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门尼德的“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命题是唯心主义的,应是肯定无疑的。但有的同志著文对这个公认的传统论断提出了异议,说这个传统看法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是先入为主地把自己的观点硬挂在巴门尼德的头上”,并说对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可以“作唯物主义的解释”。以上这两种观点是截然相反的。那末究竟哪一种观点“是没有充分根据的武断”呢?我们认为传统的论断是有充分根据的,而相反的观点倒是失之武断的。巴门尼德的这个命题究竟是唯心主义的,还是唯物主义的,让我们看看黑格尔是如何评价的,这对于我们辨明巴门尼德所  相似文献   

2.
洪楼 《社科纵横》2011,(12):106-107,113
巴门尼德是第一个将"存在"作为其哲学最高范畴的哲学家,并开创了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不同于之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将某种物质性的元素作为世界的本原,巴门尼德认为只有存在本身才是存在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能被思想的和能存在的是同一的"这一重要命题。巴门尼德的宇宙演化论在其整个学说中的作用是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这个问题涉及他究竟是否是一位严格的一元论者。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哲学流派之一爱利亚学派中最著名的代表——巴门尼德,他的全部哲学理论体系都建立在他的“存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其一切哲学问题也都是围绕“存在”而展开的。对于他的“存在论”哲学的性质,长期以来就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是唯心主义,有人认为是唯物主义。在我国,巴门尼德的哲学普遍被认为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4.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决裂的“第二次转折”;青年马克思“接受的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他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说教”。由此他断言,“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阶段的传统看法,是既没有社会历史依据,也没有理论逻辑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我的基本观点与杨献珍同志大体相同,而与艾思奇同志则完全相左。最近读到卢国英同志发表的信和文,特别是读到他在《学习与探索》上发表的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文章后,我认为他把杨献珍、艾思奇在这一问题上的是+非曲直完全颠倒了。本文所以要对杨、艾在“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上的是非曲直作一点考察与评论,其目的是为了响应卢文提出的“按照维护真理这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原则去做”事,与此同时也是为了就教于卢国英以及参与和关心这一讨论的人们。  相似文献   

6.
始于巴门尼德的西方传统哲学 ,通过提出“能否思想”的哲学真实性判据 ,建构起知识必然性的哲学世界 ,现代哲学则通过阐发“有无意义”的哲学真实性判据 ,建构起偶然性的哲学世界。“能否思想”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命题 ,它潜藏着将人的自由消解于理论中的危险 ;“有无意义”是一个生存论命题 ,它将理性纳入生活世界 ;马克思则通过生活世界中人的实践活动 ,来解释必然性与偶然性 ,思想与意义 ,可能与现实的关系 ,从而引起一场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7.
巴门尼德的箴言"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是最古老的哲学命题之一.该箴言提出了思想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从巴门尼德到海德格尔,都对这个同一性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史上,就同一性问题而言,亚里士多德和康德是两个关键的节点.亚里士多德从经验出发论证同一性,但最终未能证明这种同一性的普遍必然性.康德把同一性奠基在先天统一性并最终奠基在先验想像力之上,为同一性的普遍必然性给出了先验的内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8.
巴门尼德的思想呈现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特征,一方面他的存在学说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另一方面他的哲学结论也明显地有悖于人们的生活常识,其原因在于他还不能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割裂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巴门尼德存在学说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他关于真理与意见、思想与感觉、存在与非存在三对范畴的论述中;他的推理原则是一种否定性的原则,他的推理方法揭示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为后来亚里士多德概括出形式罗辑的三大规律提供了依据;而他的思维与存在相统一的思想为可知论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梁永佳 《社会》2020,40(1):164-186
本文从迈克尔·曼“抑制演化”这一人类学命题入手,借用《老子》的某些思想与概念来解读人类学经典案例库拉。作者认为,曼由于材料不足而未能直接使用权力的四个来源解释新石器时代的“抑制演化”问题,而库拉民族志为探讨这一人类学命题提供了机会。《老子》的思想有助于我们较好地解释为何库拉宝物和名望都是“不积”的,为何库拉社会可以保持在“小邦寡民”的非文明状态。“不积”与“小邦寡民”使整个社会限制了四种社会权力的积累,有意保持在“抑制演化”的状态。以《老子》解读库拉,有可能为“抑制演化”这样的人类学经典理论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一念三千”是智晚年的“终穷究竟极说”,是天台宗实相论的经典性表述,也是天台宗哲学最重要的理论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构成这一命题的理论来源、基本环节及其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作者认为,“一念三千”是智关于实相,亦即世界现象如其本身所是的实存相状的揭示,它是关于现象的存在实性的;因此它既不是一个知识论命题,也不是一个本体论命题,与一般所理解的“唯心主义”是没有关系的。不仅如此,智在关于“一念三千”的论证过程中,还表现出了对于先验唯心论的批判与拒斥。在“一念三千”的本然意义上,实相即是众生之刹那心念获得其恰当的、如其所是的表呈的状态,三千世界一切性相作为这种即时表呈的状态是没有主客体之分的,表呈者即是被表呈的本身,由是而呈现出一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深沦圆具之大全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的三者同一,是列宁《哲学笔记》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思想。关于这个思想的最明确、最著名的提法是如下的一段话:“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 ‘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哲学笔记》第357页。以下凡引自此书,只注页码)当然,列宁“三者同一”、的思想,不只是体现在这…  相似文献   

