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忻 《重庆师院学报》2010,(5):26-29,51
杨时是宋代洛学派的重要人物,他坚定地秉承并进一步阐扬了二程的理学思想,其《龟山集》所体现出的文学思想无不打上理学思想的烙印,主要表现为特别强调作者的正心无邪、作品的温柔敦厚和冲淡自然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
包佳道 《船山学刊》2011,(4):127-130
“空”是佛学核心话语,考察杨时对“空”的认知与态度,他将空解为非实有、非断灭空,认为儒家形色即是天性”犹如佛家“色即是空”;认为佛家虽有体性之意,却摒弃人伦,“色空”不是儒家学说。因对佛学空”理解精深,在理学形成、发展的背景下,相较而言,杨时于佛学“空”论相对温和,但其仍以儒家“易”较佛空”精当,以儒为高佛在其下,持守宋代理学家一般路向。  相似文献   

4.
建国40年来,上海社会科学的研究工作在曲折发展的进程中,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就整体而言,这是中国学者在民族独立、上海新生后自主研究社会科学的40年,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40年。值此建国40周年大庆之际,回顾这一历程,将为上海今后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世纪之交上海社会科学的进一步拓展和繁荣,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杨时故里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著名的理学家、闽学的创始人杨时是宋将乐人,但在明成化六年以后随着其龙湖故里管辖关系的改变,杨时也是归化县人即今明溪县人.文章针对学界杨时故里是将乐还是明溪的争论,进行翔实的考证,认为杨时故里在龙湖,这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古人早有定论,是无法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杨时认为,学道首先须明善,明善要先“致知”,“致知”在“格物”.在杨时看来,体上而言,即己即物,理完备于物我,“格物致知”可从内外两路着手,反求己身具可能性;向外格物尽理,而物多之不可胜穷,反求己身成为必要.转而杨时向内反求己身,一则反身格物,明目耳口鼻之则;终则反身而诚,举天下之物在我.他试图折衷小程向外格物穷理、大程向内反身而诚二说,然着手处仍流入大程之说.  相似文献   

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最高命题。改革开放以来,人的全面发展讨论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四十年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与价值取向。学术界分别从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及其他学科视角,重点围绕理论内涵、教育、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主题对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达成了许多共识,但也存在理论宏观研究居多,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趋同,微观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较弱等问题。总结梳理四十年的研究,对于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研究趋势,人的全面发展研究内容应更加具有时代性、研究方法应更加具有实践性、研究角度应更加具有多元性。  相似文献   

8.
理学大儒杨时为官于两宋之交,乃是徽宗、钦宗、高宗三帝之名臣。在外敌入侵、国家危难之际,面对内忧外患,杨时上书钦宗、上表高宗,"非尧、舜之道不陈于王前",以尧舜之道呈献安邦方略;"经筳讲义"于朝廷,力谏效法尧舜之道为治国良策。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儒学中,为学进德是人生的志向和追求,而追求须有始有终,有先有后,即遵循一定的次第。程门高足杨时沿袭《大学》之为学次第,高标《中庸》"诚"之大本,融合程颢、程颐之内外路向,以格物为起点,以反身格物即诚身为核心,以力行为落脚点,强调为学进德是知与行合一的过程。在这一次第中,对格物的论说和取向既是杨时思想的特色,也是造成其思想内含矛盾之处,即由承认外物之理的存在和关注外物之理穷格的需要转向内格诚身,从而游移于物与心之间。这种游移体现了他试图糅合二程向内、向外两个思维路向却难以融通的困惑。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太平天国起义140周年,值此之际,对建国以来40年太平天国史研究进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思考未来,是很有意义的.一、四十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回顾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在解放以前早已开始了.最先重视太史研究的是孙中山先生,八十多年前,他在为刘成禹撰写的《太平天国战史》所写的序言中,一反封建统治者长期诬蔑太平天国的不实之词,充分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义性.以后他在不少著作中,又不断总结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在孙中山先生的号召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罗尔纲.简又文、萧一山、谢兴尧、程演生、王重民、向达  相似文献   

