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敦煌变文集校议》的欠妥之处,共提出了10余条不同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我国训诂学界卓有成就的新一代专家、杭州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博士导师郭在贻先生生前和他的助手张涌泉、黄征合撰的《敦煌变文集校议》,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列为浙江省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最近由岳麓书社以繁体手书分精、平两种规格影印出版.该书专门研究《敦煌变文集》的校勘问题,是继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以后校勘学方面的又一重要著作.它不但是敦煌变文研究的必备参考书,而且对其他写本古籍的校理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的出版,对国内外瞩目的敦煌学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中,受事主语句是大量存在的,与施事作主语有着不同的语序。它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梅祖磷在《唐宋处置式的来源》一文中认为,各种受事主语句从唐宋开始陆续出现。变文,作为唐五代说唱文学的一种样式,保留有较多的接近当时口语的语言材料,本文就想利用这些材料,看一看受事主语句产生初期的情况。以《敦煌变文集》为基础,从两方面对该书中的受事主语句进行分析:gi.特征;圣2.产生的可能性原因。本文用Na代表施事,NP代表受事,V代表谓语动词。至于主语,则基本根据相对位置来划定:在V前的Na或NP就是…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语言研究上,“缺乏历史的基础”就必然会“陷于被禁的领域中”这就是说,要使语言学理论不带有诡辩性或任意性,就必须使其符合语言的具体实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对诸断代史料和全部史料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深入的分析、考察。本文正是根据恩格斯所提出的这一原则,通过对《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中所有单音量词重叠现象的剖析,来探讨《变文集》中的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作一下断代的部分考察。  相似文献   

5.
今年七月,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室发起和主持召开了“敦煌文学座谈会”.闻者莫不欣喜,以为自藏书发现以来,八十余年间,这样全国规模的专业会议,还是第一次.会议回顾了敦煌文学研究的历史,介绍了国外的动态,交流了心得和成果,并提出学术论文多篇.老专家,中青年工作者和出版界人士一起,专门讨论了如何协力推进今后学术研究的问题,一致意见是首先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集》的称数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变文以接近口语的形式写成,是研究唐五代时期汉语语法的宝贵资料。本文从“称数的基本方式”、“定数和不定数”、“倍数、分数及其他”等三个方面,采用统计见次率的方法,对敦煌变文中的称数法作了客观的描写。最后附带归纳了变文中所出现的量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敦煌变文集》中《孟姜女》、《王昭君》、《董永》、《张义潮》、《张淮深》等变文进行补校,对《捉季布传文》又提出几条补校意见。或补缺文,或对错乱难晓其义的文字探求本字、更正标点、揭示致误之山,皆言之成理,甚有参考价值。如“莫怪适下频下泪”,作者以“适”为“滴”之误,“下”为重迭号之误;“红检偏承宠,青娥侍妾时”,以“检”乃“颜”字之误(涉“验”而误),“妾”为“寝”字之借。皆一经点破,原文之义豁然。  相似文献   

8.
《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以下简称《变文集》)是一部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汇编,多年来在敦煌学、文学史和语言学研究中曾经起过并且还在起着重要作用。此书编辑过程中,曾经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合力校订,出版之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先后补充校订;近年来,刘坚、郭在贻、陈治文、项楚等先生以及笔者又继续补校。这些工作对于提高该书的校订质量以及进一步修订重版显然是必需的。最近,笔者再次研读《变文集》和  相似文献   

9.
敦煌词校议     
敦煌词的发见,提供文学史研究者研究词的起源和发展的线索,也使人们看到了初期民间词的面貌,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词内容方面的广泛反映现实和语言的质朴真挚;又由于敦煌词是用口语写的,所以它对于汉语史的研究也是一份珍贵的材料。但由于这些词的写本出自民间,其中有不少同音通用字和写错了的字,也由于它运用了当时的口语,现在读起来就不能不碰到困难,也就不能不化一些校勘、解释的工夫来扫清研  相似文献   

