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诗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形态,它不单以文学艺术的一种“固体”文本存在,而且深入人的精神内部,形成较为稳定的作用于人类心理与行为的诗歌意识。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诗歌为语言外化并且进入了社会信息交流的范畴。诗歌文本为人类对诗歌艺术走向共识提供了实在的依据,它无疑是诗歌文化研究最本质的对象。由于诗歌文本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虽来自人类的诗歌意识,但并不能充分反映诗歌意识的全部内容,我们必须注意对诗歌意识独特性的理解,才能更好地认识诗歌文本。一、诗歌意识的文化意义诗歌意识是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物质利益之反应加以分析。在本文中,我将阐述一个超越这种极化视野的文化语用学理论,以新的方式将意义结构、权变性、权力和物质性融为一体。我的论点是,实践的物质性可以由维度更多的表演概念所取代。通过对表演研究这一新领域的成果的吸收,文化语用学说明社会表演,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的,是如何可能被系统地类推为剧场表演的。在定义了社会表演的要素之后,我认为,随着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要素已经趋于“分解”(de fused)。只有在能够将这些日渐离析的要素“再融合”的情况下,表演才会成功。在融合化的表演中,观众认同演员,且文化剧本通过有效的舞台布景达到逼真的程度。而当诸要素重新连接的过程并不完美时,表演就会失败:表演要素仍处于分离状态,社会行动看上去不但不够本真(authentic),而且显得造作和难以令人信服。与此相对,再融合能使演员成功地传达其行动的意义并有效地实现他们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对文化的社会研究不是被极端化为结构主义理论就是被极端化为实用主义理论,前者视意义为文本并注重探索提供相对自主性的模式,后者则将意义处理为由个人或集体行动之权变性的创发--即所谓的实践本身,并将文化模式作为权力和物质利益之反应加以分析。在本文中,我将阐述一个超越这种极化视野的文化语用学理论,以新的方式将意义结构、权变性、权力和实质性融为一体。我的论点是,实践的实质性可以由维度更多的表演概念所取代。通过对表演研究这一新领域的成果的吸收,文化语用学说明社会表演,无论个人还是集体的,是如何可能被系统地类推为剧场表演的。在定义了社会表演的要素之后,我认为,随着社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些要素已经趋于“分解”(de fused)。只有在能够将这些日渐离析的要素“再融合”的情况下,表演才会成功。在融合化的表演中,观众认同演员,且文化剧本通过有效的舞台布景达到逼真的程度。而当诸要素重新连接的过程并不完美时,表演就会失败:表演要素仍处于分离状态,社会行动看上去不但不够本真(authentic),而且显得造作和难以令人信服。与此相对,再融合能使演员成功地传达其行动的意义并有效地实现他们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吕元礼 《社会》2002,(11):35-37
在西方社会家庭观念日趋淡化 ,家庭组织日呈崩解的背景下 ,新加坡政府坚持亚洲社会的文化传统(主要是儒家文化传统) ,大力宣传家庭的价值 ,强调家庭的意义 ,促进家庭的功能。时任新加坡政府副总理的吴作栋曾说 :“我们始终强调社会的基石是家庭 ,而非个人。在西方 ,他们认为个人是最重要的 ;个人权利比家庭和社会权利来得重要。我们认为没有家庭 ,就没有个人。家庭是基本单位。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这种价值观对我们至为重要。”(《联合早报》 ,1990.9.25)1992年 ,新加坡政府在《共同价值观白皮书》中正式将“家庭为根”确…  相似文献   

