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作文水平,不仅要多积累还要多训练。我们的作文课堂就是学生训练写作的阵地。可是事实证明,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守住这块阵地。因为他们怕作文,不喜欢作文。经调查,发现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作文.不喜欢上作文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作文难写,因为肚里没货;②作文题老套,不感兴趣;③作文课死板,没有活力。仔细想想,也难怪学生不喜欢写。  相似文献   

2.
姜迎春 《金陵瞭望》2010,(11):19-19
前不久,一家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在节目中对《中国青年报》的一篇题为《告诉孩子贪官也不能杀》的文章作了评论。他针对南平市的小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以暴制暴的心理倾向作了“深度”剖析。他认为,小学生之所以有暴力倾向,同我们过去“不当”的文化教育传统有关。我们的文化教育传统中缺乏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传统。  相似文献   

3.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普遍有厌恶写、害怕写的心理倾向。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在某一学科上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学生只有喜爱作文,才会“乐于表达”.从而走上作文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啊,作为第二学段的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的习作起步顺利有效。让孩子喜欢上作文写好作文呢?我一直在积极尝试探索着。  相似文献   

4.
“作文难”已成为多数老师及学生的通感,特别是农村小学,一提作文,只见学生愁眉苦脸之状,但闻哀叹牢骚之声;平日常听老师感叹:“学生的作文干巴巴,就是记流水账;或者没有真情实感,就是好词佳句的堆砌……”面对作文,学生烦躁,老师苦恼!怎样让学生爱上作文,善于作文呢?本文从如何提高农村小学写作教学的实效性作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不佳,许多教师对如何上好作文课深感困惑,诸多学生也不时发出“作文、作文,真是难死人”的感叹。学生“奉命作文”、“应试作文”.以至于出现了千篇一律,千人一腔;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一些小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四步曲”——编:编一些不切实际.没有做过的事情:仿:机械模仿,事情一样,只是改变人物;抄:抄袭作文选上的作文;背:背优秀作文,考试时默写在试卷上。这些弊端都不利于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和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生作文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的雷同化,二是语言的花俏化,三是厚古而薄今,四是材料的雷同化,五是惧怕创新。这些问题,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改变现状,回归本性,学生的作文才会有生气。改变现状的方法:端正教师指导写作的态度: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多写身边的人和事;鼓励创新,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提倡质朴自然之文风:少些束缚限制.多让学生自由作文。有“我”存在的作文。才是真性情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复杂的环节。尽管广大的语文工作者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现状仍不容乐观。作文教学设计缺乏统筹安排;作文教学与课文教学严重脱节;传统的作文教学法与作文批改法存在着“误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的对策是:整体安排,系统化实施作文训练;重声、突破,序列化实施作文训练,反馈信息,综合化实施作文训练。以期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纠正为文造情的不良写作倾向。”古哲先贤如是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情感是作文的血液,有真情涌动的作文,灵动、鲜活、风采逼人!  相似文献   

10.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所以,在作文教学或作文阅卷中,教师都非常强调作文的“真情实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也把“感情真挚”列为评分的基本要求。的确,由于一个时期作文教学出现“政治化”倾向,学生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情况。于是在呼吁作义回归真实.提倡抒写真情的呼声中,广大语文教师最终一致认同了“感情真挚”在作文中的地位,并把它作为评判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条重要依据。这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令人欣喜。可是从近几年来学生作文的现实看,我们也发现中学生作文的“抒真情”已经走入误区,并造成了一些中学生的主体迷失。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及图书馆的服务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大学生的阅读倾向具有求知、求识、求美、求乐等特点,图书馆应及时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加强对读阅读倾向的调研工作,提高服务针对性;在献资源建设上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要加快图书馆现代化建设,提高为读服务的水平,还要做好导读工作,尤其做好书目推荐工作。  相似文献   

1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对教师来讲,难教;对学生而言,难写。而作文水平的高低,又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许多语文教育界同仁都在努力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普遍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重要最基础的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  相似文献   

14.
谈谈作文指导王呈兴无数事实表明,教师指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长期反复进行写作实践,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复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这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我认为写作前的指导尤为重要,这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一环。写作前指导的好坏,直...  相似文献   

15.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  相似文献   

16.
《海上花列传》是中国近代小说的转型之作,在背离“史传”、“诗骚”古典小说传统的同时,其叙事手法多有创新,表现出明显的非故事化倾向,对中国近代小说的现代转型有重要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21名青少年的创造力倾向及其与同伴关系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1)青少年创造力倾向存在性别差异;父亲教育程度对青少年创造力倾向存在显著性影响;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创造力倾向高于非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创造力倾向。(2)创造力倾向与同伴关系、友谊质量关系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青少年创造力倾向与同伴接纳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对贫困中老年人群就医倾向的影响,以及疾病自付比例与非贫困人群的差异。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数据,分别提取门诊和住院中老年人群资料,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消除混杂因素,研究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对贫困中老年人群就医倾向的影响及其疾病自付比例。研究发现,多重医疗保障政策下贫困中老年人群与非贫困中老年人群的就医倾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贫困中老年人群的疾病自付比例较低,其差异在10%以内。这说明尚无证据显示国家对贫困人群实施的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存在保障过度的福利主义倾向,也不存在保障不到位的状况,保障水平较为适度。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由此可见,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习作,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本课教学,坚持例文引路,指导学生从读到写,从说到练,从仿到作,使他们在经历作文的全过程中,领悟对话写作的方法,并能将之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20.
高教市场化的起因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高教自身的改革。在改革中高教必须适应市场的需要,与市场接轨,为市场服务,这就必然使高教自身产生了市场化倾向。其表现有:(1)高教中市场机制作用明显;(2)注重教育成本和效益,向学生收费;(3)实行高等教育贷学金制度;(4)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调整培养目标;(5)高校把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作为办学的根本宗旨;(9)高校加强同市场的联系,实行科研成果有偿转让制度;(7)有些高校逐步实行后勤工作社会化、商品化;(8)高教市场化在理论上也有了一定的表现,等等。高教市场化倾向对高教本身的发展和社会的经济的发展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