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引进、吸收与话语建构是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译介与研究主要历经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国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引进;20世纪90年代,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处于从文艺社会学到文化研究的转变;21世纪以来,学界开始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展开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2.
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 ,陆贵山在几十年的理论生涯中 ,不断追求、探索 ,其学术思想从以客体——主客体为中心 ,从文与史 ,到文与美 ,到文与人的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体系和学术个性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艺术真实论》、《审美主客体》、《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讲》(主编 )、《马列文论导读》(主编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中国当代文艺思潮概论》、《非理性主义文艺思潮》、《美学·文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概论》(主编 )…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在中国当下表现为矛盾的两方面:一是理论研究的兴盛,论著和各种活动频繁;二是理论研究在文艺批评实践中失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中国理论界盲目追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的体系化、理论化。这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和现实的文艺实践脱节,也同现当代西方文论,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脱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设的正确途径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价值立场为指导,以研究和回答中国当代社会和文艺实践提出的问题为中介,广泛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理论资源,进行自主创造,创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学派。文艺学者应恪守学术本位、民众立场和学术理路,开拓学术空间,专注学术研究,推进学术进步和学理增长,在中国和世界文论史上写下中国学者有分量的篇章,重塑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学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首先是明确了文艺理论工作的正确方向,出现了一大批相关学者和论著,比较文学恢复迅速,成果可观.在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艺理论体系方面,有较大拓展,在文艺学学术史、美学、文艺美学等方面,都有新成果.做好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化、批判吸收外国文论的科学内涵和实事求是地总结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经验与教训,把这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能否取得关键性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三个阶段回顾和总结了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学术界翻译出版国外重要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论著的情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翻译出版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外文研究成果不是太多,且主要以批判为主。第二阶段是“文化大革命”结束至1998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沉寂已久的学术研究活动开始复苏,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成果的译介工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推动学术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阶段是1998年至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才的不断成长,译介工作走向繁荣,翻译出版的国外研究论著越来越多。此一时期的中国学术界,在进一步吸收和学习国外学者研究问题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观点给予更加深入的思考。中国学者对海外学者的观点所抱的态度已趋于理性,不再盲目地批判或接受,而是在结合中国历史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后提出商榷或驳议。  相似文献   

7.
李达同志的《社会学大纲》,1935年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铅印至今五十年了。《大纲》是李达三十年代早期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期间编撰成书的。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已经翻译出版的不仅包括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主要哲学著作,而且包括马克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普列汉诺夫、德波林、布哈林等人的主要哲学著作,苏联和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所写的许多哲学著作也被大量翻译出版。这种情况正如当时有人所指出的:“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二年短短的时期中,除了普罗文学的口号而外,便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之介绍,这是新书业的黄金时代。在这时,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如果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谭辅之《最近的中国哲学界》)连马克思  相似文献   

8.
彭维锋 《殷都学刊》2008,29(1):88-95
在30年代,瞿秋白第一次直接地、系统地翻译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文艺论著,改变了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输入路径与纷繁的理论分歧,纠正了从日本转译的经典文论中的许多错误和纰漏,为中国左翼文坛完整全面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论提供了最权威的材料。借助于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瞿秋白完成了他对于浪漫派和现实派——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批判,重新阐释了马克思文艺观在中国特殊语境下的内涵,并对“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了一种潜在的规定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追溯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时间原点 ,可以定格在 1981年。是年春 ,英国学者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 ,标志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潮引入了我国学术界 ,开始逐步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时隔不久 ,徐崇温先生出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一书 ,开启了国内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先河。二十余年来 ,不仅形成了一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研究论著 ,而且除了少数难以翻译的文本以外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论著都被译为中文 ,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业已成为高等院校相关本科和…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占据着"首席小提琴"的地位。在这继往开来的世纪之交,认真清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理论成果,对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的成绩是突出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者们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并试图结合中国的革命实践和文艺实践,去建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并在与中国古代文论、西…  相似文献   