5.
杨有庆 《创新》2014,(4):38-43,90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对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空间批判,分析其空间批评如何将各种具有空间特征的文学与文化文本置于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中,考察文本形式与社会历史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从各种空间化的文本形式的连续与断裂处探究其所蕴含的现实内容与意识形态观念,进而达到对资本主义所营造的"超空间"现实的总体性"认知绘图",寻找某种乌托邦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毕蓬 《探求》2001,(4):76-77
季晓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葛彬(广州市委党校语文教研室副教授)所著的《宋代女性文化》一书可视为断代女性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作为宋代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 ,本书以“女性文化”这一特定的视域 ,展示了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意义 ,由此而探索了这种实践意义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并通过宋代女性文化这一范本 ,论证了“人创造文化 ,文化创造人”这一具有辩证意义的命题。本书认为 ,女性文化是以性别文化形态为基础 ,以女性的特殊心理为特征 ,以女性的价值观念为核心所构成的一种性别文化。女性文化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经济哲学语境中的文化理论,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建构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总框架是物质生产的“生产力一生产关系”,在此框架下有关文化的两个分框架是:“经济基础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框架和“必要劳动时间一剩余劳动时间”框架。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出的剩余产品(剩余价值、自由时间),乃是文化发展的物质条件:创造这种物质条件的物质生产体现了“物的生产性”,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化创造则体现了“人的生产性”。“生产性”与“意识形态”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战略学的两大柱石,其中,“生产性”理论对于探讨在当代社会和产业转型中作为符号经济的文化产业与实体经济之间、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与非产业化发展之间的财富配置关系及相关核心价值观等文化战略学问题,有重要理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传统二重性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观念系统,必然有隐于其内并统摄其架构的相对稳定的基本精神,这种基本精神,谓之“传统”。在文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入探究中国文化(本文的“中国文化”即通常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传统,对于理性地批判、继承、转换和超越传统,从而更好地完善文化本体建设,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传统不仅是昔日的陈迹,也是现代的影象,更必是未来的基因。中国文化作为一种从“农业——宗法”社会的土壤里生长出来的伦理型文化,如果从纵向的角度来审视,并将其与别种文化形态相比较,不得不承认它有极深邃的底蕴和极…  相似文献   

9.
尽管网络空间的多媒体特征日益显著 ,多数人在网络中的关系仍依赖文字来实现。以下是从相关文章中收集的有关在线文本关系的种种假设。1 .文本交流的主观体验 :文本交谈是一种复杂且富于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人们在这方面的能力大相径庭 ;一些人对文本交流中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义和情绪十分敏感 ;在文本关系中存在着一种为其所独有的、特殊类型的人际移情 ;一些人在进行文本交流时 ,可能会出现与他人的头脑“相融合”的体验 ;人们将文本信息体验为出现在头脑中的“声音”;文本交流重新构建了人类思考其相互关系及其自身的方式 ;人们可能将网友…  相似文献   

10.
杨俊蕾 《求是学刊》2002,29(2):94-97
本文研究“新新人类”即“七十年代书写”的文学精神走向。认为“七十年代书写”中包含着多重含义 :其一 ,它是指一批出生在 70年代的作家以带有新的审美倾向的新文本形式冲击了持续十余年的先锋派叙事话语 ;其二 ,是指非文学写作中出现的文本样式对现有文化秩序构成挑战和不折不扣的轻蔑 ;其三 ,无纸写作的渠道因其前所未有的通畅而容纳了不计其数的青年在业余时间里的思考和随心所欲式的“发表” ,对文化格局的分配与重组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检视这些文字 ,可以看出“七十年代书写”在“历史叙事”、“自我塑形”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症候和精神空白 ,研究并探索其未定性和开放性所具有的“以终为始”的继续书写的问题视域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央公园与民初北京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央公园是北京城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公共空间,中央公园接纳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大量内容,新与旧、中与西、政治与文化、国家与社会,均在此有充分的呈现。可以说,中央公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社会史研究的模型,它见证了历史,也映射了民国初年北京社会的驳杂面相。  相似文献   

12.
“快乐主义”(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昔勒尼流派)是与理性主义相对立的哲学派别。在理性主义看来,快乐是与理性无缘的,它只是在终极的意义上———理性的现实化或现实的理性化———才体现出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快乐与幸福。康德说:“因为每一个人的快乐与痛苦的特定情感将决定他所追求的特定幸福,即使是同一个主体,他也会根据这种情感的变化而追求不同的需要,因而,主观必然的法则(作为自然法)客观地是一个真正的偶然的实践法则,它可能且必将根据不同的主体而完全不同,所以,它绝不能提供一个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伦敦,…  相似文献   

