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启封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五年三月旅大市新金县元台公社后元台大队的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戈、青铜矛和青铜短剑各一件。其中戈、矛有铭文。戈的正面铭文是:“二十一年,启封(立命)(令)(广邑隹)(广乡隹)工师钞冶者”。背面有“启封”二字。根据戈的铭文,我们将此戈定名为“启封戈”。“启封”应是战国时代魏国的属地,因避汉景帝讳而改名为开封。《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开封县,战国魏邑。〈史记·韩世家〉记,韩釐王二十一年,秦攻大梁,‘使暴(?)救魏,为秦所败。(?)走开封’。故城在今河南开封县南五十里。”启封戈是魏国之器,这已是无可争议的了。至于它是怎样到了辽东半岛?亦有史籍可证:《史记·六国表》记:“魏安釐王五年击燕”,《史记·  相似文献   

2.
李学勤 《殷都学刊》2008,29(3):13-14
方[戈丮]乳各鼎属西周早期后段器,系器主为妻作器。铭文中“方”是地名,“[戈丮]”是爵或职名,“各”是人名。“[戈丮]”作为爵或职名,在晚商青铜器铭文屡见,而藏于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的商代晚期玉戈刻铭等均表明讯的地位很高。殷墟出土的跽坐执戈者以及西周较晚的铭文,也反映出称[戈丮]者可能是执戈拱卫之臣。  相似文献   

3.
《文物》1961年11期刊登了馮汉驥先生写的《关于“楚公(?)戈”的真伪并略論四川“巴蜀”时期的兵器》一文。該文除对于于省吾、姚孝遂两先生写的《“楚公(?)戈”辨伪》一文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外,討論了四川“巴蜀”时期的兵器,主要探討了“蜀戈”的型式,并进而确定了它們的年代。  相似文献   

4.
马强 《殷都学刊》2008,29(4):14-19
《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刊载了陕西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2005年6月出土的一批晚商青铜器。由于文物是在机械施工中发现的,残损非常严重,出土地点的原始状态也完全被毁坏,经过整理,此次共出土文物70件,其中青铜器57件,包括礼器、兵器、杂器等。本文试就此次所出青铜兵器及相关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遗址类文化遗产及其出土的器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具有珍贵稀缺、历史内涵深厚和不易展示等特点,在文化传播上面临诸多障碍,河南安阳殷墟即是一例。经过对殷墟的传播现状进行实地考察,根据殷墟文化遗产的特点,器物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传播要依据“展示器形,挖掘精神,故事搭桥”的宗旨,以“保护性原则”为前提,增强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器形、精神、故事三管齐下;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传播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媒体传播渠道,提升器物遗址类文化遗产的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6.
殷商时代青铜器出土的历史,早在宋代就有记载,如罗泌《路史·国名记》,吕大临《考古图》。从1928年10月到1937年夏,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殷墟进行了十五次发掘,当时出土的青铜礼器就有170多件。建国三十多年来,又在殷墟进行了多次发掘,据不完全统计,出土青铜礼器近600件,其中绝大多数是近几年发掘出土的。这些青铜器是研究殷商时代政治、经济、科技和美术的珍贵文物,也提供了研究殷商时代神话传说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
邵家棚遗址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原邵家棚村中和村北,2019~2021年进行了发掘,总计发掘面积约6 500平方米。此次发掘共发现商代大型房基3处(18座)、车马坑4座6车、墓葬20多座及大量的灰坑、窖穴、道路等,出土了一大批商代青铜器、陶器、骨蚌器、车马器等。邵家棚遗址位居殷墟南区的中心位置,遗址分布密集,各类遗迹保存较完整,是近期殷墟南区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为研究殷墟遗址的范围布局、文化内涵、生产业态、聚落形态、社会结构等提供了新的丰富资料。  相似文献   

8.
1986年,陕西安康县城东王井沟出土史密簋,铭文记述了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对研究西周史、铜器断代以及山东半岛方国地理都有重大的意义。《文物》1989年7期发表了张懋镕、赵荣、邹东涛《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意义》,《考古与文物》1989年3期发表了李启良《陕西安康市出土西周史密簋》、吴镇烽《史密簋铭文考释》,《西北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9.
董延寿 《中州学刊》2005,(6):189-191
加拿大传教士明义士,在河南安阳的传教过程中,因地利之便,对殷墟进行了科学考察.因其深知甲骨文的价值,故不遗余力地大量收集甲骨.是他以十分执着的精神,对甲骨文进行研究,在甲骨的著录、辨伪、缀合、断代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还培养了一批甲骨考古及研究方面的人才,扩大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墓地盗掘出土有一件郳公戈,可以证明大韩墓地当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小邾(郳)国贵族墓地,而且此墓地很可能包含有小邾(郳)国国君的墓葬。根据传世文献记载与考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材料,学者们尝试复原小邾(郳)国的世系,但由于材料不足征,复原的世系仍然留有不少缺憾。由于出土信息相对明确,这件新出郳公戈铭文中所见的人名“郳公克父”,对于复原小邾(郳)国世系具有一定的补充价值。  相似文献   

