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尔斯顿在反对“人类中心论”和“生物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中心论”的自然价值论,它充分地体现了人类在其中的地位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罗尔斯顿在自然价值论中对人类采取了“双维度”的定位,既肯定了人类主体在自然中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了生态系统的系统价值高于一切主体性价值。自然价值论对我们在推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参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 ,环境问题已从社会生活问题的边缘走向中心 ,引起人们对自己的主体地位、理性观念深刻的反思。笔者认为 ,断定“人类中心论”是环境恶化的主要思想根源 ,论证依据显得单薄。何况不存在一成不变内涵命题的人类中心论 ,有必要对它进行科学的梳理与界定 ,尤其是要以批判的态度去超越和扬弃建立在近代工业文明——人类强大主体经济王国基础上的人类中心论。当代人类中心论 ,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标 ,旨在实现人的完整本质和需要同自然之多维价值的全面联系  相似文献   

3.
伽里略是近代自然科学创始人之一,他的成就标志着物理科学真正的开端。他倡导了科学实验,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中,运用了理想实验,从此以后,这种方法成为自然科学研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方法。许多科学理论的建立,与它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它对自然科学的作用,并不亚于科学实验。一些著名的科学家对理想实验作了重要的阐述。如马赫认为理想实验是人类“智力水平更高的实验”,是“科学研究最重要的途径”。爱因斯坦和英费尔德以理想实验为线索,论述了物理学前进的历史。可见理想实验是促进自然科学演变的有力杠桿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论与环境伦理学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人类中心论认为,人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环境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这种观点遇到了非人类中心论的挑战。应该承认,作为一种环境伦理学理论,人类中心论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充分的。它为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理由。只有当人们也同时把保护环境理解为人的“自我完善”的一个内在要素、并承认自然存在物的道德地位的时候,自然环境才能从价值的“根”上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5.
“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政治经济的强势地位必然导致这种本位立场,这既是客观结果,同时也是西方学者唯我独尊的主观臆断。凡事适时而生。“中心论”既然出现就有其产生的合理性。我们巡视学术界的发展,历数曾有的定论:太阳中心说、牛顿三大定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今天都已突破。但是,在当时人类的认识水平上,它们都是科学的,或被认作科学的,视野的阈限使然。这些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阶梯的标志。如果说“中心论”是偏狭的、过时的、霸道的、极端的,那么我们定要非此即彼是否无意间正走向另一个极端?文化相对主义,望…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各有其局限性。只有消解“中心论” ,走向“和谐论” ,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 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关系的实质是什么?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思想,我们认为,其实质是二者在发展中的一种内在的相互需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从古代的“合”到近代的“分”在古代,无科学形态的自然科学,它是与哲学浑为一体的,亦即被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体系之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这时主要是凭借朴素的经验、直接的观察和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只是在十六世纪,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问世为标志,自然科学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中,潜藏着一股“世界主义”思潮,既有打破“国家中心论”的较低层次的世界主义,有打破“区域中心论”的较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也有打破“人类中心论”的最高层次的世界主义。世界主义的各种形态,齐备于中国哲学家的头脑中,这在世界哲学史上是不多见的,值得认真发掘。从原有的哲学格局看,西方哲学的视野主体上还是“地球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的,基本上还是以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主。但中国哲学的“世界主义”视野提供给人类一种伟大的智慧:要解决人类的问题,就不能以人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类之外;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就不能以人与人的关系为中心,就必须置身人与人的关系之外;要解决地球的问题,就必须突破“地球中心论”,必须置身地球之外。换言之,不突破“地球中心论”,不突破“人类中心论”,恐怕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不解决物与物的关系问题,恐怕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国哲学中的“世界主义”视野,是打破各种“中心论”的一把利剑;它使中国哲学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痛苦中心论”、“生命中心论”,更不可能产生西方式的“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中对自然科学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值此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他的自然科学观,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无疑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借鉴作用。一早在硝烟弥漫的1941年,毛泽东同志就勉励青年人要“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认为“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在毛泽东同志的关心下,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了,不久,又创建了自然科学院,晋西北地区也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实行科学种田的光华农场也开办起来了。自然科学论其本质是揭示自然界各种物质形态的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服务。而“科学  相似文献   

