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学翻译与译介研究:学科的分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与比较文学中的译介研究是相关但是并不相同的学科,文学翻译学应当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以翻译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对象;而比较文学中的译介学是是以与翻译活动相关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对象的比较研究,所以它是具有更为广泛内容的学科分支。二者在研究范围、主客体关系、方法与手段方面有本质不同。比较文学并不排斥翻译研究,但是只是相邻与相关学科,不可能取代比较文学中的译介研究。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涵盖了跨国的文学关系和文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两大研究领域。为了适应国际文学关系及文学与其他学科之关系日益增强的需要,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决定将比较文学增列为中国语言文学的一个独立学科,并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联合,组成了基础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以加快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进度。我院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是以中文系的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及外语系的欧美文学方面的研究力量为基础组建的。学科组成员中,有面向二十一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Z人、第二和第…  相似文献   

3.
在《文艺心理阐释》一书中 ,鲁枢元先生试图沟通文学与心理学这两门学科的努力与比较文学范围内文学与心理学跨学科研究有着某种契合。将此书置于比较文学视野之下来观照 ,可发现它为文学与心理学跨学科研究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并为发展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了多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比较文学?它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这是饶有趣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学科的定义、概念、名称的认识和称谓颇为纷纭。除习见的比较文学外,尚有进化文学,比较文学研究,各国文学比较史,比较的文学的历史、世界文学、国际文学关系史等名目繁多、意见分歧的称呼。其中有代表性的大概有以下几家:法国著名学者伽利在为基亚的《比较文学》一书撰写的前言中,对比较文学的定义,作了明确的表述:“比较文学是文学史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的精神联系,研究拜伦和普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是文学学科中最具开放性的一门学科,而人类学则是整个人文社会学科中真正能够全面体现出开放性特色的一个学科领域。文章通过对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的梳理,说明了二者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表明二者具有根本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作为学科建立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比较文学"的根本命意及其应当为文学研究带来的整体启发。这样,一方面是具体的"比较文学"研究实践趋于萎缩,另一方面,勃洛克式的开放态度又引起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何以成为独立学科"的担忧,甚至造成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往往成为两个互不相干,甚至互相拆解的部分。事实上,在汉语的语境和理解结构中为"世界文学"定位,已经意味着一切外国文学研究都必然以"比较"的观念为前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所以可能成为学科重构的典型,正在于传统的学科分野已经无法限定它的论题范围和研究领域。而这一点,与当代学术的人文精神、消解学科的文化研究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孙桂荣 《东方论坛》2010,(3):128-128
比较文学是一种以寻求人类文学共通规律和民族特色为宗旨的文学研究,它是以世界文学的眼光,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研究。也可以说,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民族、跨学科、跨语言,甚至跨文化界限的文学研究,也是一门目前最为活跃的国际新兴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文学到比较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的坎坷,直至改革开放初期,我的研究工作才走上了正轨。在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对我自己来说,初步预见到对并无直接关系的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学作品进行“平行研究”的巨大可能性,于是将工作的重点由现代文学转向了比较文学。20多年来从事比较文学的学习、教学和研究,深深感到如果我们把比较文学定位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就必然处于21世纪人文精神的最前沿。比较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它致力于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对话,并希望相互怀有真诚的尊重和宽容。文学涉及人类的感情和心灵,较少功利打算,而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较多的共同层面,最容易相互沟通和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促进文化沟通,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这种21世纪的新人文精神正是未来比较文学的灵魂,也是一切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来,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历经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和中国学派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科理论都有其历史决定性因素以及历时性的局限。在共时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视野中,平行研究经过跨文明研究的实践洗礼,在文学跨越学、文学关系学、文学变异学和总体文学学的理论建构中,呈现出更具开放性、发展性与世界性胸怀的特征,从而实现从美国学派比较文学研究到整体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突破与飞跃,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学术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学研究无论是影响研究还是科际整合以及阐发研究,都在于为研究对象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或寻找一个参照系,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于作为"明比"的平行研究的"暗比".因此说,比较文学就是文学比较,只不过是这里的比较已经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历史赋予比较、参照、跨越、打通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解构主义和比较文学双重语境的观照之下,文学翻译已突破外国文学、翻译文学的传统视阈而演化成为中国文学形态。其意义在于,它打破了西方权力话语的垄断态势,使文学翻译不再单纯地成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忠实的阐释媒介,而是能够积极参与到中国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和全球化建设中去。当前文学翻译所面临的“政治”任务是,既要挑战西方文化霸权的压迫,也需要正确认识、接受和积极转化西方文化的影响。没有后者,中国的民族文学就不会成为真正的世界文学,而文学翻译学也不会真正发展成为人们所期待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12.
