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当谈及语言的共同性时,不应忽略操这些语言的居民在历史上的相互联系问题。哈萨克人民作为一个独立韵民族统一体最终形成于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可见,哈萨克人民形成一个独特的民族并登上历史舞台是在蒙古帝国分崩离析之后。这是否就意味着突厥—蒙古  相似文献   

3.
蒙古地区的古突厥葬后遗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代突厥人的葬后遗存长期以来便吸引着学者们的注意。今天,构成这一研究对象的还包括经过精心考证过的石人。然而在专家们中间仍有许多有待争议的问题。例如,此类遗存的作用及雕像的意义就是长期争论的热门话题。现已证实,此类葬后建筑与古突厥人有着确凿无疑的联系,并且突厥兵士雕像是为纪念死者举行葬后仪式所建。近年来的研究使我们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对世界各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认识视野不断扩大。且不说早已熟知的欧洲文化和艺术现象,就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和艺术在今天也得到深入研究。我们是靠这些国家的学者、欧洲各国特别是苏联研究人员的著述来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艺术的。可以确切地说,今天我们对东方许多民族文化史的了解并不亚于对西方民族文化史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蒙古-突厥史诗中的英雄及其骏马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及其骏马同时诞生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将自己的主人拖出地面的再生母题之间的结构关系.蒙古-突厥史诗中英雄被敌人抛入地下之后英雄的骏马用尾巴把主人从地下拖出地面的母题与英雄的骏马先于英雄的诞生而出生的特异诞生母题之间在结构上存在着一种置换关系.两者都是英雄的诞生仪式.  相似文献   

6.
1987年Г.Ц.齐比科夫在Д.班扎罗夫学术大会上作了题为《布里亚特蒙古人的萨满教》的报告(未出版),报告中作者对萨满教和“Бο”一词的起源阐述了自己的新观点①。作者沿袭了著名汉学家П.卡法罗夫(Кафаров)的思想,认为蒙古布里亚特语“боо”(...  相似文献   

7.
突厥自侯斤以来国富兵强。而当时中原的北齐和北周正在逐鹿中原,争夺激烈。双方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争相结交突厥。北周岁给突厥缯絮、锦彩十万段,北齐也倾尽积蓄供给突厥。这样,突厥势力愈来愈强,遂产生了,“凌轹中夏志”。(《周书》卷五十《突厥传》)北周灭齐后,原齐范阳王高绍义“还保北朔”。(《北齐书》卷十二《高绍义传》)被周将宇文神举击败后,投奔突厥。突厥他钵可汗认为高绍义父文宣是英雄天子,“以绍义重  相似文献   

8.
蒙古语族中土族、东乡、保安、东部裕固等语言的假定式附加成分与同语族的蒙古语相比,显示出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些形式却与突厥语族语言表现非常得一致。属于不同语族的数种语言在假定式或条件式上显示出明显、整齐的一致关系,是这些语言早期区域接触的结果蒙古语族;甘...  相似文献   

9.
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苏鲁格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的形成而产生的。“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印地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意为“他的亲属”。先民不知生育为交媾所致,误认为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0.
唐与突厥的和亲,同唐与吐蕃、回纥、吐谷浑、契丹、奚、南诏和亲相比,更具特色,但迄今却无专文予以论述。本文拟作全面考察,希望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李渊结交始毕可汗 隋末大乱时,东突厥在始毕可汗(609—619年)领导下已发展到顶峰时期。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都受突厥控制,中原的窦建德、薛举、刘武周、梁师都、王世充等人也向突厥称臣。刘武周还将所“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始毕可汗以马报之,兵威益振”。  相似文献   

11.
泛突厥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与古代曾经存在而今又消失的突厥没有任何联系,但泛突厥主义又有些奇谈怪论,对此必须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2.
安史之乱时,原藏于内廷中的档案、实录、国史等焚烧殆尽,因此,流传后世的后突厥汗国末期的史料不多。再者,两《唐书》等关于后突厥汗国末期史事的记载晦暗不清,时有抵牾。因此,有必要对后突厥汗国史料进行细致梳理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后突厥汗国末期突厥与唐及东部诸族史料的梳理,并参考墓志对具体史事进行考证,探析了后突厥汗国走向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对德藏吐鲁番出土突厥语写本T II Y 58的解读表明,其中涉及古代高昌地区的重要地名,部分为古突厥语、梵语双语表达而梵语词以婆罗谜字母书写,是这段文字的特殊之处,如Da?ahaihura/On Uyγur"十姓回鹘"。相当于汉语地名"高昌"的地名,文书中也有古突厥语和梵语两种形式:Secuvade?a?rinagara/Qo?o,前者的Secuva仍可以追踪其汉语来源。对应于汉语地名柳中城的突厥语Lük?üng Bal?q,前半音译自汉语,突厥语tall?γotruγ在语义"柳之洲"上与汉语原型柳中有所迁移,暗示当时一地可能存在多语、多种形式的地名。  相似文献   

15.
突厥族曾以狼为图腾,崇拜太阳天地,崇信中亚的拜火教,后又信奉佛教.葬俗有坐葬和火葬;婚俗中尚存“收继婚”,外族嫁入者亦无例外.突厥汗国最高首领称“可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官爵依次分为二十八等.突厥的兵制与其游牧和射猎的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军队大体可分三种,侍卫之士,控弦之士,柘羯;军事编制与部落组织相结合,其酋长与部民的从属关系及父子宗法关关使军队组织稳固,战斗斗强.突厥早期刑法规定简单而严厉,说明当时已处于以男子为中心的私有制社会。突厥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有粘着现象,有固定语序。后置调由一定的格构成,无前量词,有大量的来自汉语、阿拉伯语、波斯语、俄语、蒙古语和藏语的借词;突厥文字大约创造和使用于公元六世纪,属音节文字,其重要文献大多是一些记载可汗或贵族的文治武功的碑铭。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从突厥民族的社会生活内容、民族性格、婚姻形态、政治制度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突厥汗国作为一个军事奴隶主政权所具有的种种特征,从而认定突厥汗国时期的突厥社会就是一个军事奴隶主阶级执掌政权的奴隶制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原王朝与突厥的和亲,和中原王朝与其它少数民族政权的和亲相比,影啊较大,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但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迄今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考察,希望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和亲在我国历史上自汉代至清朝屡见不鲜,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亲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封建社会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方式。对和亲的研究,尤其是对汉、唐时期的和亲,研究成果较多,但对隋代的和亲涉猎甚少。本文拟就隋与突厥的和亲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9.
弗拉基米尔·米哈依洛维奇·纳杰良耶夫生于1912年,现任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历史、语文、哲学研究所实验语音学研究室主任。纳杰良耶夫是古代及现代蒙古和突厥语言学权威,实验语音学专家,并且是普通语言学专家和天才的教育家,他还熟谙通古斯满洲语。他  相似文献   

20.
一 原始人的计数离不开具体实物,语言中的数词忠实地记录了这一文化现象。突厥语言基数词词源的诠释告诉我们,原始突厥人也经历了实物计数的过程。列维—布留尔指出,“在能够追溯数词的最初意义的地方,常常显露出具体计数的事实”,在原始人的语言中,“实际上是不知道像我们所使用的那样的抽象概念。这些语言也没有真正的数或者说差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