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国家的统一问题。当我们努力去落实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时,才发现今日的台湾社会在统一的问题上却难以达成一致,本文主要就台湾社会在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问题上出现危机的原因进行历史的考察和分析,希望能找到解决危机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作为职业名称的教师,其涵义很难界定,所以,教师身份认同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时下阳光文化的出现,对教师身份认同,尤其是外语教师身份认同提出了新的思考。阳光文化是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院文化,是外国语学院全体师生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行为表现以及所处环境的集中展示。基于阳光文化的教师身份认同对已有的教师的职业身份的界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新的理解。依据阳光文化的内涵,教师身份认同由三部分构成:阳光的职业情感、阳光的职业知识和阳光的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3.
台湾老兵一般是指1949年前后因国共战争而迁徙到台湾的国民党军人。他们在与台湾社会长时间的互动过程中,内/外的差异建立并强化,逐渐被界定为在人之下的外省人;同时,该群体呈现出一定的分化和集聚,在与政治主体的互动中,灵活运用一国两制提供的既定资源为自己争取返乡的结果和更大的空间。1987年以后,他们往来于海峡两岸之间,扩大对公众领域的介入,颠覆固有的台胞身份,重构被社会认同的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台湾情结"主要表现在对"台独"运动的支持上。日本对台湾50年殖民统治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是导致日本右翼势力的内心深处滋生浓重的"台湾情结"的历史原因;日本右翼势力仍然视台湾为日本自身生存与扩张的战略要地,并把支持"台独"运动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的主要手段,这是造成日本右翼势力"台湾情结"产生并如此根深蒂固的现实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条件,新疆一直是我国民族问题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在党的民族政策长期教化之下,当前维族群体的国家认同已经很高,但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相比仍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鉴于维族在新疆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构维族身份认同将是未来新疆民族整合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消费奢侈品的新阶层的成长,世界顶极奢侈品进入中国等变化,使以往和宫廷贵族或者暴发户联系起来的奢侈品消费,以一种肯定文化和品味文化的方式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成为塑造和维持一部分人的社会身份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乡土情结的嬗变与农民工市民化的身份认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情结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产物,与土地和宗族观念紧密联系。在现代化进程中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流动加剧,乡土情结不断地经历着嬗变。现代化进程对乡土情结的冲击引发了农民工对自身的认知冲突,是困扰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重要心理障碍。要改变乡土情结对农民工的束缚,必然要求从制度安排、市民认可和自我认同三个方面着手,以此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自新中国诞生以来,“台湾问题”始终是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一大障碍。近年来美台关系又呈升级势头,1994年9月美国政府竟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抗议,宣布提升对台关系,1995年6月又邀请台湾现任总统李登辉以“个人身份”访美。“台湾问题”作为中美关系的一大障碍日益突出。这一问题产生发展的由来、背景何在?其发展趋势又将如何?对此本文略加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9.
回归前的港台交流,既间接塑造了香港青年的"大中华情结",也烙下了"反共"的深刻印记。回归以来,频繁交流的港台两地开始出现微妙的变化。"台独"思潮在部分香港青年中快速传播,甚至形成"以台为师"的"港独"与"台独"串联之势,对当代香港青年的国家认同造成影响与干扰,急需"拨乱扶正"。本文立足于辩证地看待回归前"台湾因素"对香港青年国家认同的作用,梳理现阶段"台独"对香港青年世代的负面影响,探讨提升香港青年国家认同度的"国家经验"之统战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区中的交往为同性恋群体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性支持,通过发现和维系共同性,同性恋群体成员确认自己的性取向并对自身的文化位置进行反思,体现了一种主体意识的觉醒。但同性恋群体把同性恋文化现实境遇的改变寄托在主流社会的关爱和接纳上,这种身份诉求还是把自我置于主流文化的从属位置上,仍然维持着主流社会结构对其的呈现。  相似文献   

