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儒家以主体至善说为特点的治道包含三个主义:礼治主义、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人治主义是其核心。传统儒家的治道与现代民主法治所要求的道德建设有本质的不同。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包含对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治道的批判和过滤。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在思想建设上与传统的儒家治道划清两条界限:中国法治现代化必须与传统儒家的德治传统决裂,与此同时,我国民主法治建设必须与传统儒家的人治传统决裂,这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德治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主体 ,它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面貌和我们民族的文化性格。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把德治仅仅理解为用伦理道德来进行统治的狭隘看法 ,而实际上德治要求的是政治统治应该符合伦理道德 ,它包括行政伦理、经济、法律及对人民进行道德教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全面准确地理解德治思想的基本理论内涵 ,是我们正确评价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一、德治思想发生的逻辑基础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成中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长制家庭在国家形成过程中扮演了核心角色。血缘家庭与国家的形成相互关联,为儒家选择德治的价值取向提供了历史和现实的维度。具体来说,这段历史在三个方面为德治的发生奠定了逻辑的基础。首先,它赋予了中国传统“德”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血缘伦理是家长制家庭得以存在和延续的根基,因而,维护这种血缘关系的伦理道德就成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最初来源。一方面,它进入政治领域以后,延伸为政治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儒家思想家从血缘道德出发…  相似文献   

4.
儒家"为政以德",特重官德修养,不仅是儒家"治道"的基本理念,而且由于儒家"治道"讲求的是透过德治而使整个社会达到理想境地,故其又是儒家政治哲学最主要的内容,内含着中国传统行政伦理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隐含着中国式的"幽暗意识"。作为传统资源,这种思想可以运用于现代行政伦理建设,而这对于反腐倡廉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向军 《江淮论坛》2001,3(3):32-36
德治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政治理念 ,中外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德治的论述。我国古代社会还素有德治的传统。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方略 ,赋予这一古老理念以新的生命力 ,这是又一次理论创新。德治理念的核心是政治道德 ,应当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略论李大钊对传统道德观的批判与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大钊从唯物史观出发,认为道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有着相对的独立性。在经济基础的变动中,必然经历批判、继承和创新的过程。对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批判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道德、政治、法律三位一体,从而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独特的道德政治的统治模式。周秦以后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强调以德治天下,把伦理道德作为维护封建宗法统治秩序必不可少的工具。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周公(姬旦)就提出了“明德慎罚”等治理国家的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德治”与“法治”相…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国,以德治吏,是中国治理国家的传统与特色,中国传统伦理,十分重视政德,重视德治。以儒家为代表的“为官重德”的伦理思想,曾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进程,并规范着我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精神。它们是历代统治了阶级对于治理国家实践经验的理性思考,他们高度重视官吏道德对国家安危兴衰、长治久安作用等思想至今仍然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值得我们特别是各级领导者重视和借鉴。一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官德建设仍然为社会关注,为百姓瞩目。加强官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途径,是影响社会道德建设成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儒家政治哲学是以"仁"和"礼"为理论基底,强调以"理想人格"为价值取向,以"德治"为施政手段,以"安邦定国"为现实目标的理论化、系统化的学说体系。儒家政治哲学产生于先秦,在中国传统社会,不仅积极地引导着统治者的为政理念和施政之方,在有效解决诸多社会问题中,发挥着意识导向作用,而且传播于东亚,促成了中国儒学国际化的形成。至今,在韩国,一些儒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不懈致力于探讨政治哲学,深入挖掘传统儒学的价值精髓和普适意义,在儒家修养论、理想国家论、社会思想、共同体思想和经世论  相似文献   

9.
传统道德的继承问题安永兴在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对传统道德的整理与继承,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我国,传统道德主要指的是儒家道德。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时值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新旧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思想文化领域里...  相似文献   

10.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但在过去曾受到激烈的批判和全盘否定。本文在道德层面、政治层面和哲学层面阐释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并肯定了它的合理之处和在现代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以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所包含的道德本体论、道德主体论、德性伦理政治论、德性宇宙论思想,集中展现了儒家包容性的人文主义精神;它所高扬的道德理想主义,对于当今人类重建道德心理基础、恢复信赖社群与和谐宇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的民本政治哲学从先秦开始发端,经过先秦、两汉、唐宋、明清等各阶段的发展,最终成为以“新民本”思想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是有其逻辑必然性的。  相似文献   

13.
周公旦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由"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和"制礼作乐"思想组成,它是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的思想理论基石。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丰富和发展了周公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基本形成了儒家"德治"政治伦理思想体系。周公与儒家的"德治"政治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寿灿  傅文 《人文杂志》2005,(2):128-132
德治是中国的历史传统 ,确切地说是儒家的治国方针。其特点不外注重道德教化 ,主张爱人惠民。它有助于改良封建政治 ,改善国计民生。作为传统 ,它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可资利用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5.
李泽厚有关伦理学的思想,是以"两种道德德论"的区分为中心、为主体的。李泽厚"两种道德论"的主题是受到了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一书的牵动而发展出的一个结果。这就从一开始决定了,"两德论"要解决的不是伦理学和个人道德问题,而是政治哲学和政治价值的问题。他的"两德论"在概念上区别了"宗教性道德"和"社会性道德",他所关注的是,现代的社会性道德如何确立,其基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把两种道德合二为一,现代社会必须把两者拆分,使现代社会性道德独立发展。由于他讲的现代社会性道德主要包含的是政治社会价值,所以两德论的趋向最后指向的是政治哲学的讨论,而不是真正的道德论。  相似文献   

16.
祁广森 《理论界》2001,(4):14-15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步入21世纪的时候,江泽民总书记审时度势地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仅就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问题略表管见。 一、关于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道德问题 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应当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中国古代道德主要是指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它…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治国方略说到以德治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以德治国重要思想,体现了对传统治国方略特别是传统德治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传统治国方略尤其是传统德治观的时代超越。 一、传统治国方略及传统德治观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政治哲学非常发达,许多思想家、政治家乃至帝王将相都非常关心和关注各种政治问题,关心和关注国家的治理,提出了丰富多彩、内容各异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大而言之,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略可区分为无为政治和有为政治两大类。 何谓无为政治?无为政治或无为而治是道家老庄提倡的治国方略。其宗旨在认人和物皆有…  相似文献   

18.
先秦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实质是社会治理方式之争。儒家具有由来已久的重德传统,同时认为法和刑也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儒家"德治"中"君德"的思想非常丰富,"以德治君"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品格。在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推进法治进程的今天,更应该关注德治,关注制度下人的因素,关注道德的人和人的道德,尤其要关注官员群体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对于法治的重要性,而不应摒弃德治,患上制度迷恋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以儒家“德治”思想为主体的正统法律观得以形成,并全面贯注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立法和司法领域。历史证明,儒家的“德治”思想是符合古代中国国情的。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对中国的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德治思想是对传统德治思想和毛泽东德治观的科学扬弃,是对新时期治国方略的理性认识。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