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志美 《云梦学刊》2012,33(3):160-160
日前,首届湖南出版政府奖在长沙颁奖。《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教授获优秀出版人物奖,全省共15人获得该奖项,其中期刊界仅1人获此殊荣。余三定教授长期潜心学术、教学与编辑事业,1986年至1998年兼任《云梦学刊》“当代学者研究”等栏目责任编辑,1999年至今兼任《云梦学刊》主编和“当代学术史研究”、“美学文学艺术研究”、“学术书评”三个栏目的责任编辑,在当代学术史研究、文艺学、编辑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三度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主编”,被评为“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编辑”,先后获“全国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突出贡献奖”、“湖南省高校学报优秀主编奖”等.  相似文献   

2.
林豩 《云梦学刊》2003,24(3):16-16,19
“一流”期刊应该是一个学科有影响的知名学刊,它必须是由这一学科的学者选出,而且要有长期的学术传统,所刊文章合乎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3.
地方学术刊物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本来是一些兄弟刊物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而《河北学刊》虽然几年来一直在进行探索,但至今仍然未尽人意。1987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作出的《关于加强全省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决定》明确指出:“已有的省级理论刊物,要充实编辑力量,办出各自的特色。”这个要求正切中了我刊的薄弱环节。为了尽快办出自己的特色,在党的十三大精神照耀下的深化改革的1988年开始的时候,我们打算就什么是《河北学刊》的特色,如何尽快办出自己的特色的问题,谈一点想法,同广大作者、读者以及全国地方性学术刊物的同行交换意见。这是一个办刊方针问题,只有先从认识上得到正确解决,刊物的编者、作者和读者,才有一个共同的追求的目标,把刊物应有的特色创办出来。  相似文献   

4.
蒋寅 《学术界》2001,(2):263-266
九十年代的学术研究 ,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格局。不仅学术取向、研究方法多元化 ,学术观念也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多元化的态势当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的后现代思潮来解释 ,但我更倾向于认为 ,是多元化的出版方式使学术观念的多元并存成了可能。 1 994年王德胜在《东方》第 5期上发表《“民间的”学术景观——— 90年代大陆“学刊现象”》一文 ,劈头就说 :这是一个令人相当费解的现象 :正当大陆学术界纷纷抱怨和叹息学术研究不大景气 ,学术著作出版愈加困难的时候 ,长江南北 ,从向来作为中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 ,到人文风气久积不…  相似文献   

5.
计亚男 《云梦学刊》2005,26(4):23-23
学术期刊与学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学者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这样才能使学术期刊办得更加强有力,成为学术研究的优秀组织者。《云梦学刊》的“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就是依据这一办刊原则设置的。“当代学术史研究”在1989年开设,至今已有16年的时间,栏目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对当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2006,(4)
5月27日,由湖南理工学院土办的“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来自国家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教育报》、《文艺报》、《社会科学报》、《学术界》、《云梦学刊》等单位共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与会学者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学术史的关系、政治与学术史的关系、学术史研究的基本界定、当代学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术评价、学术与学术规范等当代学术史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有…  相似文献   

7.
张兵 《云梦学刊》2006,27(4):36-37
《云梦学刊》开辟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专栏,在全国学术类期刊中十分引人注目。作为同行的我,对此注意己有好几年了。他们不仅办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而且独树一帜,很有特色,形成了知名度较高的学术“品牌”,真是可喜可贺。  相似文献   

8.
聂付生 《云梦学刊》2007,28(4):29-30
因为《云梦学刊》的缘故,我对学术史研究动态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正因为对当代学术史的这一点兴趣,我更加关注起《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学术动态。两年前我曾经就《云梦学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办刊特色写过一篇文章(《学术界》2005年第2期),觉得还有些话没说。这次承蒙《云梦学刊》编辑部的邀请,  相似文献   

9.
鲁涛  曾晓剑 《云梦学刊》2012,33(6):161-161
2012年9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编辑部与《云梦学刊》编辑部在南湖藏书楼举行了“学术文摘刊物与学术刊物的良性互动”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魏长宝,编辑姜子策、王美和湖南理工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云梦学刊》编辑部等单位的30余位师生、编辑参加了座谈会。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主持座谈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10.
《云梦学刊》2008,(6):58-58
2008年10月21日,《云梦学刊》与《复旦学报》在湖南理工学院举行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复旦学报》主编黄颂杰,副主编吕晓刚,编辑陈文斌、罗剑波、刘慧,办公室主任蔡玉,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副主编钟兴永、中文系主任杨厚均、新闻系主任徐小立以及中文系和新闻系部分教师代表。会议就“学报如何组织选题”、“如何约稿”、“如何搞好编校工作”、“学术研究与编辑刊物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座谈会由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主持。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1998,(3)
本刊跻身全国15种重点学术理论期刊之列国家新闻出版署于1998年1月推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简称“百刊工程”),102种期刊入选。“百刊”是按照五条很高的标准(1.政治方向正确;2.模范遵守党和国家有关宣传纪律和出版法规、规章;3.文化含量高,...  相似文献   