12.
反动通俗读物《女儿经》以唯心主义“天命论”为思想基础,拼命鼓吹“三从四德”,宣扬“烈女节妇”。在这些反动思想的压抑、欺骗和毒害下,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出现了“令女断鼻”“奉姑尽孝”这些骇人听闻的悲剧。今天,我们要彻底批判《女儿经》,彻底砸碎几千年来孔孟之道束缚妇女的精神枷锁,就必须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剖析妇女受压迫的历史根源,认清《女儿经》的思想渊源和阶级实质。 (一) 《女儿经》大约出笼于我国明代,它所反映的思想却不是明代统治阶级的独创。在原始社会中没有私有财产,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是母…  相似文献   

13.
《巴黎手稿》是马克思美学思想的诞生地。而其中“美的规律”问题一直是难度颇大且又较为关键的问题。何谓规律?从哲学高度看,规律是与本质等同的概念,“规律是本质的关系”、“规律和本质是表示人对现象、对世界等等认识深化的同一类(同一序列)概念,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就是说,“美的规律”实质上是从根源上、从本质上回答美之所以为美的问题,因而可以说它是一个涵盖面极为深广的命题。本文试从包含于“美的规律”这一命题中的“内在固有尺度”及其动态结构之一的主体审美能力问题,对“美的规律”的涵义略抒管见。  相似文献   

14.
张载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哲学基本问题上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完整的唯气哲学,发展了《易大传》的辩证思维,其“民胞物与”思想奠定了中国近古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他的关学对中国近古唯物主义传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谭大友 《社科纵横》2005,20(5):126-127
巴门尼德哲学不只是对过去唯心主义哲学的继承,更是对此前整个古希腊原始朴素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对“存在”的基本规定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们对纯粹“始基”的理性追求,他所提出的“存在”范畴的基本特征潜在地包含于此前原始朴素哲学家们所提出的“始基”范畴之中。他的“存在论”哲学对古希腊哲学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对整个西方哲学史均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这儿谈的鲁迅早期思想,主要是指《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四篇当时鲁迅代表作所反映的思想。众所周知,在自然科学方面,鲁迅的思想无疑是以唯物主义倾向为主,但有的同志就据此否定鲁迅当时在社会科学方面存在着唯心主义倾向。这种“反证法”是不能成立的。一个人可以在自然科学方面是唯物主义者,但在社会科学方面则是唯心主义者。这种情况不但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且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哲学史工作者都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范畴体系问题。有的同志认为: “中国哲学史是中华民族理论思维发展的逻辑与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历史两者辩证统一的认识史”。也有的同志认为:“哲学史上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是围绕着对某些基本的概念或范畴的解释展开,从而形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参阅陈俊民:《论中国哲学史的逻辑体系问题》,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0年第4期,汤一介:《中国传统哲学范畴体系的诸问题》,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5期)这些看法给我们很大启发。我认为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需要再补充的一点…  相似文献   

18.
一个是被誉为封建社会的皦皦完人,一个是得时代风气之先的启蒙思想家。如嵇文甫先生所言,梨洲之学,远宗阳明,近承蕺山,但考察黄刘关系的文章至今付之阙如。本文仅宇宙观与人性论方面,并结合两人所处的时代,作一剖析。一黄宗羲的哲学与他的明快锐利的政治见解相比,每每给人以晦暗驳杂之感,以致迄今众说纷纭。其实,黄宗羲的哲学是以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力图使各种对立的观点折衷为特点的。除了人所共知的“盈天地皆心也”“盈天地皆气也”这二个自相抵牾的哲学命题同见于《明儒学案》外,还有“尽天地间皆是理”(《答忍庵宗兄书》这一全称判断。  相似文献   

19.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法本质原理中一个颇为重要的命题。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该命题的“真理域”,是法学理论已经触及和应当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前不久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对有关问题的一些不成熟看法(见《中国社会科学》1988年第2期《关于“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命题的几点思考》)。在本文中,笔者想再就“法是统治阶级意志表现”命题的定义性问题,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哲学中上,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明确作出的划分。他把“存在论”和“本质论”称作“客观逻辑”,把“概念论”称作“主观逻辑”。黑格尔所说的“逻辑”应作广义的理解,“逻辑”与哲学思维方式实际上具有同等的意义。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思维的功能是要从表象上升为思想,从经验上升为思辨,对事物作“思维着的考察”,即作概念式的认识。而“对于一个概念,除了思维那个概念本身以外,更没有别的可以思维。”①因此,黑格尔的客观逻辑使本体论认识论化,主观逻辑使认识论本体论化。从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思辨逻辑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