国际比较文学界权威学者韦斯坦因,承继了学界将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一支的观点.韦斯坦因以其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开放性和严谨性,从运动和辩证的角度解释文学史,从国际角度考察文学史,将文学史与艺术史、文化史互为参照,并灵活运用循环论证法.这一文学史观既是韦斯坦因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其进行比较文学批评和理论建树运用的具体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极其巨大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3.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的崛起标志着文学批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化研究源于60年代的英国,盛行于20世纪90年代。以阿尔都塞为代表,强调主观意识的能动性,反对简单的经济决定论,但他对于文化结构-也就是结构对于主体的决定性的强调多少压抑了主体的反抗意义。葛兰西的理论则不像阿尔都塞那样,把意识形态和人类的主观意图同实践截然分开,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克服了“文化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对立。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结构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相对于以往的文学批评,文化研究出现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转移。文化研究重视的是大众文化-特别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介的文化生产。对一坟流文化所排斥的种种边缘文化和亚文化,文化研究也表现了特殊的兴趣。当然,文化研究对于大众文化的青睐,不会影响文学经典仍然充当文化研究中的主要话题,而且,即使在文化研究的名义下,文学批评仍然要坚持文本和形式的研究。总之,文化研究的出现表明,人们不再将文学想象为一个高贵的天堂,同时也表明,文学仍然可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4.
文化研究的得失与文学理论的知识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研究将文学视为书写与阅读能力,重视对文学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的研究并将文学理论看作文化理论,企图对传媒时代文学的形态变异怍出理论上的回答。但由于其本身包含了无法克服的矛昏,所以在其后继者那里渐渐演变成大而化之的"对文化的研究" 文学理论需要正视文化研究的现实并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国际比较文学界权威学者韦斯坦因,承继了学界将比较文学视为文学史一支的观点。韦斯坦因以其学术研究中一以贯之的开放性和严谨性,从运动和辩证的角度解释文学史,从国际角度考察文学史,将文学史与艺术史、文化史互为参照,并灵活运用循环论证法。这一文学史观既是韦斯坦因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思维方式的体现,也是其进行比较文学批评和理论建树运用的具体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极其巨大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台湾》从“文学叙事”和“理论想象”两方面描述了台湾文学的基本概貌、发展轨迹,填补了台湾文学研究的某些空白,还通过塑造“文学台湾”的形象对台湾问题进行文学审视。为此,作者打造了一个由还原的记忆世界、感性的理解世界和理论的想象世界构成的“三重世界”。它们在从知觉形象、感性形象和“抽象形式”上丰富着“文学台湾”形象内涵的同时,也使得《文学台湾》对台湾问题的文学审视具有文艺学、社会学的意义和思想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学性”问题,在今天主要讨论的是社会变迁中的文学身份定位问题。当代中国在文学的对象、文化知识建构、文化误读和文学误读,中国文化“身份”等方面出现了一些争论,显示了文学身份认同的危机。中国文论身份出现了辨识上的危机。文论的创新与中国立场紧密相关,文化和文论创新有助于推进新世纪“中国形象”的立场定位。在当代中国,文论体系创新尚无哲学根基,文论范畴创新尚无文学的丰厚土壤,文化创新又变成学科的身份无定,因此,文论流派原创是文论创新最切实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跨越中的留守——比较文学的学科处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越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立场,文学性是比较文学的学科归属。没有跨越,不是比较文学;没有文学研究,也不是比较文学。跨越中留守是比较文学的学科宿命。比较文学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学科内外的宽容,只要根在文学,如何跨越,只是视角的不同,应当允许。只要还有人坚守比较文学研究的阵地,比较文学就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9.
审美泛化论是当前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一方面,它通过言说文艺审美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间的源流关系,将后者纳入文艺学的理论视域;另一方面,又认为文艺学难以应对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需要转型走向文化研究。这种理论逻辑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并暴露出当下文论研究中“审美”内涵的漂浮不定和“审美本质主义”的存在等突出问题,值得重视和检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