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类边疆在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一是属于同一类型的两个社会之间的边疆,一是属于不同类型的社会之间的边疆。自然边疆:水道和山岭是随着情势而改变的,所以边界是属于社会的而非地理的起源。以中国历史上的边疆作为模型,可看到北方的边界是比较静态的,即中国人不利于深入蒙古大草原;而南方的边界是动态的,即他们有一个潜伏的可进一步扩张的不确定范围。长城的建筑是为了防止“蛮族”的闯入,但“蛮族”占有战略上的便利,即侧面移动的灵活性,时常骚扰中国北疆。古代文明世界具有类似中国北疆情况:伊朗地区最早出现城垣防线;罗马莱茵-多瑙河建立防御工程。新型边疆,即海外边疆出现于大航行运动之后。欧洲人占夺殖民地筑起防线。在工业与交通发展后,边疆更加倾向于扩大范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集团的边疆与苏联集团的边疆都有包括全世界的可能性,而印度集团的边疆只能暂时为两者之间缓冲。  相似文献   

2.
中国各部分的边疆存在差异,因此在具体的边疆区域研究方面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以拉铁摩尔为代表的边疆研究"内亚范式"和以施坚雅为代表的边疆研究"西南传统"在各自研究兴趣与路径方面有所不同,但如果我们以更具有连续性的内亚-西南分析视角来看的话,则可以在这两种研究范式之间找到其内在的互通之处,进而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内亚与中国西南社会。  相似文献   

3.
陕西方言内部分区概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三个地理区域的由来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几省的东部。地形南北长而东西狭。按习惯分为三部分: 1、北部——包括:偏北的榆林地区的榆林、神木、府谷、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子洲、横山、靖边、定边各县,偏南的延安地区的延安市、安塞、子长、延川、延长、宜川、黄龙、洛川、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吴旗各县。共两地区、一市、二十五县。全部为黄土高原而杂有沙漠。旧时称此高原边缘为“北山”。属于暖温带半干旱气候  相似文献   

4.
英明领袖华主席最近指出:“中国的少数民族多,而且多居住在边疆,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极为重要,应该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都搞好。”华主席的这个重要指示。深刻地指明了我国少数民族同祖国边疆的密切关系,做好少数民族的工作,对建设祖国边疆和保卫祖国边疆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祖国边疆这一特点,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上少数民族为开发、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曾经作出过重大贡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长白山区地理及自然资源概况长白山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习惯上指张广才岭、威虎岭、龙岗山连线以东地区。长白山主峰白头山海拔2691米,是东北地区最高峰。区内包括延边、通化、白山全部及吉林市的部分地区,共计22个市县,面积约为94600km2,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50.5%。本区的东部与俄罗斯的沿海地区毗邻;最东边界距日本海仅15km,与日本隔海相望;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长白山区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绿色宝库,而且是欧亚大陆北半部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综合体,是世界上罕见的天然博物馆和生物基因库。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的主流话语脉络有三:其一为"民族国家"语境下的20世纪初期日本"满洲"研究,表现为非正义性与非理性;其二为由拉铁摩尔"农牧对立"观引发的"征服王朝"研究及其在战后日本学界的发展,其核心观念是将辽、金、元、清等王朝视为独立于中国史之外的游牧政权史;其三为"内亚史"与"新清史"研究,其特征是以"内亚"视角观察中国东北边疆,认为边疆影响中国。此三类研究,其本质特征都是以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话语解释中国古代东北边疆,甚至直接割裂了中国与东北边疆的关系。从根本上看,这些海外中国东北边疆研究面临着两个基本矛盾:"民族国家"话语的普适性危机与西方"边疆"观念在中国的不确性。  相似文献   

7.
“中亚”是中央亚细亚或亚洲中心地带的简称,是一个与“东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等地理名词相当的术语。但迄今为止,国内外的学者对“中亚”所指的范围还有不同的意见,例如德国地理学家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认为“中亚的地理范围西起里海,东达兴安岭,南自喜马拉雅山,北至阿尔泰山”。《中亚史纲要》(《CentralAsia》)一书的作者加文·汉布里(Gavin Hambly)则认为“作为地理概念,‘中亚’一词很难有一个精确的定义。在本书中,‘中亚’主要是指苏联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等五个社会主义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及现在中国境内以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知名的三个自治区。”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西尔(Denis Sinor)教授使用“内亚”(内陆亚细亚的简称,Inner Asia)和“中欧亚(Central Eurasia)二词,其所  相似文献   

8.
边疆一词,一般作为地理概念理解和使用。但自从1893年弗雷德里克·杰克逊·特纳在其名作“边疆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使用以来,它就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即:它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边缘地带,而且可引申为开疆拓土、征服自然以及新的地域的人文精神。特纳的观点一度主宰史坛...  相似文献   

