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屠杀与日军的预谋孙宅巍在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中,经战后中国军事法庭认定,被屠杀的中国同胞达30万人以上。中国人民在这一悲惨事件中,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屈辱。人们有理由从这一恶性事件的起因中,去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教训,使类似的历史悲剧不再...  相似文献   

2.
关于社会发展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底历史,以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1031页)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国内学术界,一般地说,人们都是肯定的;但是,当运用这一基本观点来解释某些具体历史现象的时候,就不是所有的论者都赞成的了。近年来,有人认为中国的农民战争“太多”,“破坏过甚”,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也有人认为农民的政治作用“往往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农民战争非但没有推动历史前进,反而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为中国梦奋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前,党领导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中国梦而奋斗;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当前,中国共产党的中国梦集中体现在党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目标。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四个现代化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党与时俱进,不断根据时代要求完善四个现代化内容。  相似文献   

4.
<正>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主要道德规范之一,崇俭抑奢一直是人们奉行的行为准则,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无数有识之士从各种角度论述了这一行为准则的重要意义。在中国人民向现代化迈进的今天,这一思想并未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暗然失色,相反,从近年来人们对它的忽略造成的恶果中,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它的价值。因此,本文拟对中国历史上崇俭抑奢思想进行一番清理,以期从中吸取启发和教益,这对于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善于总结自身经验教训,并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作风,也是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记载的党的29年的历史,用大量翔实的史料和准确的判断回答了人们的议论和疑惑。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中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这也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对研究党史和总结历史经验的郑重态度和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的主要之点归结为两个方面: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为社会条件所制约的群众生活状况规定着历史的动向。邓小平的远见卓识就在于他坚持唯物史现,把生产力问题和人民生活水平问题置于基本路线的高度,作为判断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从而对这两个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长期未被重视的重大课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作出了历史性的积极贡献,极大地促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嘉靖“倭患”探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的历史教科书告诉人们:明中叶,倭寇侵掠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使这一带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蒙受了重大损失,因此抗倭战争是爱国的、正义的战争。这个结论,长期以来为人们接受。但事实上,明中叶,特别是嘉靖年间的所谓“倭寇”,从领导者到基本群众都是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是为了冲破明王朝反动的“海禁”政策才被迫拿起武器的;他们的斗争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而他们之被镇压是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8.
王爱云 《学术论坛》2012,35(5):14-18
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从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主义的选择,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再到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是社会主义在中国被实践、被认知并不断演进的逻辑过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梳理这一过程,探讨其规律,对于人们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意识形态变动的最切近根源,不仅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有原则高度的诠释,而且针对各种观点、思潮所汇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有力应答.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的历史过程出发,领会中国共产党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逻辑,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带领中国人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0.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蕴涵着关于历史主体的丰富思想,这是对唯物史观的应用和发展。本文对此作些探讨,以期引起人们从主体角度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 一、从人民改造中国的角度确定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矛盾决定中心任务,正是根据上述主要矛盾,我们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可见,弄清我国现阶段的主  相似文献   

11.
团结奋斗是党的二十大论述的“五个必由之路”之一,加深认识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一重大论断,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求团结、能团结、善团结使中华民族充满希望,是中国人民缔造历史伟业的成功保证。党团结人民共同奋斗创造历史伟业,坚持统一战线历史经验凝聚起团结的奋斗。中华民族团结奋斗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夯实共同奋斗的根基。经过长期实践,中国人民已经形成团结奋斗的构造图谱。坚定历史自信书写团结奋斗必由之路的新篇章,是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与忧患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忧患意识作为人们直面自然、社会、人生的经验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既是历史的沉思,更是现实的感受,它主要表现为人们对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和前途的关怀。儒家的忧患意识有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和基本特点,它是一种社会历史责任感、民族自信心以及爱国热情的反映.体现了中国人民乐观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华民族”的语境含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蕴含着中国人民深厚民族情感的词汇,自20世纪初出现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被人们赋予不同的含义.本文根据不同的历史语境,就人们对"中华民族"含义的认识进行简要的探讨,认为"中华民族"是人们对国家和世界关系进行探索和思考的产物,其含义随着历史语境的变迁而变迁,而所谓历史语境就是国家在不同时期所面对的前途与命运.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的春节文化风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 ,根据传统风俗 ,人们除旧布新 ,迎接新春。抗战时期太行山的春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境。它改变了农民古老的生活秩序 ,新文化进入山区 ,激发了人们的感情 ,引导人民走理想之路。这里所出现的变化给人以永远的启示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永远的标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身份,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列宁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初步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在追求民族复兴的百年实践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化解了人民主体的能动性、组织性和斗争性难题,将散沙式的民众锻造成崭新的社会政治主体,不仅创造性地回答了“人民如何成为历史主体”这一关键问题,而且大大深化了对“何为历史主体”问题的认识。中国人民历史主体性的生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同时,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在抵御外侮的历史上所进行的一场最激烈、最残酷、最悲壮因而又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激起了整个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热情.各个阶级、各个阶层的人们都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这-反帝爱国斗争的洪流之中.作为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生长起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虽带有先天的软弱性,但在抗日战争的烈火之中,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为坚强,他们同全国各界人民一道,筑成了血肉长城,演出了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为祖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地位,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是世界体系论派提出的、用于规范世界未来历史进程的一个核心概念。世界体系论派认为,世界历史不是社会形态演变史而是世界体系的演变史,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世界历史的一个“插曲”,社会主义世界体系必定取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世界历史的未来形态,人们应当坚定社会主义自信,制定好构建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可行性方案。目前,人们已经从中国崛起中看到了曙光,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成功行动向世界人民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可行的、合理的、有效的,只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才能协同世界人民创建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李田贵  周淑萍 《河北学刊》2001,21(3):107-110
在社会主义面临严重挑战的背景下 ,从更全面更准确的方向上研究和说明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选择社会主义这条道路 ,以及这种选择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所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历史必然性 ,但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前提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近年出版的有关建国以来经济发展历程的著作中,中国现代经济史学会副会长、中南财经大学赵德馨教授主编的四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以下简称《经济史》)部头最大、论述最为系统、详尽,堪称这一领域的台柱之作。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刚从一个行动陷入迷乱的年代走来,又面临着开创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这使得80年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历史思索的时代”。进行历史思索,让历史告诉未来,是这个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的历史任务。《经济史》试图承担这一历史使命。首先,它系统地反思了1949—1984年间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最早发达的国家之一,丝路的开辟和发展是古代亚欧各国人民的众望所归,也是沿途各民族群力所成;而古代中国人民为之付出的巨大代价、作出的卓绝贡献却始终是这条洲际道路的主要构成。丝绸的织造,是中国远古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光辉成就,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它不仅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恩格斯在论述人类文明时代的工业成就时,认为“特别重要的有两种,第一是织布机,第二是矿石冶炼和金属加工”(1)。而事实上,中国的丝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