11.
“爱国者治港”是“港人治港”原则的核心,也是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国际惯例和治理伦理,只有“爱国者”才有资格成为治理的主体,“爱国者治港”原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效忠逻辑,香港居民不仅对香港特区政府具有效忠义务,而且对国家也承担相应的效忠义务,香港公务人员履行效忠义务是贯彻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关键。只有准确理解“爱国者治港”的身份认同逻辑与效忠义务,全面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香港才能进入由乱及治、由治而兴的新的发展阶段,从而开启良政善治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2.
"工农兵作者",既指"工农兵"出身的作者,也涵盖书写"工农兵"的作者,它是延安文艺研究中的重要话题之一。《讲话》从创作主体方面规定了文艺工作者的多重创作身份,尤其赋予"工农兵作者"身份的合理性。以延安本土的农民作家及去延安的知识分子为代表,分析他们在认同"工农兵作者"身份的同时,受意识形态及文艺创作规律影响,自身身份的悖谬性。延安作家总是在政治家与艺术家身份、作品的政治性与艺术性中徘徊,他们选择自我"改造"缓解身份焦虑。这一现象不仅是"工农兵作者"独有,也是作家创作时的普遍现象,并直接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身份认同的相关理论中,有一种关键的认同理论尚未引起学界重视,即身份认同的叙事建构论。叙事建构论认为,身份认同实际上是一种叙事身份的获得。新媒体时代的身份认同,则无法脱离新媒体叙事中的身份认同。新媒体的主要特征是交互性,与此类似,交互性同样是新媒体叙事的主要特征。新媒体叙事的交互性主要涉及三重交互,即用户与创作者的交互、用户与作品(媒介)的交互和用户与用户的交互。而这三重交互的新媒体叙事均在逐步强化对虚拟身份的认同,以致用这种虚拟身份取代甚至消除现实身份。新媒体交互叙事中的身份认同便是虚拟身份对现实身份僭越,并最终成为"现实身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并不高,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较小。原因主要在于社会组织的运作更多遵循"权威逻辑",而"功能逻辑"的影响较弱。提高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需要社会组织拥有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功能逻辑"代替"权威逻辑"。  相似文献   

15.
日本是影响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消极因素之一。二战以来 ,日本对台政策虽然再三调整 ,但本质上是力图介入台湾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看 ,台湾自 19世纪后半叶即已被日本纳入其战略范围。日本对台湾的态度 ,主要服从于其自身的战略需要。日本的态度 ,助长了“台独”势力的气焰。最近十几年 ,特别是李登辉上台之后 ,“台独”势力大有借重日本之势  相似文献   

16.
明清易代,政治上发生民族政权的转移,文化上出现满汉异质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作为汉文化的代言人,明遗民面对新朝和异质文化生发出禾黍之悲与身份归属的焦虑。为了寻找文化生存意义,以便在“异族”统治下求得灵魂的安顿,遗民或于历史上找寻“人格认同”,或在现实的经验世界寻求身份认同的“符号化表达”。遗民们的此种追寻既基于一种自我尊严,也源于一种文化尊严。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公民身份视域出发,基于平等与自由政治理念,解析女性与男性差异问题产生的社会缘由,阐述了女性只有达到经济上的自治和独立,才能使自己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出发,论述社会如何以不同方式对待女性,审视女性公民身份对促进女性自身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从共同体与女性认同的关系出发,阐明共同体对女性公民身份的承认和赞同对凝聚人心、激发共同体成员认同力量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公民身份问题是一种试图通过建立沟通性社会而设置的论题,它通过解构文化中存在的主体与客体建构的中心—边缘结构,消解二元结构所产生的不平等文化对人们生活造成严重负面影响;通过纳入“他者”视角,从文化的主体间性形成的平等关系,寻找认同和承认的政治空间,从而重塑新型共同体。审视文化公民身份认同在社会转型时期发挥的作用,为公民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呈现一种新的转机和希望,并为解决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遭遇的环境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粮食短缺和核危机等难题指明出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台独"势力的增长已成为海峡两岸和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现象,而在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着台湾社会在"国家认同"问题上的深层次危机."台独"势力图谋"法理台独"的行为所带来的台湾民众在"国家认同"上的混乱,已成为中国和平统一之路上的重大障碍.<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既是以"合法"对抗"非法",而且对台湾民众的中国认同有着正式的规定性、引导性以及潜移默化的心理影响,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0.
探寻台湾现代派诗歌的创作历程及其发展轨迹,可发现其代表性诗人的经典文本的主要特征,都包涵着关于新诗的现代性与汉语性、先锋性与民族性相统一的重要理论内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