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满族萨满祭祀仪式至今沿用族内传承体制,具有不传外姓的特征。其仪式主要以音乐来展演。本文以田野考察所获一手资料为素材,选取九台胡家满族锡克特里哈拉萨满祭祀仪式为例,探究祭祀仪式中的结构要素及其音乐文化内涵,进而揭示满族萨满祭祀仪式传承与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2.
萨满教是蒙古人信仰的古老宗教,神歌是科尔沁蒙古族萨满音乐当中的一种重要形式。萨满神歌并不是在民间自然生成的,它的形成与蒙古族民间歌曲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阐明两者之间的亲缘关系,本文将萨满神歌与科尔沁民歌从音乐基本形态方面进行了比较论证。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科尔沁萨满教受地域环境、生产方式和历史演变的影响,带有鲜明的多元文化特征。科尔沁草原是蒙、汉杂居的地区,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相交融地带。17世纪藏传佛教开始深入草原,佛教文化广泛地影响着科尔沁人民的生活和信仰。游牧、农耕和藏传佛教文化都渗透到科尔沁萨满教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使科尔沁萨满神歌带有鲜明多元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式,旋律舒缓悠长,结构独具特色,歌词内容哲理性强。蒙古族民歌大都饱含了沧桑、寂寥的艺术之美,蒙古族原生态民歌更是把这种内在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科尔沁原生态民歌这一充满游牧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演唱形式,述说了蒙古族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的辉煌文明,用其独特的歌唱方式、独有的歌曲内容,演绎着科尔沁草原上蒙古族繁衍生息的足迹和赞美大自然、祝福天地合一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5.
衬词是一种虚词、语气词。从发生学的角度讲,它是原始人类在语言产生之前,迸发于胸中的各种情感外显的历史遗迹。从语言学的角度讲,它作为不定性的语言(语音),为行文或歌唱的需要所加的词,使歌词具有韵律美和形式美。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萨满仪式歌的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萨满仪式歌所体现出的萨满文化在民俗、艺术、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涵。通过对萨满仪式歌反映的地域文化的某些共同特征分析,证明萨满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应从客观的历史角度出发,以严肃、缜密的态度来审视、剖析和欣赏萨满仪式歌这种原始的自发信仰,用以丰富和创新当今的民间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7.
大量舞蹈岩画表明,萨满乐舞是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母系制时代的一种古老宗教艺术,至史官文化中期,该乐舞的结构、形式及表演程序等已得到规范,并固定下来。萨满乐舞对蒙古族民间古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蒙古族民间的安代、铃鼓、盅碗等乐舞,其旋法律动、调式调性、动作形态和舞蹈姿态等风格,仍带有明显的萨满乐舞韵味。  相似文献   

8.
运用地名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了科尔沁蒙古语地名与科尔沁的生态环境关系,从而使科尔沁生态环境的原貌得以复原。通过这种手段,为恢复建设和保护科尔沁的生态环境找到根据。另外还以“水”和“植被”的蒙古语地名为根据,就如何建设科尔沁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懈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地名与环境的辨证关系原理分析了科尔沁蒙古语地名与科尔沁的生态环境关系,从而使科尔沁生态环境的原貌得以复原。通过这种手段,为恢复建设和保护科尔沁的生态环境找到根据。另外还以水和植被的蒙古语地名为根据,就如何建设科尔沁的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其蒙古族民歌历史背景和色彩区划分及重要价值,是了解科尔沁文化乃至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学科关于湖北鄂西地区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中国音乐学界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主要集中于音乐本体研究和将音乐置于信仰仪式中的研究两方面,但这两种研究方法容易将“音乐”与“文化”孤立开来,因此,对于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是否更应该关注鄂西土家丧菲仪式的复杂地域性问题、“仪式”与“音乐”的功能以及“局内人”角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宋代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阶级的统治,通过提倡天命论、宣扬正统论、旌表义门、禁谶纬之书等措施,强化礼乐教化,维系统治。  相似文献   

13.
探讨古琴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种种联系,在礼乐文明的语境下,对古琴的记载与阐释广泛见于各类儒家经典以及典章制度,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政治层面均扮演重要角色。先秦时期,作为祭祀活动使用的乐器,琴、瑟屡见于古代礼书。至汉代,琴所具有的宗庙礼乐身份开始出现变化,逐渐进入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饶宗颐先生将琴学与中国哲学,儒、释、道三教,乃至其所涵括的整个中国文化传统相联系,提出“琴道”这一理念。又结合琴史,在形而上的高度理解古人赋予琴曲的哲学内涵。以古史、古学论琴曲,广及三教,对琴道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使我们从琴学研究角度,对先生在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领域的视野与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使得奉化的居民形成了“俗信鬼神,好淫祀”的文化特点,给这个地区民间信仰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应运而生的各种礼俗仪式围绕着当地人的日常生活。而吹打乐则贯穿于各种仪式之中,吹打乐的乐曲则以戏曲音乐得以呈现。通过对当地祭祖、丧葬仪式中所使用的吹打乐进行形态的分析,结合信仰文化和认同观念,阐释当地的礼俗仪式中大量使用与戏曲音乐相关的吹打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蒙元时期宴礼错综复杂,元朝建立后虽采择宋金遗制、参酌国俗制定了一套宴仪,但蒙古人饮宴仍多按旧俗。宴礼较前代颇具特色,其中后妃多参与并主办多种宫廷宴会,考察后妃在宴会中的礼仪,对我们了解蒙元后妃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角色有一定的价值,且能再现蒙元宴礼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满族的代表性萨满祭祀神歌,如吉林九台石姓、清代宫廷、舒舒觉罗氏、沈阳法库县陈汉军旗等,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文学性之强弱,展现了萨满文化因地域、阶层、来源、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所产生的阶梯性发展轨迹。本文从神灵形象的塑造、祈愿目的之表现、祭祀过程之叙述等三方面,考察了上述满族萨满祭祀神歌之差异,旨在准确把握其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实地调查入手,对恩施"还坛神"仪式音乐的旋律及结构特征做了初步梳理,并力图对仪式中的音乐现象做出相应的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8.
1624年2月,科尔沁部与后金缔结联盟并盟誓。对此史书虽有记载,但没指出盟誓的具体地址。盟誓地址对研究科尔沁蒙古史至关重要,因为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从这里展开的。在研究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考察,确认盟誓地当在格勒珠尔根古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