11.
刘京菊 《晋阳学刊》2014,(6):136-139
程门弟子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在二程的引领下解读张载之《西铭》。因体会《西铭》"言体而不及用",质疑其容易流于墨家之兼爱,求教程颐,激发程颐以"理一而分殊"概括《西铭》之旨意。经往复探讨及精思力索,杨时接受"理一分殊"说并作发挥,提出"理一为仁,分殊为义"、"用未尝离体"、"即体而言,分在其中"等论点。杨时阐发的"理一分殊"的伦理内涵及重视分殊的思想促进了洛学的发展,并对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熹作为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亦是著名文学家,在中国学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百年来学界对朱熹理学与其文学每一类别及文学著述的关系基本都有研究,并且不乏重要的见解,但也存在着系统性、综合性研究有所不足,因而缺乏从总体上打通理学与文学关系的深刻见解。这就要求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和范围,从整个中国学术文、史、哲贯通联系的视域出发,结合时代与历史的发展来系统研究、深入探讨朱熹理学与文学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意义,以推动未来朱子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的实用主义研究经历了破冰、复兴、繁荣三个阶段,眼下正处于近一百年来实用主义研究的最好时期。从翻译引介到义理研究,从平台建设到国际交流,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概言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尚处于凌乱状态;义理发掘尚不深入;社会关怀维度尚未得到重视。展望未来,下一步的实用主义研究首先应该着力于理论内涵的深度阐释,理论效应的深度探究,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度对话。  相似文献   

14.
朱雪芳 《船山学刊》2007,(2):116-118
“道南一脉”是宋明理学由北宋到南宋的重要传承学系,亦是二程“洛学”至朱熹“闽学”之间的重要中介学脉,在中国理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本文拟就其主要代表人物:杨时、罗从彦、李侗等生平、活动及理论,探究二人的理学思想和“道南一脉”的“内圣”之学的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15.
杨时是理学由二程到朱熹间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庸>学直承二程,尤其注重<中庸>未发已发说和"诚"的思想.其政治目的在于批判王安石荆公新学,但其<中庸>思想并未完全摆脱新学影响,且受到佛教禅宗影响.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桐城派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为数不多的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对桐城派的研究成果才日益丰富,研究视角也日益多样化。从具体文化领域的各个角度对桐城派予以全面的研究成为近二十年桐城派研究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7.
王建龙 《阴山学刊》2002,15(5):11-14
杨时以诚为核心,赋予诚意直心、忠信、自然随顺天道的内涵,反对私意,争胜急利之心以及权谋机巧,并将诚意上升为天道,以天道自然说明人道自然,其范围并未超出传统儒家论"诚"的框架.杨时的思想基点是儒家思想,他对佛的批评与认同都是从肯定儒家学说的意图出发的.杨时是儒家思想忠实的拥护者.  相似文献   

18.
这里讲的四十年 ,是指自 1 962年召开的纪念王船山逝世 2 7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来的四十年。笔者作为这四十年船山研究的见证人之一 ,拟对这些年来船山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一在这四十年间 ,大陆先后召开了三次大型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 ;而在海峡的彼岸的台湾 ,1 972年成立了中国船山学会 ,1 993年辅仁大学召开了王船山学术讨论会。纪念王船山逝世 2 70周年学术讨论会 ,由湖南、湖北两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共同发起和筹备 ,于1 962年 1 1月 1 8日至 2 6日在长沙召开。这次讨论会 ,是有组织的研究王船山…  相似文献   

19.
薄明华  曾长秋 《学术论坛》2012,35(8):194-198,204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舆论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舆论的内涵和特点、网络舆论热点事件、网络舆论引导、网络舆论监督、网络舆论意见领袖等。目前,网络舆论研究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基础理论薄弱、研究视角较窄、研究方法滞后等不足,今后还应进一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多学科联合攻关,推动研究方法创新,重视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以推动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20.
教师自我效能研究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主导该研究的理论有两种,一是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控制源;二是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其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基于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Rand公司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教师效能概念并开发教师效能量表,步其后尘的主要量表有Rose和Medway的"教师控制源量表"以及Guskey的"学生成就责任量表"。在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框架里,Bandura引入教师自我效能概念,主要量表有Gibson和Dembo"教师效能量表"、Ashton和Webb"教师效能量表"、Bandura"教师自我效能量表"、Tschannen-Moran和Woolfolk Hoy"教师效能感量表"以及Friedman和Kass"基于课堂和学校环境的教师效能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