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康德通过三大批判实现了自然与自由的统一,证实了自由的客观实性,保证了在自然实践中得到自由,论证了自由的可能性和实在性。他的自由理论以理性为基础,在本质上表现为一种自由意志,并以一种自律的道德律呈现出自由理论的实在性,其自由理论是对先前一切自由思想合理内涵的吸收,并构建出能动的主观自由,这显然是对先前自由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西方人始终认可一种不可感知、不可经验的东西——自由意志,它使人类不断地反思、批判并延续关于自身的道德行为,这也正是康德著写《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时的思想起点,就好比"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一样,自由意志亦是作为一种理念,先天根植于人自身之中。在《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这本书中,自由意志即是康德反复强调、反复省察、反复说明的那个"隐秘的动机",它也是我们理解康德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康德建构主义道德理论中的理性和充分的自主权一文,先大体介绍了康德的构建主义,公正分配理论,引出合理性与完全自律性,从而论述合理性与完全自律性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自由思想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面对近代哲学陷入的困境和自由的失落,康德担起了重建人类理性的重任。通过对思辨理性和实践理性的批判,康德逐步论证了人类自由存在的可能性和实在性,使自由实现了从逻辑假定到客观实在的跨越,开启了哲学研究的新阶段,建立起一个不同于以往旧形而上学的新形而上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向东 《现代交际》2023,(9):95-101+124
冯友兰立足于对生命的觉解,以人生意义为逻辑主线,在其对人生境界的理解中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对生命的觉解是冯友兰人生自由思想的奠基之石,是实现“我之自觉”的过程。无觉解便无自由,觉解在自由之前,自由在觉解之后,自由的程度取决于觉解的程度。主体的觉解是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逻辑起点,生命觉解的意义在于对事物“理”的意义的深刻把握,觉解的程度确证了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境界。我们必须对冯友兰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保持科学的认知评价,正确把握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理论贡献,合理评价道德形而上精神自由的现实缺憾。确切认识道德形而上自由思想的启示意义,其目的是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觉察。  相似文献   

6.
康德将"人是什么"作为哲学总问题提出来,其哲学旨趣蕴含在康德哲学内在的对"人的立场"的坚持。人因具备两种经验性和智性两种品格被刻画为有限的理性存在者。即使如此,具备智性品格的人还是在自由这里找到其尊严和福利。因此,自由应是最重要的人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尼采的强力意志理论,建立在其对传统理性批判和对传统道德批判的理论基础上,同时明确地对基督教神学领域进行了抨击和反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创造性"为基本特性和原则,并以对人自由的无限追求、成就和幸福的最大化作为不断提升自身理论的依托。强力意志理论的提出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理论从理论上转为现实中实践领域的实践,更重要的是强烈地肯定了人自我存在价值,进一步冲击了神学和主流道德的压迫。虽然尼采的哲学仍存在缺陷和不足,但其无论在历史或是学术界都为后人的思想和理论研究作出了很好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自由主义,自有其历史及当代语境。英国古典自由主义的一个神话,便是所谓人类理性自然趋利。这种思想主张人类理性自然地抉择自我的利益。虽然亚当·斯密在伦理学中主张同情是美德的基础,但他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必然追求利润。在这里,他根本忽略利益以外的其他可能动机。“每个人不断致力于找到他手中的资本之最有利的操作之途。“资本的最有利之途便是生产和出售市场所需的商品,因此经济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受一只“看不见的手”之指引便自然地贡献于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哈耶克对这个古典命题的贡献,是以大量篇幅论证经济、社会的“不平等”乃是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Chicago,1960,chap.3,“The Common Sense of Progress”et Passim)。  相似文献   

9.
儒学可以兼容自由和民主价值 1998年北京大学一百周年校庆时出版了一本叫《自由主义的心声》的书,书里收录了毛泽东在1949年以前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表的一些文章.看了这些文章会知道,毛泽东如果放在当前任何一个民主国家,绝对是最杰出的领袖,他言词犀利,可以说是自由主义的先声. 何谓"自由"?立宪主义的先驱康德对自由的理论贡献非常大.康德认为,自由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种层面上的意义.在消极意义上,自由就是人有能力可以独立于一切经验因素的制约,在积极的意义上,自由就是人有让纯粹理性的要求成为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充分研究教育对象,从“人是道德的本体”出发,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理想信念;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从  相似文献   

