的心理基地,道德运行的心理机制、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以及心理失衡中的道德调节等一般规律的学问”.它是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认识论的交叉,因此,道德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必须运用多门学科的方法进行研究.同时,道德心理学又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不仅必须在伦理学的充分发展和成熟的基础上,而且必须在心理学得到完善和心理学方法得到普遍确立之后才可能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4.
如果把写作活动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的话,那么这个工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写作的准备构思阶段,表达阶段,传播阶段和接受阶段。以往,对写作过程的前三个阶段,不少专家学者对写作成品和文章本身进行研究,建立了“文章学”;对写作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建立了“基础写作学”,对写作技巧进行研究,建立了“微观写作学”;对文章的传播进行研究,建立了“写作传播学”;但是大家忽视了一个基本环节——接受,而接受在写作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是建立写作接受学的时候了,本文试就建立写作试受理体论系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写于1845年4月的《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以下简称《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集中地从认识论基础,社会基础和历史局限等方面批判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历史观,第一次全面地归纳了他的新世界观的基本要点和理论纲要,把哲学探讨的眼光转向人的社会关系及其内在原因上。在这份《提纲》里,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的问题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得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科学结论。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走出人本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境地,开始进入科学历史观的大门。现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大多数研究《提纲》的文章,差不多都把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当作一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对唯物史观的形成有重要意义。同马克思对整个社会历史的认识,即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一样,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也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从片面到全面的逐步深入和科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是从1841年3月马克思写作“博士论文”开始到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完稿为止。这五年多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写作“博士论文”前后,马克思主要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理性和自由”,其中包含着黑格尔哲学的消极影响。第二个时期是《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作前后,主要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一时期马克思主要受到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第三个时期是1845年春马克思写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前后,主要认为人的本质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第四个时期是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时期(1845—1846年),主要是全面总结概括对人的各方面本质的探索成果,并着重论述了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后一时期,马克思对人的本质形成了全面的科学的看法,并以之有力地批判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关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到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实践是马克思引入人的本质的关键点和生长点,文章具体阐述了实践思想在这一时期马克思“人的本质”学说思想中的发展以及他的关于“人的本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过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一开始就不是以纯粹的理论形态出现的,它是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而出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不仅是无产阶级正确地认识世界的需要,也是改造世界的需要。《提纲》正是在适应  相似文献   

19.
<正> 在马克思的早期重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对象化”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哲学和经济学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第一,马克思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把对象化理解为创造某种对象的劳动过程.他指出,劳动产品就是凝结在某个对象中的亦即在该对象的对象化过程中的劳动,“劳动的实现就是劳动的对象化.”(《手稿》P、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关于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的。他曾先后提出了两种人的本质论,分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和《提纲》中的“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两种认识分别从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角度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界定,但毫无例外的都是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