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德育是育“德”之育,是德性的养成与培育,它在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分析目前学 校德育目标偏失这一本体论。针对片面地追求工具化、理想化、绝对化倾向,提出了学校德育改革应以人为本,塑造 道德人格,回归德育的本真是培养人的德性,使德育成为完善人的“利器”。  相似文献   

2.
我国封建道德中无视个体价值和道德主体地位、割裂个体权利与义务的观念、风俗习惯、行为方式和将道德政治化、礼制化的教化模式是对学校德育产生负面影响的历史文化根源.延缓着青少年学生新型道德观和道德行为方式的形成.学校德育必须树立现代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尊严意识,摈弃封建德育的负面影响,坚持人的义务和权利的统一、个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培养受教育者的优良德性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慎独”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重要的个体修身思想,更是人修身养性所追求的一种道德境界.学习“慎独”思想,有助于转变高校德育工作理念,丰富高校德育工作实践,使高校德育从他律走向自律、从工具走向人本、从适应走向超越,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主体意识,关注、满足人的超越性需要,培养“有德性的人”.  相似文献   

4.
在儒家教育思想中,伦理道德教育具有绝对的意义和价值,它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和谐发展之人的根本。这对今天的学校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德育目标立足于“本”,凸现成人之道;德育内容根植于“仁”,成就完美德性;德育方法取向于“活”,注重内化与自律;德育过程寓教于“情”,追求知情意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人本德育的现实困境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德育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人本理念的传统缺位和人文理性的现代缺失,学校德育的现实运作模式在社会转型等历史变迁的链条中呈现出德育目的的功利性、德育过程的单向性、德育内容的实用性等非人本的倾向与困境。因此,学校德育要从根本上矫正遮蔽德育主体生活世界的育人目标,创设融入德育主体精神世界的育人平台,树立发挥德育主体品格力量的育人风范,把“以人为本”的精神真正落实到各种德育活动当中,这样才能最终走向人本德育。  相似文献   

6.
互动德育模式是为了克服传统德育模式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关注学生主体道德生活的德育模式。它把德育过程看作师与生、教与学双方互动的活动过程,它以促进受教育者德性发展,全面培养人的主体精神为目标,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以产生德育共振,提高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的效果评价必须以学校德育合理的功能定位为依据。学校德育模式固有的运作特点和人的德性生长的社会性特征决定了学校德育功能的相对有限性。特别是在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的当代社会,学校德育更是不可能独立完成道德教育的完整任务。科学界定学校德育功能的范围,有助于我们在完善学校德育的同时充分认识德育的社会性特征,重视社会德育载体的建构,实现道德教育的社会性转向和复归。  相似文献   

8.
学校德育实效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无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本文阐述了无视受教育者主体性德育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提出了在德育过程中落实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个体德性生长的社会性和制度性以及社会制度内涵的伦理性特征使得社会制度必然成为个体道德建构的主要社会载体之一。社会制度的个体德育功能发挥是以其特有的品格保证的。现实的社会制度德性是影响社会个体道德生活状况的重要社会原因。因此,在注重研究个体德性发展的内在规律、重视专业化德育的同时,完善社会制度的德性是走出社会道德失范的前提,也是消解个体德育困境的社会性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下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的原因,是丰富多样且错综复杂的.学校德育方法持久虚效,是导致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内因.事实上,一些在学校普遍被采用的如说服法、示范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在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具有明显“说理”倾向.一定意义上,这也是导致学校德育方法虚效性的主要根源.由此而来,形成了学校德育“知行分离”的基本困境,这也是学校德育偏重说理的一个基本后果.为了实现学校德育方法的合理化发展,前提基础是德育内容的转向、德育形式的丰富、德育主体的合作,变革路径是不仅应加强“内化”式学生体验,同时也要巩固“外铄”式教师说理.  相似文献   

11.
德育教育在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通过对德育教育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分析,尝试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德育工作改进提供一些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宏观上回顾和分析了1977年以来义务教育政策和实践中存在的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中小学校差距过大、应试教育倾向、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择校、乱收费、农村中小学的相对薄弱等等。提出存在于义务教育中的三个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矛盾、义务教育平等免费就近的原则与择校乱收费的矛盾、教育面向全体与面向少数的矛盾。从而提出,解决和处理好这三个矛盾是我国今后义务教育发展和能否得到社会满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校党校信仰教育面临着社会现实与信仰教育的博弈、大学生自身问题不容忽视、多元化信仰的冲击等问题。因此,应该正确理解信仰教育的任务和重点,有效整合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信仰教育内化的规律,充分发挥信仰教育的榜样示范效益,完善信仰教育的媒介与载体,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党校更出色地完成大学生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摇篮,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高校德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机制和效果方面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校德育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主渠道.当前,高校德育的生态性危机日益凸显,受到了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事实上,用生态的观念和方法审视高校德育可以发现,高校德育内、外环境和自身都存在生态问题,并使得高校德育低效.所以,构建高校德育生态系统,对提升高校德育实效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柯尔伯格是当代西方道德认知学派的创立者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模式:道德讨论模式和公正团体模式。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是高职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实践教学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而目前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脱离学生实际,忽视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行为训练。本文基于上述原因,对新形势下高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工作的现状和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外语教育效率极其低下,而总的教育资源又严重不足。要在总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外语教育效率,就必须对外语教育投入效率进行研究。本文作如下阐述:调整外语教育投入结构,加大中小学阶段的投入;开放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以后阶段的外语教育实行外语教育市场化,外语服务行业化。应实事求是地对待学习外语迫切性的问题,处理好外语教育与整体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数量、质量、结构、迁移等方面的变动,它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教育学校规模、专业结构、中等职业学校布局、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等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在取得一定的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随着人口因素变动出现的新情况,我国职业教育政策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中,要科学预测人口变动趋势,要追求教育公平的政策理念,加强职业教育政策的实质关怀,改善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道待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成因,从多角度分析,切实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尽想道德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和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