11.
一个“见死不救”的社会是可悲的,一个“见死不救”的人注定不会得到别人的救助。在“好人难做”的背景下,让“助人为乐”、“见死相救”的道德回归,我们需要唤起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法律也应当伸出援手,以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12.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既是情感的也是识认的,既具有审美的性质又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绘画艺术审美可以人为区分为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部分.形式美是绘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通过艺术形式能够反映出丰富的思想内容:内容美是绘画艺术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性质所具备的审美内涵,它常常表现为多样统一的形式结构.道德内容的主观方面指以道德活动主体对道德的主观能动的认知和接受.常常和道德自律联系起来.又和个人行为层面的思想道德联系起来.道德内容的主观方面是其客观方面和道德他律在个人生活中的具体呈现,与社会制度层面的思想道德是完全一致的.从绘画艺术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的研究出发,分别探讨其对青少年道德素养生成所起的作用,然后统一两者关系,科学建构"美的理想",即康德指出的"道德精神的表现",是利用绘画艺术的审美性提高道德素养水平的重要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3.
当知性的法则超越自身的限制而运用到先验的理念时,“二律背反”命题就会出现,康德揭示其为“幻相”。并以“先验唯心论”作为解决“二律背反”的钥匙。由此,为人的认识能力作出了界定,为理性的能力和作用的领域作出了限定。  相似文献   

14.
任何社会都是一定伦理约束中的社会,任何道德也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道德,简言之,道德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趋向总是和特定的历史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历史上有关道德的理论话题可以大致分为两种:道德至上论和功利主义论,前者强调人性的可塑性,在“道”与“器”的选择困境中要求“道”在自我人格中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要求人性的持续改造以及君子之风的良好培养,并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的改造,这是典型的儒家传统教义;后者则把道德放置在理性人的标尺之下,衡量人们道德与否的基础是市场交易中人的伦理行为的正当程度,它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交易平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方道德哲学的讨论很多,其中西方大哲杜威和康德二人在这一哲学理念上存在方向上的差异。康德更加注重道德在哲学理念中的本质和升华,强调道德哲学中所蕴含的绝对理性。而杜威更加关注其现实意义,通过情景化的理论实践来阐释道德行为的合理性。在这一点上,杜威的道德哲学具有传统哲学中所不具备的理论意义。他通过对传统形而上哲学的思想和自我的二元对立的批判来指出道德哲学的发展方向。在他的理论中,道德需要以现实的世界作为其存在的基础,道德哲学需要通过实践来论证其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道德哲学不仅是哲人们头脑思考的事物,更需要作为现代社会的参照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社会观察》2005年第5期上的《也谈经济学的“流”和“派”》一文谈到经济学的“主流”与“非主流”划分问题,介绍了学术界的一种流行看法即:是否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将经济学界划分为主流和非主流两个基本阵营。关于划分标准问题,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参照系,但在参照系的选择中绕不过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讨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归根到底是人,而现实世界中的人既是新古典世界中的理性“经济人”,也是康德世界中的理性“道德人”。也就是说,经济学既是以市场经济作为研究对象,又是以伦理和正义(制度)作为研究对象。从这个角度看,我以为,以两者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都可视为“主流”。那种“以市场为研究对象,或者说以‘经济人’为研究对象的就是主流经济学,以公平和正义等为研究对象的就是非主流经济学”的说法可能是个误解。这种误解的产生与现代经济学和伦理学的分离相关。  相似文献   

17.
技巧与自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巧重在后天、人为,自然重在先天自由。在美学上,技巧与自然可以说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说是相背而立的。古往今来的美学家,在技巧与自然之间,大多钟情于自然,在美与自然之间划上等号;美的就是自然的,自然的就是美的。与自然受到推崇不同,技巧的地位向来不高。在中国古典美学那里,自然与美直接相连,自然属于“道”的层次,技巧则属于“器”的层次。“道”  相似文献   

18.
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性。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道德的  相似文献   

19.
“义务”是家庭道德的基础之一马克思主义道德哲学认为,义务是一种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它在个人的道德意识结构中起着自我控制和调节作用。就个人而言,社会的道德要求表现为理性上意识到的职责,表现为对社会、集体、个人行为所承担的责任,因而,义务是自愿地使自己的意志服从于维护道德价值体系的一种内在源泉,是与自身对社会理想和人格的追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真正  相似文献   

20.
王建辉 《职业时空》2008,4(5):51-51
“通识教育”一词,系从英文“general education”翻译而来,源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自由教育思想。亚氏认为自由教育是自由人(freeman)应受的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与心智以探究真理,而不是为了谋生和从事某种职业做准备。但是伴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爆发、人类社会工作的逐渐专业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思想——专业教育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