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将军。她一生戎马,其军事活动主要包括平定播州、抗击清军与镇压农民军这三个方面。她的历史功绩大部分已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但她对农民军的镇压,却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对明王朝的愚忠,是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历史的客观性和历史评论的主观性通常会发生冲突。我们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上的秦良玉,正...  相似文献   

2.
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推翻了明王朝。六月六日,以上睿亲王多尔衮为代表的满洲贵族,带兵进京,夺取了农民军的胜利果实。十月三十日,清政权迁都北京。翌年六月八日,清军攻入南京,南明弘光政权灭亡。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清政权,为什么能这样迅速地夺取中原?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都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为什么又能站住脚跟,为后来顺治、康熙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回替这个问题,原因是很  相似文献   

3.
南方“独立”各省是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力量,但山西起义亦起了重要作用。山西起义使近畿重地山西始终为革命势力所控制;山西民军从京汉路、京绥路和归绥地区等方面威胁京师,牵制了大量清军,山西革命党人还有力地支持了陕西的革命斗争。为此,孙中山先生对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回回族源中,元以前的“回回人”有少数是西亚大食人定居中国与汉族通婚者及其后裔;并有在元朝收复中亚及统一中国过程中,将大批在中亚皈依了伊斯兰教的原从中国西北地区迁往葱岭西的东突厥回鹘人和操突厥语的各族人随蒙古军迁回,并在统一中国过程中,为了战略上的需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身份散居全国各地。这一批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人,是回回的基本核心部分。以这批人为核心,而又在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条件参加到回回行列中的人,也是回回族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一八六一年(清咸丰十一年)二月,在山东西部爆发了一次农民起义,宋景诗是起义队伍中一支比较强劲的黑旗军的首领。他参加起义后不久又投降了清军,并随同清军镇压当地农民起义军、安徽捻军以及陕西回民起义军。但过去的某些历史著作却以“一时的策略”、“暂时的妥协”等理由为其辩护;并进而对宋景诗备加赞誉,给他戴上“农民革命英雄”、“坚强的农民领袖”等桂冠,似乎他的全部历史活动都是无可非议的。这是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因此,有必要弄清宋景诗的实际历史表现,给他以实事求是的评价,使人们正确认识这一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6.
肃州战役失利后,白彦虎率领二千多人马于1873年(同治十二年)从肃州出发,越嘉峪关,直逼乌鲁木齐,计划同北疆的回民武装汇合,共抗清军。然而,当时北疆的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古牧地已被阿古柏匪帮侵占,马明已被拘管,致使妥明、马明联合及民团争取清军共同抗击阿古柏的计划遭到破坏,从而使新疆呈现出纷纭复杂的政治局面。一百多年前的回族反清首领白彦虎,不可能认清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局势,没能继承北疆妥明、马明联合清军共抗阿古柏的策略,而采取了投顺阿古柏以抗拒清军追剿的策略。这就是有人给予白彦虎加上“封建割据”、“分裂祖国”、“叛匪”等罪名的根据所在。  相似文献   

7.
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精神为指导 ,我们不仅应该加大西部开发的力度 ,而且应该从历史、现实和未来 ,客观、主观和主客现的统一 ,以及涉及带整体性的六个辩证关系三个方面加以总体地把握和处理。只有坚持这两个方面的统一 ,才可能尽快地使西部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殷实的小康生活 ,并不断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是我国古代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他崇法反儒,厚今薄古,不仅很快地从军事上打败了割据的六国诸侯,使我国从分裂走向统一,而且“使黔首自实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采取“焚书坑儒”的革命措施,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封建制度,有力地打击了奴隶主复辟势力,并开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  相似文献   

9.
洪焕椿同志在《清初农民军的联明抗清问题》(载《历史研究》一九七八年第五期)一文中,认为“清军进关后的阶级矛盾仍然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清初的抗清斗争,不是汉族反对满族的斗争,而是农民阶级反对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革命战争”;而“农民军在斗争策略上从一开始就犯了‘联合明室’的错误,使抗清斗争造成惨重牺牲而终于失败。”我认为历史情况远比以上所说的曲折复杂。现就两个主要问题:一、清军入关后的阶级斗争形势与人民抗清斗争;二、农民军的联明是斗争策略上的错误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有三种社会矛盾:一是阶级矛盾,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三是民族矛盾。这三种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哪一个是主要的?我们认为要具体分析。一、从清军进关到李自成农民军主力失败(1644——1645年),这一阶段满汉地主阶级和农民军之间的阶级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当时,亡明官僚地主正在进行着种种推翻大顺政权的复辟活动。他们钻进起义队伍,用封建意识改造农民政权,他们窥伺时机,组织反动武装,听到大顺军放  相似文献   

