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的模式,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国金融业有必要适应国际形势,逐渐走混合经营的发展道路。实行混业经营是增强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的需要,可以降低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而且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实行混业经营,银行业务面临的挑战也促使混业经营的实现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邢晓岩  郑秀 《理论界》2007,(7):216-218
目前在世界各国纷纷实行混业经营制度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实行的却是分业经营制度,这与我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经济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的历史演变,分析了目前我国银行业经营体制的现状是大混业小分业模式,最后指出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内在动力、外因及技术条件,论证了我国银行业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混业经营是当前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但我国金融业不应选择单纯的分业或混业模式,而应该选择混业经营下的分业经营管理模式。金融控股公司是实现混业经营、分业管制的最佳组织形式,而这需要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明晰和股份化改造。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业战略转型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为客户提供最佳金融服务为中心的混业经营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该把握国际银行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型的大趋势,借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经验与教训,在金融制度建设层次上,逐步取消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废除妨碍传统银行业转型的过度管制.  相似文献   

5.
闫强 《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128-129
当今世界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统一监管已成为国际潮流,我国商业银行的出路只有一条,即积极创造条件,向金融混业经营转型。我国商业银行应在现实给定的资源和制度条件的前提下,选择最优的混业经营模式,并逐步为从分业经营制度向混业经营制度的转型创造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实行银行分业经营的国家,但各国银行业则实行或趋向实行混业经营.这样,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单一经营的银行在与外国综合经营的银行的竞争中将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分析了世界银行业经营范围的发展趋势,比较了银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我国银行仍应坚持分业经营,但通过建立金融机构集团来加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的合作的建议,并进一步探讨了集团内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美、日等国先后改革了其分业经营模式,混业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我国金融业面临着国际金融业的激烈竞争,中国金融业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的竞争力,金融混业势在必行。《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推出,扫除了商业银行不得直接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障碍,为混业经营打开了一扇门。它的出台允许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这也是构建银行持股公司的一种形式,是混业经营的有益探索,不仅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也意味着我国金融综合经营空间的进一步扩大,既给商业银行提供…  相似文献   

8.
柯思宇 《理论界》2007,(8):264-265
随着中国“入世”五年后全面开放,中国1995年确立的分业经营制度将受到国外混业经营制度的强烈挑战。通过比较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及两种不同经营模式的发展过程、优缺点和中国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当前仍应实行分业经营制度,但也必须向混业经营尽快转变,以应对国际的挑战。而且混业经营不是金融业发展的终点,我们不能盲目迷信。我们需要的是结合实际,学其长处,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 ,我国已经形成了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格局。但在WTO背景下 ,分业经营及分业监管的劣势也逐渐显现 ,混业经营及混业监管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混业经营下银行业的宏观风险及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业经营在当前各国已成为一种趋势,由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转变在我国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文章通过对混业经营下银行业可能发生的行业整体风险及成本、制度性的风险及成本、宏观监管的风险及成本、国际性的风险及成本以及混业经营对其他宏观经济领域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各有关方面对即将到来的混业经营能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商品不断推陈出新,金融机构所需资金越来越大,单一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已无法独自承担日新月异的新金融商品的承销,也无法满足企业一揽子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和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的需要。在这种形势下,混业经营迅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经营方式的主流。因此,随着我国加入WTO,中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飞虎 《学术论坛》2006,(8):118-122
制度变迁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原有制度的替代过程。当前国际金融业已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制度转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必须在金融制度安排上推动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制度转变、由间接融资为主向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并重的制度转变,提升我国资本配置效率,促进我国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金融业混业经营体制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金融业混业经营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我国金融业依旧采取的分业经营体制显得与国际社会格格不入。我国金融业在未来如何面对四方国家金融航母的竞争?对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尽快实现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的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混业经营是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中国加入WTO以及金融全球化的趋势将促进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到来。针对中国金融分业经营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银证合作的意义指出了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董正和 《兰州学刊》2004,(3):171-172
中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现行的分业经营模式 ,正面临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挑战。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的回归潮流势不可挡。本文试图从法律的视角对我国金融分业经营立法现状进行分析和检讨 ,并借鉴各国混业模式 ,对我国立法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业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而实行分业经营 ,虽然维护了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发展。无论从我国金融业的现实情况 ,还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分析 ,分业经营既不适应金融业的发展 ,也不符合当今国际潮流。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必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 ,在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大环境下 ,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是金融机构突破现行法规分业经营的一个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刘治 《晋阳学刊》2001,(3):23-27
金融业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在我国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争论 ,从欧美各国金融业的经营模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混业经营已成为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文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分业制度的形成 ,进而分析了分业经营的弊端 ,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实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凤良志 《学术界》2001,(6):70-76
随着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的实施 ,国际金融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新时代 ,金融机构并购浪潮此起彼伏 ,业务界限越来越模糊 ,银行不再是唯一能提供信用的机构 ,保险公司与投资银行争夺大型客户 ,各种基金也绕过证券公司直接投资证券。混业经营对金融运作模式和竞争格局带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一、向混业经营转变的必要性  与全球混业经营趋势相反 ,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进程尚未完成。客观地说 ,这几年国家推进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也是整顿金融秩序 ,防范金融风险的实际需要。但是一俟分业经营和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即将加入WTO,现行的金融业分业经营模式,正面临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严峻挑战。证券业和银行业的分业经营,并不等于两个行业互不往来。作为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存在着业务交叉、相互竞争的矛盾,也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的空间。二者的合作不仅必要,而且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20.
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体系,尤其是金融监管无法随金融创新的发展而不断改进是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外金融联系日趋紧密,以及金融机构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金融业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逐渐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混业",这给我国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文章以我国现行金融经营和监管体制作为混业经营出现的背景,并以此为基础着重分析混业经营的现实和趋势对我国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