10.
我的学生黄征,自从进入杭大攻读硕士学位、继而跟我读博士学位以来,一直专攻敦煌学。由其发表和出版的论著来看,内容涉及王梵志诗,变文,双辞,《儿郎伟》,以及愿文等。其论著的性质由文字音韵训访人手,以小学的功夫来治敦煌学,旁及典章制度、宗教民俗和医卜星相等杂学,故其研究大批信而有征。吴伟是浙江省敦煌学研究会的会员,从1991年起与黄征联名发表文章,在敦煌愿文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成果。敦煌愿文的研究,以前虽然已有,但都十分零碎,而且没有突出“敦煌愿文”的名称,影响不大。所以黄征、吴伟对敦煌愿文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是汉语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现代汉语各种语法现象的形成,大多是在这时演变形成的。古汉语的“矣”与现代汉语“了”的演变,也在这一时期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清末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变文,是唐五代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它的作者或传抄者,大多是处于社会低层的“下里巴人”;它的语言,也大抵是当时的口语,其中俗字、别字、俗语词之多,保存口语材料之丰富,实为它书所未有.它对于推究古今语音演变之轨迹,考索宋元白话之沿溯,都有着重大的参考价值.而且变文湮埋一千多年,未经后代校刻窜乱,保存了  相似文献   

13.
14.
敦煌词和唐宋词是一种体载还是两种体载?它们是并存并行、互为影响,还是有先有后、有源和流之分?对于这些问题,也就是对于它们之间的关系,至今并没有人进行深入探讨。有些学者虽然有时提到,也只是三言两语,语焉不详。一般不过是说敦煌词为民间词,唐宋词为文人词;或说前者为初期词,后者自然为后起词;或者以为前者为“曲子词”,后者为“词”,二者并非一体。如此等等,多是从印象出发。因而从敦煌词发现至今虽有数十年,整理、研究者已经数代,却没有明确提出敦煌词在我国词史中到底处于什么地位。此文试图从探讨它们的关系中说明我的看法,从而表明敦煌词在我国词史中应该占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敦煌赋校补(四)伏俊连贰师泉赋该赋(以下各赋同)今人校录本有潘重规《敦煌赋校录》(《华冈文科学报》11期民国67年11月)、张锡厚《敦煌赋校理》(《敦煌研究》1987年4期)。二位先生有漏校或校而末是者,试为补校若干条。录之于次。1、擒名王之禄蠡,卤...  相似文献   

16.
“失来莫怪后到。”(页196)按,“失”当作“先”,字之误也。同页上文:“有七人先来,一人后到。”故此句承之以“先来莫怪后到”,上下呼应也。《董永变文》:“少先父母大恓惶。”(页111)《搜神记》:“今死矣,无罪知复何言。如其当先天下。”(《变文集》页877)二“先”字皆“失”字之误。此“失”“先”二字互讹之证。“限百日之内,有使臣诏来,进一日亡,退一日则伤。”(页196)按,进,早也;退,  相似文献   

17.
东北之有志书,始于元代。元修《一统志》,有《辽阳图志》进呈,惜今己佚。目前学术界公认现存最早的东北地方志为明嘉靖十六年(1537)纂修的《辽东志》,我们认为这一说法值得商榷。去年上半年,经友人的帮助,我们在日本关西大学泊园文库藏书中,发现标有“元戚辅之撰”的《辽东志略》一卷。是书收在元末明初人陶宗仪辑的《说郛》第六十二局中。据《中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有“于”字句、“为”字句、“为……所”句、“见”字句、“被”字句、“吃”字句以及“为”、“见”、“被”、“交”两两结合而构成的综合式等多种。不过前四种被动句式用例甚少,是上古句式的残留;其中“于”字句、“见”字句则因句式间的类化作用而出现了特殊形式,“被”字句结构形式多样化:A、可以带关系语,引进施动者;B、动词后可以带多种性质的宾语;C、动词后可以带多种形式的补语,具有前代所没有的特点,成了被动句的主要形式,另外又出现了“吃”字被动句式的萌芽。这说明,被动句式在唐五代时期已有了很大发展,表现了中近古被动句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中的被动句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敦煌变文是一种用民间俗语写成的,盛行于中唐至宋初的通俗文学作品。它不但在中国俗文学史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而且由于它所使用的语言与当时的口语十分接近,因此,也就成为汉语史研究的一种十分宝贵的材料。自从王重民等六同志将散落在各地的七十八种变文校录汇辑起来,出版了《敦煌变文集》以来,二三十年间,一些语言工作者对敦煌变文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作了不少的研究工作,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就敦煌变文在汉语史研  相似文献   

20.
《苏轼文集》点、校失误举例金诤由孔凡礼先生点、校的《苏轼文集》73卷,是迄今为止收录苏轼散文最全的点校本。该书198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后,已有一些人士指出其点、校的若干失误。因此1990年该书再版时,孔凡礼先生作了一系列订正。但问题仍然不少。笔者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