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杂志》社2005年2月19日在京召开创刊25周年座谈会。杂志的现任顾问、编委会委员和历届为杂志发展做出贡献的部分老顾问、编委会成员应邀出席会议。座谈会由《法学杂志》编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高铭暄教授主持。北京市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法学杂志》社社长兼主编赵云阁做了主题发言,回顾了《法学杂志》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本刊于一九八二年二月二日举行茶话会,纪念创刊二十五周年。参加茶话会的有上海学术理论界的著名人士,本刊的编委和新老作者,实际工作部门、新闻出版单位以及学术刊物的代表,共二百五十余人。会议由市社联常务副主席、《学术月刊》编委会召集人罗竹风同志主持。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其五同志应邀出席并讲了话。先后在会上发言的有周谷城、冯契、王元化、吴泽、吴文祺、杨廷福、胡曲园、漆琪生、钦本立、陈章亮等同志。罗竹风同志代表市社联和《学术月刊》编委会向上海和全国学术理论界的同志们,向《学术月刊》的新老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学术月刊》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他在回顾《学术月刊》走过的  相似文献   

3.
本刊第三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于1995年12月22日在华北工学院召开。会议由主任委员雷霆同志主持并做了总结发言,会上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学报主编吴继尧同志和常务副主编范振杰同志分别就编辑部一年来的工作和今后的打算、经费收支情况等,向编委们做了汇报。编委们经过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一致认为:  相似文献   

4.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委会并姚芝楼主任:欣闻《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创刊20周年。在此刊庆盛典之际,我谨代表山西省委、省委宣传部,向贵刊20年华诞表示热烈祝贺,向本刊编委会及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问候和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浙江社会科学》举行创刊十周年座谈会[本刊讯]纪念“浙江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座谈会于1994年11月18日在杭州举行,省社联主席雷云、党组书记薛克诚以及省内社科界的五十余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会上各位来宾踊跃发言,就本刊今后如何打开新的办刊思路、...  相似文献   

6.
《浙江年鉴》(前身为《浙江经济年鉴》)于1986年创刊。十年来,在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和年鉴编委会的领导下,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浙江年鉴》不断发展、壮大,在全省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回顾十年的编纂工作,我们体会到,年鉴的发展、成长过程,也是不断提高质量的过  相似文献   

7.
在隆重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回顾二十年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和展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美好未来的大喜日子里,我们又迎来了《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创刊十周年和它被批准为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正式期刊的喜讯.在这喜庆的时刻,谨向十年来为《社科学报》的诞生、成长、壮大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社科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祝贺.  相似文献   

8.
随着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庆旗成立十周年(1984.12——1994.12),本刊也走过了十年的历程(1985.1——1995.1)。本刊——《广西社会科学》创刊以来,在前进中,随着刊名的变化,扎扎实实跃上了几个新的台阶。创刊伊始,作为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的机关刊物,本刊取名《广西社联通讯》;后(1988年)为加强其学术性、理论色彩,改名《社会科学探索》,再后(1992年),为了争取将刊物办得代表广西社会科学界,反映广西社科理论研究水平,特将刊物改为现名。  相似文献   

9.
3月3日下午,《徽州社会科学》编委会举行学习座谈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本刊编委会名誉主任汪建设,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本刊编委会主任叶鸣声,市社科联主席、本刊编委会主任陈平民,本刊编委会副主任,黄山学院副院长汪大白,本刊编委会副主任、市政协文史委主任金立民,本刊编委会副主任汪炜、洪玉良、翟屯建、郗延红和全体编委及编辑出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出版年鉴》创刊20周年座谈会于2000年11月24日在新闻出版署举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和出版界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座谈会。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局长邬书林、新闻出版署党组成员石峰、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宋木文等十位同志先后在会上发言,热烈祝贺《中国出版年鉴》创刊20周年。他们认为《中国出版年鉴》20年来全面反映了我国出版行业发展概况,重点记载了出版界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各方面的动态,选登了历年重要法规文件,介绍了精品书和优质图书,以及出  相似文献   

11.
日前,本刊与广州珠江管理专修学院联合举办了“教育产业发展趋势座谈会”,省内教育、经济、行政部门的专家学者十余人应邀出席,现将部分发言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4年是《中国轻工业年鉴》创刊20周年。为感谢20年来关心、帮助、支持年鉴工作的各界人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05年1月26日在北京西苑饭店召开庆贺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年鉴编委会主任陈士能,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年鉴编委会副主任杨  相似文献   

