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主要表现在义利关系、群己关系、自由责任关系、权利义务关系、善恶标准等方面。严复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改铸,具有两大特点:鲜明的资本主义伦理色彩和较强烈的后现代主义价值诉求;具有两大作用:改造、更新着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价值和提示着当今道德建设的方式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所涉及境域较为广泛,本文只就《易》哲学、儒家哲学、老庄哲学、哲学范畴四个方面,对严复关于中国传统哲学认知的情形予以讨论。这种讨论所传达的信息是:第一,“西学”是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有利武器”,严复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第二,“西学”引为认知中国传统哲学的“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中国哲学,这种伤害包括化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特色、消解中国传统哲学意义的丰厚性和肢解中国传统哲学的精神;第三,准确把握“中学”、“西学”的内涵,是避免误读中国传统哲学,从而使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获得积极意义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3.
严复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杰出代表之一。他译述的《天演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一次深刻的清理,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严复是批判中国封建传统旧观念的斗土。为了拯救祖国,唤起民心,他反复表示:对传统的政教、学术及旧文化心态,“吾宁负发狂之名”,决不“更蹈作无耻之故辙”,表现出执着的勇士气概。但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全盘否定,而是在衡比中西文化异同中,“去其旧染而择其善而存之。”严复对旧文化的“旧染”,抨击是激烈的、深刻的、有意义的。现试从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以及…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中国传统哲学刘奉光一、什么是中国传统哲学所有的哲学史著作几乎都是哲人史的迭加。哲人的思想果真能代表人民大众的思想吗?哲人的语录果真能左右社会思潮吗?不能。孔子、孟子是中国古代两位影响最大的哲人,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影响却相当有限。他们活着吃不开不说,在...  相似文献   

5.
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的义利观是中西思想融会的结晶.他汲取了进化论思想,又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思想为理论武器,指出传统厚义薄利、耻于言利的义利观是造成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认为中国若不痛改讳言利之习,不力破重农抑商之故,就不可能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实现富国裕民.严复根据近代中国国情,重建义利统一、两利为利的新义利观,赋予了传统义利观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严复研究中,人们大都侧重于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而对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尚未进行深入切实的研究。因而我们有必要选择这一侧面加以系统地考察。 通观严复思想领域和行动领域的整个过程,不可能得出他与传统关系的单一性观念,传统主义与西化主义这种两极性的归约在他那里都是无效的。严复所走过的道路也并非是以进步始以反动终的这种通常的概括。面对深远的传统,严复表现出复杂的情感和理解态度。距离与接近,紧张与宽容,遗憾与同情,相互交织在一起。我们必须紧随着严复,全面地去把握传统在他身上的混合形态。  相似文献   

