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舆情表达日益成为民众诉求表达的重要途径,网络舆情影响力日益增强,既给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给党和政府的网络舆情应对、舆情引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网络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民众网络参与,完善网络引导机制,加强网络相关法制建设,是有效提升党和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13,(12):44-4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对党和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9):21-23
互联网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领导干部应当具备良好的网络舆情思维。一是从思想上全面理性认识网络舆情,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含义、重要性、正负功能。二是自觉提高预见、辨别、协同、归纳能力,积极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热点。三是树立平等对话理念,注重宣传与传播并重,变说教为交流,塑造良好网络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4.
姜胜洪 《社科纵横》2011,26(6):28-30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如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妥善处置各种网络热点事件,对执政党是个新的考验。可喜的是,近年来,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稳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领导开始重视网络舆情,研究网络舆情热点形成和发展规律,并积累了一些有益和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面对群众质疑,政府学会倾听;及时公布真相,成为舆论的"意见领袖";迅速采取必要的"切割"手段,维护政府公信力;设立"网络新闻发言人",主动占领舆论阵地;加强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正确引导网络舆情热点等。目前,官民良性互动的局面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5.
张丽红 《社科纵横》2012,27(12):108-110
互联网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舆情表达的重要平台,但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或加剧了舆情危机,加强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社会网络舆情的延伸,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对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和意见的总和,具有参与主体的自由性、内容结构的多元性、舆情的瞬时突发性和诉求方式的不成熟性等特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针对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应当从占领舆情阵地、健全监测机制、完善思政队伍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一种典型形态,“知乎治校”现象是指高校师生等群体以知乎为载体,借助与高校相关的热点事件吸引公众关注、制造社会舆论,从而影响高校治理决策的网络舆情现象。相较于一般的高校网络舆情,“知乎治校”现象在传播内容的叙事方式、参与主体的交互形式以及舆情现象的发展态势等方面呈现出新的样态。从网络舆情发生的时序来看,“知乎治校”现象的动态演化大致要经历开端、发酵、嬗变、冷却等过程。其中任一过程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都会产生新的形态,进而影响整个网络舆情的演化进程。对“知乎治校”现象的有力应对,需要运用系统思维,通过微观层面的网络舆情处置、中观层面的青年思想引领以及宏观层面的大学治理三方面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8.
付业勤  雷春 《社科纵横》2014,(3):102-105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对旅游危机管理以及旅游企业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背景出发,介绍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危机和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等概念,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的内涵与传播内容进行阐述;全面介绍了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媒介;基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周期,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作为利益表达的新形式,网络舆情一方面为权利的实现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也考验着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作为执政者,在网络舆情处置上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才会不断提高网络执政能力,逐步把网络打造成为人民利益实现的表达平台、政府执政的便民平台、权利与权力博弈的公正平台。本文对网络舆情影响基层政府形象塑造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以理论与案例实证相结合的形式,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合理处理两者关系,妥善引导网络舆情,切实提升基层政府形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谢伟 《探求》2015,(1):71-75
自媒体时代,信息来源广、传播实效强、言论尺度大、传受互动快,参与意见表达的主体扩大且呈多元性,舆论传播产生网络异化。从自媒体民意与政法工作的价值共性与冲突看,政法工作媒体时代面临诸如应对网络舆情能力不足、自媒体建设滞缓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转变思维和理念,做好"品牌营销",提高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处置能力和政法干部媒介素养,以准确把握社情民意,提升网络舆论引导力,及时消弭社会矛盾冲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网络舆情研究已初步形成"学、产、官"体系,研究范围相对集中、学科背景分布多元。目前,中国网络舆情研究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缺乏成熟的网络舆情研究范式、尚未建立起网络舆情研究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网络舆情研究科技含量总体不高。进一步深化网络舆情研究应立足中国当前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重视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研究经验,理解新媒体技术和传播的倾向性,注意网民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差别,加强网络舆情研究技术手段建设。  相似文献   

12.
李明德  邝岩 《新华文摘》2022,(5):148-15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二者密不可分,正在走向一体化发展,并将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深刻影响.网络舆情治理既是互联网时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反映一段时期内社会心态和社会形势的特征,为社会治理提供依据和基础;同时也是根据特定的需要,针对各种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对互联...  相似文献   

13.
邓欣  秦宏毅 《社科纵横》2014,(6):166-168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师生通过校内外网络平台接收信息,并且运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信息进行较为集中的反映,对高校各方面产生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影响。高校网络舆情生成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在产生发展的演化生命周期中逐渐形成一种模式。结合高校网络舆情的自身特点,探究高校网络舆情的干预机制,促使网络舆情走势文明化、理智化、健康化,从而促进当代高校网络舆情的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玉 《学术交流》2013,(5):53-57
近年来,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愈加引人注目。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情绪、态度和看法,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实施网络舆情信息制度化。应采取的策略为:根据舆情演变规律,在事前的信息搜集、事中的信息分析和事后的信息归纳整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网络舆情的引导和信息技术控制;纪检、监察、司法、安全等部门密切协作,对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利益表达诉求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规制;塑造责任制度环境,形成从决策层、中层到基层的刚柔并济的治理路径;建立反腐倡廉网上信访制度,实现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以维护和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以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应对此次疫情,医务工作者在前方医治患者,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也在抗疫工作中勇担重任,积极主动参与疫情防控防护工作.此次重大疫情的突发不仅考验了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突发危机应急能力、舆情风险识别能力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协调能力,也是对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的一...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6,(1):173-175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日益普及,宣告了微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有麦克风"使得公众舆论空间得到了极大扩展。当高校出现突发事件时,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会产生独具特色的舆论现象作用,只有对其进行积极引导和控制,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应对网络舆论的能力与技巧,才能消除公众质疑、维持社会秩序。针对微时代高职院校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舆论引导存在的问题,应注重舆论引导与调控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李璇  周荣明 《社科纵横》2012,(1):153-154
校园网络舆论涉及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的各种思想动态,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判与正面引导研究,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高校网络舆情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双面作用,本文通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过程及原因,进而探讨研究如何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正面引导,以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网上舆情的传播途径、特点及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胜洪 《社科纵横》2008,23(1):130-131
网上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网民借助互联网,对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它主要通过网络新闻、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评论、网络聊天室、博客、播客、维基、聚合新闻等途径进行传播,具有直接性、突发性、丰富性、互动性、偏差性等特点.互联网在为社会个体自由表达个人意见、参与公共事务讨论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为一些有害信息和杂音噪音提供了传播渠道,对国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姚广宜  蓝昱璇 《报林》2018,(2):60-62
本文以政务微博语境下突发事件舆情传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安地铁问题电缆事件的舆情传播态势、特点以及政务微博在整个事件中的传播作用的分析,探讨了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在舆情传播过程中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网络暴力”是网络技术风险与网下社会风险经由网络行为主体的交互行动而发生交叠,继而可能致使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益受损的一系列网络失范行为.它的产生,主要涉及网络技术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及网民群体结构三个风险源:网络技术的风险特性是催生网络暴力的潜在根源;社会转型过程中风险的无序释放是催生网络暴力的现实动因;网民群体年轻化的结构特点和泛道德化的文化心理是催生网络暴力的重要因素.应对网络暴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建构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网民自主参与的多元化治理结构,以减少各类风险发生交叠、共振的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