13.
回顾与展望     
《福建论坛》创刊已经十周年了。在福建省委正确领导下,在广大读者和作者的热情支持下,十年来,本刊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有了较大的发展。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推出了一批具有开拓精神、富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发表了一批实际工作者和企业家撰写的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文章,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一些国外学者也惠寄稿件,推动了本刊在国外的发行,扩大了本刊在国外的影响。这些都为本刊今后进一步提高质量,扩大发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我们向学术界、实际部门、企业界的朋友们及所有关心爱护本刊的读者和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4.
<正> 《青海社会科学》自创刊迄今年七月,已走过了整整十年历程。十年来,本刊紧随时代的脉搏,先后发表了1,000多万字的各类学术作品,联系培养了一大批省内外各民族的中青年作者,向国内外宣传了青海,展示了青海社会科学界的研究成果,为繁荣我省社会科学事业和促进我省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各级领导的支持、社会的养育和各界人士的扶植分不开的。因此,值《青海社会科学》创刊十周年之际,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向广大的读者、作者和印刷工作者,向关怀和支持它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深深的谢意;并且热切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得到他们的支持、关怀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纪念《人文杂志》创刊三十周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 联合会召开纪念《人文杂志》创刊三 十周年座谈会……黄伟(3·1)在纪念《人文杂志》创刊三十 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刊物应有自己的战斗风格 ……………………毛生铣(3·2)三十而立——祝‘《人文杂志》 创刊三十周年……郭琦(3·3)在纪念《人文杂志》创刊三十周年 座谈会上的发言…赵炳章(3·4)两点希望………………史念海(3·5)怎样进一步办好刊物…霍松林(3·5)祝贺与期望……………何炼成(3·7)从零开始继续前进…李宗阳(3·8)总结经验办好刊物…王荣(3·8)树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博士生座谈"当代学术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 2005年9月1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佳节.这一天,本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利用参加<北京大学学报>创刊50周年庆典(庆典于9月17日举行)的机会.邀请北京大学部分博士生代表在北京大学勺园座谈,征求大家对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及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意见.座谈会气氛热烈,大家平等交流看法,既有关于本刊"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的具体意见和建议,又有关于当代学术史学科建设的深入分析和理性探讨.参加座谈会的博士生有中文系的柳春蕊(03级)、李峻岫(03级)、李晶(03级)、师力斌(04级)、翟景远(03级),历史系的戴海斌(04级),哲学系的任蜜林(04级)等.同时,余三定教授还特为邀请了<北京大学学报>编委刘曙光博士帮助主持座谈会并作发言,邀请了中文系03级硕士生唐文吉参加座谈.下面刊登的是座谈发言的整理稿.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1 2月 1 8日 ,《高等函授学报》在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 3 0 1会议室召开了 2 0 0 4年编委会会议。来自华中师大、长江大学、湖北师院、湖北民院、孝感学院、襄樊学院、黄冈师院、郧阳师专等院校继续教育学院或成教处的编委和本刊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参加了本次编委会。华中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本刊主编洪早清主持会议 ,华中师大继续教育学院总支书记吴毅华到会并致欢迎辞。本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吴云汉代表编辑部对近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总结认为 ,《高等函授学报》多年来一直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较好地坚持了学术…  相似文献   

18.
肯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命题,本身就意味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关系的认定,但是究竟公有制能否与市场经济融合、如何融合、为什么要融合?仍需要进行深入讨论。为此,本刊和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于1993年11月20—25日在南京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讨论会”,邀请全国各地的几十名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会上部分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新时期文学,已历时十年。对它的功过是非的估价,从去年北京的“新时期文学十年”讨论会开始,评论界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回首既往;正视它的现状,特别是展望它的未来,已成为评论界、创作界和广大读者更为关切的“热点”。今年九月,本刊邀请十几位从事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同志,以“当代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趋向”为题,进行了座谈。同志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层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现了相当的理论勇气和探索精神。现将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科学研究》创刊以来,我一直是她忠实的读者,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在庆祝创刊十周年之际,回顾《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留给我的最鲜明的印象,是刊物的时代性、综合性和严肃性。《社会科学研究》诞生在当代中国发生了划时代巨变的历史时期。她从创刊之日起,就同改革、开放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这是开拓的十年,探索的十年。有过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值得庆贺的是,《社会科学研究》不是这风雨兼程的十年巨变的旁观者,更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