13.
感知与洞察:研究实践中的现象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善华 《社会》2009,29(1):162-172
本文认为,现象学社会学对定性研究实践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由现象学的内涵所规定而强调的一种积极的认知态度。而这种积极的认知态度一旦被贯彻,就会给我们的研究乃至学生培养和训练带来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样一种认知在研究实践中经由感知与洞察得以完成,从而获得对现象的意义的相对深刻与准确的理解和解释,由此也给出了现象学社会学将“日常生活”作为其主要研究领域的原因:日常生活即是“生活世界”的中心,而由社会行动者(包括他们形成的主体间际)及其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组成的生活世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之为一个意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姜延军 《求是学刊》2002,29(2):21-27
反本质主义思想在波普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文化思潮 ,这一思想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传统思维方式的反叛 ,更在于它为我们展现出的多维的文化图景。在这个充满“活性”的文化图景中 ,蕴含了许多对人类社会、尤其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仍具有借鉴和警醒意义的启示。本文试图对其现代启示作一粗浅的挖掘 ,文章所涉及的四个方面 ,都是当代中国走向全球化过程中正在面临且容易走入误区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5.
春节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国 《社会》2002,(2):19-21
春节之于中国 ,其影响力的深远和地域扩散的广度是其他任何节日或礼俗所无法企及的。我们从儿时对过年的向往 ,到长大后理性地对其进行思考 ,渐渐悟出了春节的文化底蕴、内在魅力以及它在满足人性需要方面所具有的多种功能。我们终于知道 ,对于中国人来说 ,春节其实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文化活动 ,其存在是人们需求的折射 ,其作用是其他任何现代手段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所以 ,经过一年奔波后的人们 ,无论是何年龄、性别、地域 ,都渴望在春节来临之际渐渐停息于它那温馨的港湾。正因为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寻找春节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一、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循环阅读”的操作方式及其必要性。指出,由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性,不同文化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极为明显,故而只有在特定文化语境与文本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发现文本生成的逻辑轨迹;又由于士人阶层是中国古代文化话语的实际建构者,他们的文化心态与人格结构对文本意义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只有在文本与士人阶层具体价值取向之间进行“循环阅读”才能揭示文本蕴含的文化意蕴。作为例证,文章分析了《三国演义》的文本意义与特定文化语境及士人心态间的紧密联系,指出这部小说是在“道学”语境中用通行的士人话语对“三国”故事的重写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的“泡沫” :网络社会张力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把我们带入了网络时代 ,文化平等与文化霸权、个人隐私与网络监控、全球网络与国家界限、信息共享和信息所有等特征都对立存在于网络中 ,由此产生了一种社会冲动性力量———网络社会张力 ,它内含于网络空间或网络社会中 ,不但可能为网络社会的秩序建构带来广阔的重组机遇与空间 ,也可能为之造成巨大的破坏与混乱。(冯鹏志 ,《数字化的“泡沫” :网络社会张力及其表现形式》 ,《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先赋因素”仍是影响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通过1996年全国调查数据…  相似文献   

18.
占茂华 《学术交流》2006,20(7):40-43
自然法是西方政治法律文化中最具持久性的概念和范畴。作为一种观念,它源于古希腊时期,并且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受特定的政治和历史文化条件的限制,古代自然法观念具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征:(1)以“自然”,即以隐匿于事物之中的本质属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事物的“本性”为其观念的基础;(2)以追求一种规范性的完美秩序为其“至善”的目的;(3)义务本位。古代自然法观念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与古代社会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9.
石寒 《日本研究》2003,(3):82-85
《落洼物语》作为日本10世纪末物语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本身并不带有多少蓄意的女性意识,但通过女性主义批评的透镜,我们却观察到它谈到了在那个特定时代切关女性生存境况和被动的角色定位的问题。“虚构物语”《落洼物语》是由流传的民间故事加工润色而来的,在其中沉淀有父权制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烙印,其中“落洼”、“继母”和“阿漕”等几个女性形象都在其它传统文本中找得到典型的对比研究对象,由此可以发现传统男权文化文本在话语形式上对女性的扭曲、重塑和压迫。在具体展开论述之前先概括一下故事内容:  相似文献   

20.
麻将与娱乐     
我们通常将依照一定规则进行的游戏称为“娱乐”,它揭示了娱乐概念的内涵。现实中娱乐活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所见到的围棋、国际象棋等棋类活动以及扑克牌比赛都属于娱乐,从更广泛意义上说,体育、转盘、骰子等活动都应归入娱乐的范畴。麻将作为一项娱乐活动,它与围棋一样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娱乐世界的一大贡献。在当今世界上,一般把娱乐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肉体技能为主的娱乐(各种体育运动);②智力技能为主的娱乐(棋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