11.
自 1 999年以来的 4年间 ,在甲骨文的故乡———河南安阳 ,考古发掘又有许多重大发现 ,诸如洹北商城宫殿基址、殷墟 5 4号墓、小屯南地有字甲骨的出土等等。与此同时 ,安阳市为殷墟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对殷墟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和遗址的保护工作 ,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新发现和新变化 ,已经引起海内外关心安阳、关心殷墟的专家学者的密切关注和重视。为了探讨新的考古成果向殷商文明研究提出的新课题 ,为了向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言献策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 ,推动殷商文化研究 ,经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与安阳市人民政府、安阳师范学院协…  相似文献   

12.
燕国之燕,史籍皆作“燕”。西周金文作“匽”,或作“匽”。战国时期,“匽”字加邑旁,书作“郾”,这已由出土的燕国青铜器铭文得到确证。 燕国自燕易王十年(公元前323年)称王后,燕国的青铜兵器上,绝大部分都铸有燕王的名字,这对考证《史记·燕召公世家》所记燕之世系中失去王名者,提供了宝贵资料。 燕国自燕易王称王后,经历了燕王哙、燕昭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和燕王喜六代。过去出土的燕国青铜兵器上铸有王名的有:郾王职、郾王戎人、郾王(吅言)和郾王喜四代。这四王的青铜兵器出土不少,都散见于过去的著录中,如:刘体智的《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善斋吉金录》,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邹安的《周金文存》,陈介祺的《(?)斋吉金录》,端方的《陶斋吉金续录》,方濬益的《缀遗斋彝器考释》,于省吾的《商周金文录遗》及《易水金石志》等。 解放后,燕下都遗址又出土了郾侯载戈、郾王职戈和郾王喜戈。1973年4月,燕下都第23号遗址南部又出土铜戈108件,其中铭文清晰的计有:郾王职戈24件,郾王戎人戈37件,郾王(吅言)戈16件,郾王喜戈8件,总计85件。 本文根据这批铜戈的资料和已发表的或见于著录的资料,对燕国的铜戈形制、名称做一初步研究,并对这四王的世系做一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3.
《甲骨研究》乃加拿大人明义士执教于齐鲁大学时的讲义。解放前曾有少量印刷,许多人看它不到。现齐鲁书社重新出版,为了解早年甲骨文出土和流传情况提供了可信的资料,特别是它反映了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前的甲骨学水平。其中对1899年——1928年这一阶段甲骨文研究水平的分期有科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芦金峰 《殷都学刊》2008,29(1):26-30
本文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与射有关的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对卜辞中反映的内容,结合“三礼”,来探讨殷商时期的射箭活动。  相似文献   

15.
山东泗水尹家城遗址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师生,先后于一九七三年三月和一九七九年十月,在山东泗水县尹家城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这处遗址文化堆积较厚,包含的时代以典型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为主,二里岗文化晚期、殷墟文化期(青铜文化)的遗物也有发现。龙山文化层出土大量的骨、石、蚌质生产工具和以陶器为主的生活用具。在距地表三米  相似文献   

16.
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考古工作者将良渚、红山诸多遗址发达的玉文化展现在人们面前,加上股墟妇好墓数百件玉器的出土,为玉器在周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揭明了源头。近年来虢、燕、晋国和周原、丰镐、宝鸡等地西周考古的丰硕成果.为我们研究周代玉文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笔者曾在《玉琮功能刍议》一文(《考古与文物》1993年4期)中,提出良渚琼蟹乃神灵食品说;又在《玉石之路初探》(《人文杂志)1994年2期)文中.认为新石器时代中原玉料多来自和阗南山。今日看来,二文论证尚有欠严谨,但基本观点是能够立脚的。本文则拟通过…  相似文献   

17.
《“寺工”小考》补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文杂志》1981年第3期发表的无戈同志《“寺工”小考》一文,读后得益良多;然稍感其文之意犹有未尽,故草此补议。 “寺工”为近代著录、出土之秦汉铜器铭文所习见。其中近代著录或出土的秦  相似文献   

18.
陶凯《长平戈头歌》与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陈麟德明代陶凯《长平戈头歌》和王世贞《过长平作长平行》,同以长平之役为题入诗,《宋元明清约钞三百首》、《明诗别裁集》均简入,沈德潜评陶诗曰:“当时诸名家赋此题者,俱作七言长歌,惟作者得颂扬本朝之体。”陶诗以...  相似文献   

19.
自5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考古文物工作者在对吐鲁番地区文物遗址和墓葬多次勘查发掘的基础上,获得了大批文物文书,这些文物文书为我国吐鲁番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自1981年以后,由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即今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和武汉大学历史系的科研人员在著名历史学家唐长儒先生的领导下,对吐鲁番出土文书进行了科学整理,陆续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录文本1-10册。1992年以后又出版了《吐鲁番出土文书》图录和释文对照本(又称"图文本")壹至蔓册。吐鲁番出土文书的出版为吐鲁番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从1928年安阳殷墟开始发掘至今近六十年中,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殷墟进行了多次发掘,获得大量的遗迹、遗物,为研究商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资料。这些资料,有的只发表了简报,有的正式发掘报告正在整理,或准备出版,尽管如此,一些同志对殷墟文化的分期,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途研究,并取得一些令人比较满意的成果,有些论文已被译成外文。对殷墟文化的内涵、特点,早在卅年代,李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