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从文,曾经一度被忽视埋没的纯文学的践行者,其特别的创作风格在特殊的年代遭到特殊的境遇而不被认可,后来随着变化的文学鉴赏理论和水平脱颖而出,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了解沈从文的童年生活才能明了其创作风格的来源,走进一直萦绕在沈从文脑海中的湘西世界才能真切地听懂这位自然之子发出的轻灵之声。  相似文献   

2.
胡正耀 《老年人》2006,(5):36-37
1927年7月,贺龙与周恩来初次见面,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他们志同道合,生死不渝,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这一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党中央决定发动南昌武装起义,并指定周恩来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就在这白色恐怖的严峻时刻,贺龙毅然投向革命。其时,他31岁,担任国民革命军20军军长。7月初,贺龙在武汉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他握着周恩来的手,激动地说“:您的大名我早有所闻,一直对您敬佩不已。”周恩来也兴奋不已,说:“疾风知劲草,您也令我无限钦佩。”两人一见如故,相谈十分投机。随后,贺龙根据党的指…  相似文献   

3.
贺龙同志是我们党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奠基人。在他主持中国体育工作期间,逐渐形成了贺龙体育道德思想体系。为此本文从贺龙体育道德思想的时代价值出发,从其对运动员爱国主义精神、崇高体育理念,以及豁达体育情怀的影响进行阐述,并做了实践性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湘西苗族花鼓舞的历史背景与演变、表演形式、音乐特色、发展的意义的探究。发现其是一项具有高度的民族性、欢娱性、健身性、表演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的民族传统舞蹈。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花鼓舞体现了延续苗家文化,促进苗族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湘西苗族花鼓舞作为一种独具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传统民间舞蹈艺术,作为一名苗家女孩的我有责任对其作出一点贡献,通过此次对湘西苗族花鼓舞的探究希望起到为苗族花鼓舞走向更广泛的人们的视野,促进其自身的发展和给湘西苗族这块宝地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代老年》2014,(7):35-35
1958年,随着全国大办民兵师的兴起,我们县的民兵训练广泛开展起来,到1964年达到高潮。我的老家无棣县李柳村是当时全县乃至全地区闻名的民兵工作先进模范村。1964年5月,大姐李俊芳、二姐李俊兰和我被推荐到县里参加比武集训,一训就是80多天。夏天雨水涟涟,训练场上半泥半水。我们整天在泥水里摸爬滚打,裤子、褂子都磨烂了,胳膊肘、膝盖上都结了厚厚的黑疤……但我们从不叫一声苦,不喊一声累,坚持苦练精练,练准练好。  相似文献   

6.
孟东 《老年人》2005,(4):36-37
1926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贺龙响应广东国民政府的号召,率部由黔入湘。8月下旬,贺龙率部攻克慈利,月末进入津市。随即,部队改编,贺龙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周逸群,1898年出生于贵州铜仁,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周恩来的助手。次年初  相似文献   

7.
张善亮 《老年人》2013,(2):38-39
张树芝是原武汉军区副司令员兼河南省军区司令员,开国少将。1915年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胜峰乡一个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张树芝曾6次负伤,被打断过肋骨、肩胛骨,切除了右锁骨。张树芝作战勇敢,机智灵活,被贺龙称赞为"是块打仗的料。"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给大众读者勾勒出美丽的湘西世界,奇妙的景色,善良淳朴的湘西儿女,还有他们热烈真挚的爱情。这些爱情在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下,令人叹息。但是,在这热烈真挚的爱情背后,跃动着是原始的生命力,它在爱情中燃烧、绽放,在死亡中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大湘西旅游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汉语与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行文习惯和文化渊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归纳了旅游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具体分析了大湘西各种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试着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提出更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湘西苗族鼓舞在民间是一种被大众所认可的民间活动,以鼓乐和鼓舞相结合的形式表演为主在配合着具有当地特色的服饰展现出来,深受大众所喜欢.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湘西苗族鼓舞已经有了较好的继承状态和民众基础,但现入今的社会发展对民俗艺术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令人担忧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本文会对当前社会情景、艺术融合...  相似文献   

11.
柯云 《老年人》2013,(7):20-21
前不久,作家衣向东在《张家界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题目叫《去找翠翠》。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初,沈从文跟我谈起的关于"翠翠"的那段"珍闻"。1982年,我任慈利县文化局文学创作组组长。5月中旬的一天,作家宋梧刚去大湘西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2008,(10)
贺龙重情仗义,一生同许多人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在青年时代与战友杨毓棻结拜"老庚",结下珍贵情谊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3.
1928年出生的王世昌,是新疆丝路书画院一级美术师,他独创哈蜜瓜“纸上保鲜”绝技,被誉为西域“瓜王”。其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城楼、孙中山纪念馆、齐白石纪念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1949年出生的齐社君是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曾孙女,擅长花鸟虫鱼,被称为新疆“虾王”。1998年1月,王世昌与齐社君喜结良缘,一时轰动西部书画界。说起来是一次画展促成了他们的相识相交。那是1989年夏日的一天,王世昌来到新疆建工局机关礼堂看画展。齐社君当时在建工局幼儿园工作,她有几幅作品被送展。那天看画展的人络绎不…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小说中的军人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文章试图从其军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的《会明》中的火夫会明这个人物形象出发,分析乡土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世界的美善人格之"常"与莫测人世之"变",以及由于普遍缺乏的现代理性而产生的不平衡性和由此导致的军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5.
<正>1984年夏日的一天,一个近40岁的湘西男子敲开了沈从文位于崇文门的一座高楼第五层的宿舍门。开门的是沈夫人张兆和先生,她对这个陌生人问道:"你找谁?""我找沈从文,我是莫自来。"沈先生闻声走出来,细细地审视着眼前的来人。他有些激动,说,"你是莫自来,你是我九妹的儿子!"与莫自来能联系上还是1980年10月的事。那时,沈从文到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上班了。一封由原来工作单位历史博物馆转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本介绍沈从文生平、生活和思想,评价他作品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学者,现为美国纽约圣诺望大学历史系教授。作者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他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搜集资料,多次到中国湘西,多次访问了沈从文先生,坚持不懈写下了这部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他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17.
汪代华 《老年世界》2008,(14):27-27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把它写出来,让老年朋友认真品味,并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一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当前,金融危机所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在司法领域已经得以反映,人民法院的各项审判工作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大局密切相关。在这种背景中,最高人民法院于7月5日发布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行政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希望通过这个司法规范性文件,指导各级法院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及时妥善化解行政纠纷。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试问周围的朋友:“你有没有吃过鱼?”所有的人都会举起双手表示吃过。但如果再问:“谁吃鱼时没有被鱼刺卡到过?”估计举手的人就少了一半了。  相似文献   

20.
文篪 《当代老年》2014,(4):27-27
我今年88岁了,周围人都把我称作“快乐老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我总结出一套老人“快乐十八法”,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