7.
8.
特点,是比较而言的。与西方哲学相比较,中国传统哲学有些什么特点?这个问题,经过哲学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多次讨论,在以下的几点上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 中西哲学遵循着共同的规律,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阶级斗争制约着哲学发展,所以必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考察哲学史上的斗争;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根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贯串于全部哲学史中。但是,在西方,高度发展的是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而在中国,奴隶制并不象古希腊罗马那样发展,资本主义也不象近代欧美各国那样发展;它有时间特别长、发展最充分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到现代又较早地(相对世界各国而言)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这一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就规定了中国古代哲学主要是封建时代的哲学,与欧洲相比,中国有着更为悠久的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传统,而象西方近代的机械唯物论哲学,在中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不过,这不等于已把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穷尽了,本来还可以而且应该从不同角度来作比较、探索.以求获得越来越深刻的认识。现在我们把哲学史作为人类认识史的精华来看待,把哲学史了解为根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主要围绕着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而展开的认识的辩证运动。从这样的角度来考察,中国传统哲学还有些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9.
传统是什么 ?传统是外在于我们的客体 ,还是存在于我们内部 ,并构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传统是由我们来选择取舍 ,还是不仅不由我们决定反而深刻影响我们 ?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自由主义是和中国传统文化完全异质的思想 ,而严复在中国传统语境下对自由主义的引介 ,为我们创下了一个在接纳与传统完全相异的新思想时如何理性地对待传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严复在译介西方进化论时,对其进行了一番改铸:一方面,他从中国现实的社会问题出发,自觉地对西方的各种进化论进行选择、改造和综合,使其能够满足中国救亡保种的需要;另一方面,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不自觉地将道德的观念注入"物竞天择"原则中,使进化论的内容中呈现出某些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实际上,这就是西学在东渐过程中的中国化过程,是一切在中国产生影响的西方理论所必须经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他所关注的是思想启蒙。作为探讨严复近代启蒙思想之系列论文中的一篇①,本文想通过对严复政治哲学的探讨,以揭示以下主旨:在倡导思想启蒙时,他如何以西方近代的政治学说破除中国传统的政治意识,以引导广大民众树立近代的政治观。严复的政治哲学,集中体现在《政治讲义》一书里。此著虽系八篇讲稿整理汇编而成,然端的是“清末之第一部政治科学著作”③,因为其主旨在于阐述近代的政治观。在这部著作中,严复通过对西方近代政治学的阐述,告诫人们要破除政治愚昧,把政治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且着重…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讨论中,有的学者断言,中国先哲的思维方法的根本倾向是直觉性的,有的学者则相反,认为以逻辑性为主。这两种说法,大都限于作一个简单的结论而缺乏详尽的论证,未能完全令人信服。我认为,与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分析不同,中国的先哲更强调直觉,其思维方法具有鲜明的、普遍的直觉性特征。但这不是说中国人没有逻辑思维,而是说,这种逻辑思维在表现形式上,或是因为逻辑方式不可能把握对象世界,故而强调直觉的必然性;或是以逻辑方式始,终而归之为直觉。  相似文献   

13.
赵敏 《船山学刊》2005,(3):176-178
本文提出从农业系统和中国哲学的整体思维角度认识中国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系统概括了三才、气化、阴阳五行和圜道等传统农业哲学思想。并结合现代西方农业的弊端指出中国传统农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哲学所推崇的直觉思维有整体性的特征。一方面,思维主体是作为一个知、情、意的统一整体而进入思维领域;另一方面主体思维活动的结果所获取的是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整体性精神境界。这就决定了,中国先哲的思维不可能是“思”,而只能是“悟”,即直觉。在把握好象世界的途径上,主体采取了比类和意会两种基本形式,前者以宇宙的整体为认知对象,后者以宇宙的本体为认知对象,但两者都不是逻辑的、分析的,本质上都属于直觉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的一个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传统哲学道德认识论的特质廖小平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一词往往表述为“知”,因此,“认识论”便可以称为“知论”①。张岱年认为,“中国哲学中所谓‘知’,包涵今所谓认识、知觉及知识的意思。”因而,他把关于“知”的理论直名为“知论”②。但是,中国传...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的儒学、道学、玄学、理学等几大学派,都有自己的范畴群或范畴体系,也都论述过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早的范畴之一——"和",而且这种论述是历时几千年而不衰的.可是思想史界对"和"范畴的研讨却非常薄弱,至今仍没见到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想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作为讨论.重点是要研究"和"范畴在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和艺术哲学中的具体内涵和作用,并从这个角度来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特质及其历史功过.  相似文献   

17.
18.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提出了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新的民族文化的课题。反思传统文化要克服偏激 ,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其非宗教性 ,以伦理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 ,宗教与宗教理论相对不发达。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个特性是其致用性 ,不注重自然科学与原理的研究 ,而关心经世致用的为人处世之道。中国古代应用技术方面取得若干成就 ,但在理论科学方面几乎是空白。非宗教性与致用性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特征。这一特征对当代中国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必然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实践的检验,不断地吐故纳新才富有生命力,中国哲学也概莫能外。我国所进行的经济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不仅全新的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而且,市场经济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直接的冲击,这使重建当代哲学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哲学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继承性,因此,我们可以预言,不论中国当代哲学的重建多么具有时代气息和全新内涵,它都不能完全抛开自己的文化源头——中国传统哲学。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20.
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界已从哲学、文化、政治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多较深地研究,但却没有从中国教育思想发展的角度进行过讨论。事实上,梁漱溟正是通过此书,第一次较系统地表述了自己对教育根本问题的看法,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进行了重建,本文对梁漱溟通过《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重建及其得失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