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间故事内容、文本形式、成果的计量分析、成因及理论研究、采录方法等方面,梳理、思考近35年来有关贵州民间故事的研究成果,促进各领域学者关注贵州民间故事,对推动贵州民间故事从多角度、多学科参与性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重点阐述赫哲族的历史文化之概况、赫哲族民族服饰的主要特点以及赫哲族鱼皮服饰的工艺制作流程三个部分,以此递进的形式更好地阐明鱼皮服饰的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3.
赫哲族通过民族风情园、民俗博物馆、艺术团、服装厂、酒家、文化站等形式来保护其传统文化,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关于传统文化开发权的争议,赫哲族的传统生活环境面临挑战,赫哲族的传统文化后继乏人,等等。因而我们必须加强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具体措施包括保障赫哲族的环境权,对松花江的治理,充分发挥赫哲族习惯法对其传统文化的保护作用,以及促进赫哲族群众对其传统文化保护的参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新的研究方法在我国掀起热潮,很多学者用新方法研究文艺,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华中师大中文系刘守华教授的《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专著出版发行,就是他对国内外民间故事进行比较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以口头讲述形式流传下来的瑶族民间故事与古代瑶族的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彰显了集体无意识特征。文章从原型批评理论入手,通过分析瑶族民间故事中所表征出来的原始生殖崇拜、英雄诞生方式、四季交替变化、自然神信仰四个原型模式来深度挖掘瑶族民间故事的精神本质,从而揭示该民族的文化传承规律和社会历史演变,为保护性开发瑶族原生态的文化资源提供参考。瑶族民间故事详细地记录了该民族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祖先祭拜仪式以及与自然作斗争的种种行为痕迹,因此它体现出一种仪式文学的特征,而从神话原型模式来解读其文学性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关注较少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拥有一种粗豪猛烈、恣肆狂放的粗犷之美。这种美是一种有别于精细纤巧、和顺局促的美,是一种富于“力度”和“烈性”的美,是阳刚之美的代名词,体现着雄奇、恢宏、瑰丽、豪放的精神内质,具有十分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赫哲族的粗犷之美主要集中在赫哲族英雄、自然崇拜以及赫哲族生活实践(即衣、食、住、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鄂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民刘德培,能讲述民间故事、笑话五百多篇,此外还传承有谜语、谚语、歇后语千余条,民歌六百余首,皮影戏文多本以及一些关于升匾、上梁、开盒、撒禄米等民间节俗仪式歌词。这一“国宝”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有关方面的极大关注,一九八三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授予他“民间故事家”的称号,一九八九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了他的故事专集《新笑府》。  相似文献   

8.
伪满洲国建立后,为了加强对赫哲族的殖民统治,日伪对赫哲族实行了军事上集村并户,经济上出荷渔猎产品并实行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同时利用鸦片来毒害赫哲族身心健康,并诱惑赫哲族做人体试验。日伪残暴和野蛮的统治,使赫哲族受尽了奴役和摧残,以致在沦陷为殖民地的14年里,赫哲族的人口大幅度地减少,民族濒临灭绝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李德洙等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史研究的新局面,至今仍是学术界众所乐道的热门话题。其中,黑龙江省民族史学家杨茂盛先生撰写的《赫哲文化史》可以说是,在当今文化研究的学术热流中,犹如装载着赫哲人文化瑰宝的一叶扁舟。这是一部尽可能地吸取学者们研究赫哲族文化史的最新成果,对赫哲族的族名文化史、物质文化史、社会文化史和精神文化史,全面、扼要地研究和阐述的首部专著,对于人们全面地了解赫哲族的文化源流、特点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以及弘扬和发展赫哲族的优秀民族文化,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这篇引言里,我只想谈谈丁卡民间故事的三个主要特征:想象与现实的结合,原始与现代的联系,以及讲故事的情景。然后,我将分析一下丁卡民间故事与丁卡社会各个方面的关系。想象与现实在民间故事中,丁卡人设想出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完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与汉等民族普遍建立了民族混合家庭,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全部实行族际通婚。赫哲族族际通婚家庭所生子女的族属均报为赫哲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赫哲族人口数量的增长。但民族混合家庭的增多对赫哲语功能的衰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量的赫汉民族混合家庭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说明赫哲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已达到相当融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间故事有很多与中国民间故事、西方民间故事相似的地方,同时也有它独特的部分。日本民间故事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经常出现老人角色,回避结婚情节。  相似文献   

13.
伊玛堪音乐是赫哲族千百年来世代口耳相传的文化艺术至宝,也是赫哲族历史的一部活书,涉及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宗教、民俗在内等许多方面。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赫哲族伊玛堪传统音乐在社会的变迁中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因此,对伊玛堪音乐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成为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视剧作为面向大众的艺术样式,天然地与民间故事有多方面的联系,民间故事对影视剧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起源上、艺术本质上、艺术特性上看,民间故事与影视剧联姻,具有民间故事影响影视剧的内在机制。具体来说,民间故事对于影视剧的价值表现在可为影视剧提供情节模式、人物原型、民俗资源、伦理资源、形式氛围。影视艺术家应积极学习民间故事,从中为影视剧吸取养分。  相似文献   

15.
类型研究是世界通行的一种民间故事研究方法,分析了类型研究形成的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在中国研究现状,对其存在的缺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6.
以宁夏回族民间故事为例,着重对回族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家庭伦理、公共伦理和生态伦理思想内容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概括。认为回族民间故事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宗教性、易接受性、时代性和朴素性特点;其中的优秀伦理思想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弘扬,其消极成分应予以摒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体系的著作已经出现了四种,分别是艾伯华(Wolfram Eberhard)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丁乃通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金荣华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类型索引》和最新出版的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这些著作确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方法大致分为两种:  相似文献   

18.
我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籍华裔学者丁乃通编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一书的节译本(1985年)和全译本(1986年)相继出版后,丁先生多次来华作学术报告并与中国学者座谈,引起了我和学界同仁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臼田甚五郎、小泽俊夫等日本学者与我国学者座谈时,  相似文献   

19.
佛经是东方文学的一座宝库,它对东方文化乃至文学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朝鲜众多的民间故事以及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与佛经有关联。朝鲜的民间故事、小说受佛经影响有些是直接通过印度接受的,但更多的是通过中国间接接受的。特别是《百喻经》,作为汉译大藏经中的百媚,被誉为东方的“伊索寓言”,对朝鲜民间故事的产生给予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的"桦树皮文化"是中国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性质。本文对赫哲族的"桦树皮文化"及其继承与开发进行研究,以期对保护"桦树皮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