9.
将碳排放作为生产过程的“坏产出”,通过构建基于序列的Malmquist-Luenberger(SML)指数模型,测算1998—2010年中国省际碳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全国总体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区域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0.9%,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恶化的状态;东部地区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最慢,中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全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存在明显的发散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方面呈现“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10.
从边疆史的“北部指向”“西北指向”出发,将拉铁摩尔独特的人生与学术经历放到“内陆亚洲”这一视野下加以解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阐释拉铁摩尔以“内陆亚洲-中原”二元互竞为主轴的边疆研究模式,以及在这种主轴指引下的多地区互动问题.在目前新的地缘政治态势下,重述拉铁摩尔及其“内陆亚洲”视野具有新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和地区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西部民族地区为切入口,首先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在我国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指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祖国边疆稳定、生态可持续性及资源合理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次讨论了西部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与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发展缺口”的扩大、贫困、区域开发成本高、资源的非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等,最后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建设等为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江南是马可·波罗当年称之谓“天堂”的地方。江南这一地理名词,最早出现在春秋时代。其地域范围,一般认为应包括江苏北部大运河以东、江苏南部、上海市和浙江大部分地区。江南地区又是一个相对稳定自成体系的地域文化区,可以上溯到古吴越文化,这一地区历来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历史机遇、灿烂的民俗文化著称於世。江南的民俗文化,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母体的传承,又作为子文化显示着自己的特点和鲜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过程是使传统获得现代性的变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出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云南作为西部边疆的一个多民族地区,伴随着这一转型,其社会风尚的变化呈现出与东部沿海地区有所不同的特点,即:交通条件的改善是近代云南社会风尚变迁的契机和动力;在边地,平民社会风尚多古朴守旧,而少数民族中的土司及贵族则明显表现出双重性趋向;因民族文化的差异而使社会风尚的变化具有文化的双重性及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历史阶段性.  相似文献   

14.
波塔宁是俄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重要的亚洲考察组织者之一,足迹遍及中国青海、西藏、蒙古等地区.在历次考察中,他不仅进行地理测绘、采集动植物标本,更着力开展了一系列人文考察.他探访包括塔尔寺和拉卜楞寺在内的西部地区众多寺庙,实地考察及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宗教情况;收集、整理和研究了《格萨尔》等中国边疆少数民族传说及故事;此外,还近距离地观察当地居民,记录其习俗,为中国边疆少数民族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料.虽然相比俄国同时期的其他探险家,波塔宁的考察研究更为客观,但是作为俄国地理学会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中央亚细亚探险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考察活动从组织及派遣之时起就已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从我们伟大祖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南部,包括陕西西南部、青海东部、向南经过四川西部、西藏东部到云南西部以及缅甸、印度北部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国内外学者称为民族的“南北通道”,“藏彝走廊”.我国的民族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这条走廊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应当是历史与语言的一个宝贵园地”.已故的考古、民族  相似文献   

16.
知识之窗     
七大文化圈 我国的民俗文化风情从地域上来划分,主要有七大部分:一、东北文化圈 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和内蒙古东部,其特点是满汉族风俗的大融合。二、游牧文化圈 包括内蒙古大部、辽宁、河北、陕西三省的北部,宁夏北部及新疆,其民风强悍勇武。三、  相似文献   

17.
奇特的摩梭族 在中国西南部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的泸沽湖地区,有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女儿国”。泸沽湖周围重峦叠翠,湖水明撒,景色宜人。这个地方吸引人的,除了自然美景外,居住在那里的摩梭族人奇特的社会习俗和婚姻制度也是十分罕见的。据《新唐书》和宋代《册府元龟》记载:泸沽湖地区古称“东女国”,又叫“女王国”,这是因为它在地理上位于吐蕃之东部而得名。当时的摩梭人是“以女为君”、“于从母姓”。 在摩梭人过去传统的大家庭中,小孩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大家庭中只有舅舅没有父亲和媳妇,这是较为典型的母系制  相似文献   

18.
在土司制度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土司学”庞大而专门的概念体系。这些概念术语有力支撑着“土司学”的学科构架,是“土司学”得以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重要基石。梳理土司相关术语,大致包括制度层面、土司群体与土司人物、土司时期的相关事件、土司地理、土司地区的社会生活、土司文献、土司文物与土司遗址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术语及其翻译是同一个所指的不同能指,多个能指出现会导致学术研究基础不牢、精密性缺失、术语污染和理解堵车现象,这不仅关乎哲学术语界的纯净,也是所有术语工作者会遇到的难题。论文以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蒯因提出的术语“radical translation”为例,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回归原文,查阅并总结前人译法,一并考虑其派生术语“radical interpretation”,再运用术语使用的“广泛”、“约定俗成性”和术语翻译的“准确性”、“经济性”,分析“radical translation”已有部分译名,指出其优劣,综合考虑后得出“radical translation”应译为“彻底翻译”的结论。术语是学术的基础,其翻译及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濮德培的《中国西征:清对欧亚中央地带的征服》一书,在"世界史"和"全球史"的视野下探讨了清帝国平定准噶尔的历史。濮书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是详尽呈现了清对西蒙古的军事扩张,同时揭示了这一时期经济发展、边疆贸易、行政改革、知识聚合以及种族文化冲突和融合等多元面相;二是将清、蒙古、俄国看作欧亚中央地带大国博弈的三方力量,驳斥了以往内亚史研究中"中国(汉人)中心主义"的观点和"民族主义"范式下"中国(内陆)-内亚(边疆)"的分析框架;三是在"新清史"的学术脉络下,立足于"清"区别于中国历代王朝的特殊性,突出了作为种族群体和文化整体的"清帝国"所具备的"满族特色",弱化了"汉化"或"儒化"所扮演的历史角色。此外,濮书的一些观点如对"历史偶然性"的过分诠释等值得商榷,但总的说来为我们研究"中华帝国衰落"和"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两大历史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