11.
《左传》中记载了众多的士人形象,这些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想特点。本文从春秋社会历史发展需要的角度,从“战争”、“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外交”三个层面分析《左传》中士阶层崛起的原因,并从“忠”、“义”、“礼”三方面具体阐释士阶层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2.
应该怎样认识和评价《安娜·卡列尼娜》? 正确评价世界古典文学名著,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必须批判地继承。“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①具体地说:一方面指出这些世界古典名著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意义,和进步作用,给予应有的历史评价;另一方面,对作品中在当时的进步作用加以具体分析,指出哪些在今天的条件下还有一定的意义,哪些已不适用于今天,哪一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近代以来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始终伴随着中国究竟走什么道路问题的争论。尤其是每当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关头,这一争论更为激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浪潮一次次地把“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走对了”的问题尖锐地提出来,要求人们作出严肃的回答。马克思曾经说过:“要了解一个限定的历史时期,必须跳出它的局限性,把它与其他历史进程相比较。”按照这一方法论原则,我们不仅应该从中国近代本身的历史发展中,而且应该从当时的世界历史这一广阔背影中来考察中国的前途问题。这样的考察,至少可以给我们开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世…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农民军联合包括明王室和大部分汉族官僚地主在内的各阶层,进行了大规模的抗清斗争。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一斗争失败了。怎样评价这一史实,目前史学界尚有分歧。这里,我们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644年3月,在农民军的凌厉攻势下,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接着,关外的清朝满族贵族在吴三桂的勾引下,定鼎北京。从此一直到1663年清军攻破农民军十三家军的最后据点茅麓山止,二十年间,清统治者在进行民族征服战争的同时,推行了极其残酷的民族高压政策,诸如圈占汉人土地,下令汉人薙发和改穿满族衣冠,强迫汉人“投充”作满族贵族的奴仆等等。清军所到之处,对当地人民实行民族屠杀政策,如曾在扬州、桂林、昆明实行屠城,就是汉族地主也不能幸免。所有这些,激起了汉族各阶层人士的强烈反抗,使民族矛  相似文献   

15.
目前影响新疆稳定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三股势力”,“三股势力”在新疆滋生蔓延主要有历史思想根源、国际政治气候和国内因素三个方面的原因。打击“三股势力”要采取有力和有效的措施,包括正确处理民族宗教问题,明确“三股势力”之间的关系,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职能和作用,这关系到新疆的稳定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一代名将粟裕,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0位大将之一。他胸怀全局、骁勇善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卓著战功。中原逐鹿重大计划1947年冬,解放战争进入难分难解的关键时刻。中原战场上,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转战于江淮河汉之间,调动和吸引了国民党的90多个旅于自己周围,迫使对方在战略上陷于被动地位。但是,国民党军在数量和装备上仍占有明显优势,中原战局在一段时间内形成拉锯的僵持状态。毛泽东说“: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谁想统一中国,谁就要控制中原。今天中原逐鹿,就看鹿死谁手了。”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中原战局,尽快夺取解放战争和全国的…  相似文献   

17.
当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进行,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都极为迫切地需要更为深入地揭示人与历史的真实关系,阐明历史必然性和人的自由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弄清“在历史决定论中人有多大的自由”,“人类在何等程度上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类对于自己的发展可以而且应该做些什么”等问题。一句话,就是要说明人的历史性和历史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一五代宋初,是中国历史上自三国以来又一个天下火乱的时期。中原地区,强藩林立,梁唐晋汉周五朝象走马灯似地改朝换代。宋初,中原虽然渐次统一,但契丹、党项又兴盛起来,在北方与宋朝相颉颃。西北地区,由于回鹘西迁,吐蕃衰乱以及沙州归义军势力的勃兴,使这一地区各民族势力的消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甘州、西州是回鹘人的天下,沙州归义军先后由张、曹二氏掌权,于阗则是本地的尉迟氏执政。此外,还有一些部族如(?)末、退浑,龙家、仲云等游移共间。虽然分裂割据的局面有碍于各民族间的交往,但文化的传播却是无法割断的。本文主要利用在敦煌保存下来的文献和绘画材料,探讨当时中原与西北地区的文化交往,以及由五台山文殊崇拜表现出来的当时中原和西北文化交往的形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曹操克冀州,征乌桓,跃马扬鞭,驰骋中原,登山观海,“横槊赋诗”的豪迈形象又跃然纸上。多少年来,我不只一次地阅读曹操诗文,也不只一次地为曹操的思想、业绩而赞叹!他一生积极致力于祖国的统一,对当时社会、历史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在我国三国时期的众多杰出人物中,曹操被誉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当之无  相似文献   

20.
关捷  关伟 《东方论坛》2007,(4):104-109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中日两军在辽东半岛上进行多次陆战,其中析木城之战是清军保卫海城,日军进攻海城的关键一仗.清军在经过激战后撤走,日军取胜.此战日军以指挥统一,互相配合,武器精良等原因取胜.而清军虽来自各部,互不统属,没能协同作战,是败走主因,却不能因此简单地说清军"毫无战斗力","军纪荡然",也不应该称丰升阿、聂桂林"闻风即溃,骚扰不堪".对清军作战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