12.
学术期刊评价与学术评价散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期刊的评价有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四个大项,学术评价(学术论文评鉴)有观点新、方法新和资料新三个要求,两者之间是互相涵盖的。但学术界普遍存在的"以刊取文"现象具有逻辑上的错误,使期刊评价、学术评价的功能发生了异化。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得出科学合理的评价结论,是当前学术界和学术期刊界都应当加倍重视的问题。当前,在学术风气、学术规范还存在诸多问题的背景下,学术评价和学术期刊评价工作只有走出功利的误区,才有可能回归其本源功能。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是1979年创刊的,至今巳出刊35期。几年来我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依靠全国各个方面的支持,在繁荣社会科学和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刊刊龄不长,编辑力量薄弱,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依然很多。在新的一年中,我刊力求在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方面下些功夫,主要是要提高稿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8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新疆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学术期刊与学术创新"。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出席会议并致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闫国灿在会上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新疆社会科学院院长高建龙主持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求是学刊》《江海学刊》《中州学刊》《福建论坛》《学术界》《东岳论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期已是《齐鲁学刊》的第100期了。回想创始之初,不少师生在热烈祝贺它诞生的同时,也担心它能不能坚持办下去,以至有的同事见了编辑人员就说:千万不要老是“一”,即第一期,也是最后一期。今天,《齐鲁学刊》却迎来了它的百期大庆,这充分说明了它是有生命力的。办一个刊物并不容易,办好一个刊物就更难。《齐鲁学刊》依靠党的领导,争取各方支持,在广大作者、读者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发表了不少好文章,推出了许多科研的新成果,对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于培养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鼓励。  相似文献   

16.
关于学术期刊策划中的六种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刊期刊引入“策划”机制,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因为目前中国学术期刊这种近似自娱行为的办刊模式、千刊一面的编辑思路,已经严重制约着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长此以往,只会使发行量越来越小、读者面越来越窄,最后拱手将市场让出,被那些风格独特、编排新颖、内容丰富、贴近读者的另类学术期刊所取代。搞好学术期刊的策划,需要具备六种意识:一是责任意识,主编与编辑负有同责,缺一不可;二是导向意识,不仅把握政治导向不出偏差,也要保证价值导向、学术导向、审美导向不入歧途;三是品牌意识,通过文化选择、文化积累、文化创新打造自己在学术界通行的名片;四是竞争意识,以办刊理念、编辑思路与审美趋向的创新,获得学术话语权;五是忧患意识,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应对未来改革的挑战;六是读者意识,既要服务于读者,又要引领读者,形成读者、编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钱荣贵 《学术界》2002,(1):147-153
中国的学术界似乎确实有点儿不大太平。近期拜读中国社科院蒋寅先生的大作《编辑职业化———当前学术刊物的病根》(刊《学术界》2 0 0 1年第 6期 ) ,总觉得有话要说。这倒不是因为笔者是编辑 ,而且还是蒋先生所说的“专职编辑” ,也不是因为自己是编辑 ,就应该站出来为编辑作些辩护 ,说点什么。蒋先生所说的病根也并非指编辑 ,而是指“编辑的职业化”。相反 ,我总觉得有些事情不辩不明 ,越辩越明。正如毛主席教导我们的 ,“学术争论 ,有比无好”。正是循着这样的思路 ,也想来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不过 ,这多少还是有点儿冒昧 ,相信蒋先生这…  相似文献   

18.
从事编辑工作已有18个春秋了。春去秋来,随着18卷《中国电子工业年鉴》的问世,回首18载笔墨春秋,我有一些感受与收获。“编辑”这个职业在社会活动中的定义是什么?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解释。中国定义:“编辑工作是指新闻出  相似文献   

19.
高等学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78年,教育部《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要求:“各主办院校,应根据本校和地区的情况,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切实保证质量。”1981年,教育部转发的《华东地区高等院校文科学报编辑座谈会纪要》也强调指出:“要努力发挥各高等院校的学术优势,扬长补短,办出自己的特色。”1984年4月,有关领导同志在教育部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座谈会上又一次要求“把学报办出特色”。这一次一次的要求,对我们都是深刻的教育。我们的学报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我们经常思考的问题。几年  相似文献   

20.
学报增刊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报的增刊是相对正刊而言的 ,增刊的编辑出版宗旨、编辑方针、学术质量、印制要求、发行范围都与正刊相同 ,具有同等的学术地位。学报增刊具有出版日期不定、时效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学报增刊产生困惑是因为个别期刊办滥了增刊。学报增刊在营造学术氛围、提高学报质量、培养作者群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应该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 ,办好增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