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职生就业难问题目益突出,增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在分析研究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上,结合当前高职生就业形势,着重就高校方面如何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浅谈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思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走入大众化时代,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国家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式越加严峻,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的分析,探索相应的对策,便于更有效地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3.
就业难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导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结构性调整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结构性过剩的必然途径.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理应使就业难问题得到改善,但是种种不合理现象,反而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资源配置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与定位遇到的最为根本的问题.必须进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策略调整,有效引导高校向应用型教育方向发展,才能缓解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历程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文章提出了全程教育与辅导为内涵高职学生就业教育理念,即在学习前期做好引导教育,在学习中期做好渗透教育,在学习后期做好强化教育,把就业指导"三步曲"贯穿在整个人才培养及就业指导的全过程中,以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就业观与就业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已经来临.按照国际惯例,毛入学率达到15%,意味着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伴随着这个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也急剧增加.与高等教育精英时代相比,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变化的时候,必将导致当前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谈就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心竞争力不足是制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瓶颈之一。当前就业教育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随意、时间仓促、队伍零散等不足。为此,应通过普及职业规划教育,强化就业技能教育、开展创业素质教育的途径,完善就业教育内容,以增强大学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改善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就业率并不像升学率那么乐观。在就业不利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像高校升学率一样,节节攀升。从"国考热"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并通过中北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分析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希望对转变毕业生就业盲目观,提高就业筹码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8.
何茂羽 《学术论坛》2012,35(5):211-215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民生问题。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就业岗位不足和结构性就业难问题并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同样存在就业难问题。高职大学生就业定位问题是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而解决好高职大学生就业定位问题,对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致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除了与发达地区高校具有共性问题外,还有一些由于经济不发达等原因引起的个性问题.破解欠发达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结合欠发达地区的实际,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根据社会需求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的路径,从而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卒.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青海大学农牧学院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分析了青海省农牧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社会客观原因和毕业生对待择业、就业的主观因素,对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毕业生就业风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宁  陈立文 《河北学刊》2005,25(6):205-208
高等教育作为人类有目的的人力资源的投资活动,受教育者只有充分就业,实现了个人预期价值,才能带来高经济回报。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国家和高校必须调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适当控制招生比例,保持适度规模,从而降低高校扩招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风险。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社会供求不平衡;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毕业生择业预期与实际需求错位。在高校就业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以人为本,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树立全面协调的就业指导理念,促进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误区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逐渐深入,毕业生人数骤增,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各种误区逐渐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新问题.文章通过列举大学生就业中出现较多的六种误区,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误区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旨在杜绝大学生就业误区形成的根源,使大学中的就业误区不断减少,努力为我们的社会造就成千上万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李家祥 《学术探索》2007,(3):131-134
保障女性高等人才的充分就业,是发挥女性人力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云南作为西部边疆省份,经济较为落后,人才缺乏,为此,积极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为女大学生的就业创造条件是政府和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云南高校实际的调查研究表明,云南省女大学生的就业相对于男生而言,就业质量较差,主要存在就业空间小、机会少、难度大等问题,其根源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为此,研究认为,只有在探索云南地方特色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职能、创新女性就业渠道、促进高校的改革、提高女大学生的素质等方面工作,才能切实保证云南女性高等人才的充分就业,发挥女性人才在云南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洁 《云梦学刊》2012,33(4):139-14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专业设置和就业指导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的关系日益紧密.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的专业直接影响到就业,传统的就业指导存在着生涯规划和择业价值观导向不力、难以缩减从学校到工作的心理落差、岗前培训缺位、影响对岗位的适应能力等妨碍就业工作的因素.为解决此问题,应从战略高度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增强面向现实生活的体验教育活动,帮毕业生实现学校和就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从就业准备、就业意识、就业意向、就业主动性、就业消费、就业挫折以及就业教育上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相当数量毕业生就业准备不够充分;就业意识还有待加强;就业意向存在理想化倾向;就业的主动性还需进一步加强;就业消费较低.且消费项目分散,同时毕业生应理性面对就业消费不断增加的现实;就业烦恼主要来自用人单位要求学历较高、社会需求较少、恋人同城理想难以实现和都市情节;就业教育相对滞后,就业指导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7.
提出我国在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应借鉴国外的经验,积极而稳妥地在民办高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工作,培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新资源,拓宽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途径,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加快学位与研究生的人才培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更多的高层次人力资源.论证了民办高校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试点工作的可能性、可行性,对试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专科生数量之多 ,是毕业生就业大军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他们的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纵观就业局面 ,摆在专科生面前的关键问题是择业观念的转变。专科生要进行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不断进取的就业观 ,走多渠道就业和艰苦创业之路 ,就业出路还是广阔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忠 《学术探索》2013,(6):125-128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社会新兴的职业不断涌现,加之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因此,高校要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就业指导机制等多方面需进行全面变革,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以务实的态度,着实在人才培养质量上下功夫,以便在高校这所“加工厂”内完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使大学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在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高等院校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营销体系,整台地方政府、辖内高校和用人单位三方的就业资源,构建以人才中介为节点的就业服务营销网络,拓展高校就业的观念创新域、管理创新域、服务创新域和调控创新域,促进大学毕业生在区域市场中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