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啊,船长!我的船长!》是美国民主诗人惠特曼为纪念林肯总统而写下的一首著名哀诗。本 文从修辞学角度对该诗进行赏析,认为暗喻、象征、重复和呼语等修辞手段的使用,有力地渲染了哀诗的 悲壮气氛。  相似文献   

2.
夸张的维度与古柏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文化为视角 ,重新梳理分析了历史上关于杜诗《古柏行》的种种争议及其症结 ;同时从方法的“维”“度”出发 ,进一步探讨了夸张的游戏规则 ,从而指出了该诗所隐藏的深层的修辞悖论。  相似文献   

3.
汉赋用《诗》以词章解读经义,内涵修辞、讽喻、引述、经传四方面,彰显了一代文学之赋的时代特征与用《诗》的文学传统。汉赋用《诗》以文引言,通过直引、论诗、乐歌、取义、取辞诸方法,表现出修辞艺术由言词向文本转化的趋势;汉赋于《诗》兼取三诗,而以《风》、《雅》为主,体现其偏重言情、陈义而略于述德的讽喻功能;汉赋引《诗》由断章取义到取辞见义的转变、对文学意境空间的重构,也使文章的意义得以增强;汉赋用《诗》有着以传解经的意义,内涵赋词与《诗》义的互文性,决定了汉赋对《诗》的摹写特征。汉赋首次以文学文本形式用《诗》,其引诗、解诗、化诗的文学化表现,以及常见的公式套语与举一例百之法,既隐含了赋体中经义与词章的矛盾,又为《诗》进入后世文学创作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诗歌与模糊修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具体探讨了诗歌与模糊修辞的关系:因为诗的质是模糊的,诗歌语言及其表达具有模糊的特点,所以诗歌需要模糊修辞;诗歌常用的模糊修辞手段是选用模糊词语,选用模糊表达方式,意象的模糊组合,模糊的韵律手段;模糊修辞可以使诗歌展现出图画美,可以增加诗歌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5.
数字入诗之所以受人青睐,除了诗歌本身的发展需要数字以外,也与数词、量词的日臻成熟不无关系,尤其是数量调具有其他词类不可比拟的修辞作用。另外,修辞格的日益完善也为数字入诗增色添辉。可以说,持用数字进一步丰富了修辞的内涵,而众多的修辞格又使数字情趣横溢、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6.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词,早已为美国和世界广大读者所熟知。究其原委,除了内容上的因素之外,还在修辞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林肯在其短短的演说词中,运用了诗一般的语言,巧妙地使用了修辞强势。修辞突出了逻辑重点,语法则把这些重点按逻辑次序表达出来。使语法、修辞、逻辑成为完美地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7.
胡大雷 《北方论丛》2022,(1):135-141
诗与身体活动的关系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一是在诗作外部的形式表达上,古人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称"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提出诗以身体活动如嗟叹、咏歌之类求得抒情的升级。二是在诗作内部的语辞表达上,以身体活动来抒情达意,可称之为抒情修辞。《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尤为卓著,并以其实现着"直""真""自然为贵"的艺术魅力。古代诗歌史对《古诗十九首》以身体活动为抒情修辞的艺术手法多有承袭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8.
檀作文 《齐鲁学刊》2001,(1):101-108
汉、宋诗经学在说诗体系上的不同体现在四个方面:在文本阐释上,诗汉学主张依《序》说诗,诗宋学主张求诗本义;在文本性质上,诗汉学认定《诗三百》为政治美刺诗,诗宋学则认定其为一般抒情诗;在对“赋比兴”之“兴”的认识上,诗汉学取义,作道德和政治比附,诗宋学则不甚取义,将之认作文学修辞的方法;在《诗》之用上,汉儒重视其对个人行为加以外在规范,宋儒则重视其对个人内在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9.
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解释这种现象颇费口舌。图解法研究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 ,并使修辞方式综合运用的解释直观、明了。文章主要采用援引实例 ,先作文字说明 ,再加图解的方法。该法不但使修辞方式综合运用的解释直观可视 ,一目了然 ;而且剔除了对修辞方式综合运用的一些不当划分标准 ,划清了修辞方式综合运用的类别 ,建立了便于操作的完整的识别体系。  相似文献   

10.
《想念拉萨》原名叫《想念吉祥法轮圣地拉萨之歌()》。这篇诗作大致在一九一○年写于印度的大吉岭。从全诗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以高度的形象思维和丰富的典型生活,高歌美丽、幸福的家乡,颂扬僧俗民众虔诚信佛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离乡背井,想念拉萨的萦怀之情;诗中用朴素的语言,宣传了佛教的哲理思想;再加上作者描写细腻,一破诗人惯用澡词()的习惯,因而博得了广大僧俗民众的喜爱,成为藏族近代文学史上的优秀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