11.
立足异质 融会古今——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重建中国文论话语"这一命题的积极回应中,学术界开始了对中国传统的根本学术话语规则的注意和重视,有许多学者开始致力于对中国古代文论话语的清理.对于如何重建当代中国文论话语的命题,学术界的讨论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关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问题;第二个阶段的讨论则主要集中于研究"西方文论的中国化"以及"中国文论的中国化"问题.但中国文论因为没有自己坚实的话语资源,事实上又处于再次"失语"的状态.故应依据中国传统固有的两个主要文化规则,在"异质性"原则上走"古今融会"及"中西化合"之路,通过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来最终实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李丹 《人文杂志》2023,(4):90-98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艺术活动相结合的切入点,阶级论对五四新文学理论的推进主要体现在反映社会生活、作家世界观与创作方法、作品题材与主题、大众接受等问题上,以此兴起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但同时也遭遇了自身难以摆脱的困境。人民论及文艺人民性理论的提出,不但攻克了阶级论遇到的难题,而且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诞生,阶级论因而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先声。  相似文献   

13.
反映论对促成我国文论的现代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国后17年的文学观主要是反映论和认识论的文学观;新时期之后,伴随对"工具论"、"文艺为政治服务"等的反拨,文学反映论遭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质疑与冲击,一些新的富有创见性的理论主张也在不断的质疑声讨中被提了出来,最终使我国文论在建国后实现了一次重大转型;然而,90年代中期,我国文艺理论界所出现的"文化研究"思潮,又让一些学者对反映论问题发生了新的兴趣。本文相信,对反映论思想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必将会为我国文艺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4.
俄苏文论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一点在周扬文艺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体现。中国文论界是从俄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其一,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都带有鲜明的苏联特点;其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对俄苏文论有很强的依赖性;其三,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建构经常性地受到中苏关系的影响。周扬的文论实践证明,只有摆脱苏联文论影响,从中国实践出发,从马克思主义经典原作中汲取营养,走中国人自己的路,才能一步步地建立起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选》,即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共约三十五万字。与过去出版的同类书籍相比,本书有两个特点:第一,选录篇目较多。全书总共选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文章、书信六十篇,包括这四位革命导师有关文  相似文献   

16.
马原生、曹奎同志合著的《辩证法的发挥——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研究》,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哲学界研究列宁《哲学笔记》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表明了我国哲学工作者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的新进展。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应当认真学习和研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继承、改造和发挥的成果。在这方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形态”论是新时期30年来文论的重要成果之一。当前相关争议中既有对审美特性的错误理解,又显现出一些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僵化和保守。在当代中国,如何进一步激发马克思主义文论传统的活力.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意识形态论的基础上,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阶级意识出发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文学、理论和批评更具科学性、现实性和战斗性,是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当代文学理论发展进入一个活跃的概念反思和体系重建时期.文学理论文本在建国后经历了前苏联文论、本土传统文论与西方现代文论的碰撞、融会,理论文本的转型在不同历史阶段存在不同的范型构建,文学理论的核心概念阐释在不同时期、不同著者那里呈现选择上的差异."文学是什么?""政治的意义何在?"对于这些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直面的理论话题,解答的过程和结语本身构成理论文本的思想文化背景;文论核心概念的意涵迁移,显示着当代文学理论自身的历史性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9.
格·瓦·普列汉诺夫(1856—1918),是第一个把马克思主义引进俄国的杰出的哲学家、美学思想家。同时,也是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劳动解放社”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从一八八三年开始著述活动,到他下世,前后共达三十五年。他著述的领域十分广泛。除了哲学外,他还给我们留下了关于美学、文艺理论、文艺思想史以及他那个时代的俄国及西欧文艺思潮等方面的大量论著。列宁以1903年为界,把普列汉诺夫的著述活动划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他硕果累累光辉灿烂的时期,而从二十世纪初到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他政治思想上走下坡路的时期。列宁的这个区分,也只是就大体而言,不是一刀切。事实也是这样,在他前一阶段的论著里就露出了某些不健康的、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的端倪,而在后一个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Ideology)的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早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传播开始到现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术语,就与文学发生了密切联系,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从特拉西发明的语言符号到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从前苏联意识形态文论到中国意识形态文论,又从意识形态文论到审美意识形态文论,就是关于意识形态与文学的一种知识谱系发展过程.对意识形态这一术语作一个谱系学的考察,有助于对20世纪中国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同时也有利于对当前文学状况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