10.
罗中枢教授关于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并非指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科学,而是指纯粹哲学或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的观点非常独到,但也使人产生了两个疑问:首先,如果“纯粹自然科学”就是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那么,康德为什么在追问“纯粹自然科学是如何可能的?”时,还要把“形而上学作为一种自然倾向是如何可能的?”和“形而上学作为科学是如何可能的?”这两个问题单独提出来?其次,如果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就是一般自然的形而上学,它与一般自然科学或牛顿物理学有何关系?本文试图对罗教授的观点作一补释,从“纯粹理性的建筑术”的角度来理解康德的“纯粹自然科学”,并力图解答上述两个疑问。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指出:“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在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会上的讲话》)。电子计算机科学就是当今人类争取自由的强大武器,它使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产生了一次伟大的革命飞跃。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不同阶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则以人类的劳动工具和认识手段发展的水平作为物的标志。在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劳动工具和认识手段的重大改进,都标志着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2.
馬尔罗的一个最独到之見是看出了美学上的模仿論和史学上的“影响”論之间的关系,并对此两方面同时进行了論争。馬尔罗认为艺术家不是从模仿自然开始,而是从充分发挥其本能开始。他认为历史引起了艺术家的反应,但却对它起不了决定作用。每一个艺术家是根据其自己人格对他所处时代的不同方面作出反应的。他认为在近代艺术影响之下,“一个野蛮的文艺复兴“已成为一种趋势;凡是带有人文主义或优美文明的艺术品都不能使我們感受它的美好,我們悬在光荣地位的都是一些其他的作品。现在被人怀疑的是乐观主义和理性主义,对于科学和进步的信念。弗洛伊德使我們对夢、下意識和性有了新的了解;托馬斯·曼設想了一首综合狄俄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人类夢詩”;卡西拉把从自然科学认識論方面得来的康德哲学范疇扩大到語言和神話的非理性领域;而馬尔罗则竭力证明不論在偶象崇拜中,在猎取人头并加以彩飾作为战利品的活动中……人都是在发扬他的人性。  相似文献   

13.
自然价值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支点之一,也是生态伦理思潮中不同学派争论的焦点之一。对自然价值的不同理解、界定将直接影响到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建构。人类中心论生态伦理学是在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与超越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并不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但强调人具有比其他非人类存在物更高的内在价值,坚持人的主导性地位,主张以维护人类自身的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为价值尺度,对人类实践行为加以限制,人对自然负有间接性的义务。非人类中心主义学者以价值问题为环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类价值中心论,主张将价值审视的目光扩展到非人类存在物。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又经历了动物权利论的自然价值观、生物中心论的自然价值观、生态中心论的自然价值观这一演变,逐渐将自然价价值从生命个体拓展到生态整体乃至整个大自然,从而为人类从更高的道德角度去关怀自然、保护环境提供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面对以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底的西方主流人文社会科学思潮的冲击,马克思主义有必要从学理上予以回应。马克思恩格斯对孔德实证主义的批判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从思想史上看,实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启蒙运动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只不过,孔德的实证主义是对资产阶级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理论呼应,在方法论上强调直观、自然与道德,而马克思恩格斯创设的马克思主义真正继承了启蒙运动的批判精神,辩证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前景,在方法论上强调总体、历史与革命。较之于孔德的实证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的核心要旨体现为:基于“证实”的实证方法展开研究;坚持“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思想家、哲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毛泽东同志对科学技术是颇为重视的,他发表了许多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和深刻见解,表现出了熠熠闪光的思想。下面对此谈点粗浅看法。 一、“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作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人,毛泽东同志对科学技术的作用给予了高度重视。早在1940年延安就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毛泽东是发起人之一。他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然科学是人类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人类为着要在自然界中得到自由,就要用自然科学来了解自然,克服自然和改造自然。”  相似文献   

16.
近来一些报刊展开了“中国古代是否有自然科学”的讨论。存在两种倾向:一种过高地估价中国古代科学的意义,而另一种则否认中国古代有自然科学。一方面,过高地估价中国科学的意义是不妥当的,但另一方面,否认中国古代有自然科学也是难以成立的。这两种观点的共同错误是忽视了科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对性和民族性,把古代科学和现代科学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非典”的突袭 ,由于对它的无知 ,引起了某些畏惧和恐慌 ,如何战胜这种恐惧心理 ,引发了我对真理和信仰、科学与信念的一些思考 ,现写在这里 ,希望与大家共同讨论 ,以增强我们战胜“非典”的信心。“SARS”作为一位不速之客 ,对我们是陌生的 ,在对它认识控制和消灭之前 ,产生一种畏惧、恐慌心理是自然的 ,甚至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战胜“非典”要靠科学 ,但科学是有限的 ,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 ,以有限的科学去把握无限的世界 ,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理性不是万能的 ,世界总有未知的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 ,科学不能完全战胜无知…  相似文献   

18.
自然内在价值是自然中心论确立人对自然应当承负直接道德义务的理论内核。以无人参照为主要特征,对自然内在价值理论上的合理性质疑经常导向为实践上的有效性怀疑,即无人参照的自然内在价值如何推导出有人的道德义务?由于自然内在价值论拒斥保护自然的唯人目的论,对自然内在价值的有效性回答实则是在康德道义论范畴下做出伦理信念的规范性处理,以便将自然内在价值与人伦内在必然关联起来。在此目标下,自然内在价值的“无人参照”不等同于去人化的无人在场,而是去人类中心的以人为基础的伦理在场。在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权益冲突问题上,对自然承负直接道德义务的伦理要求指向的是自然福祉的优先考量,这在突出种际正义的同时却在道德形式与道德内容上存有回避现实人际正义的弊端,从而限制了自然内在价值作为一种伦理信念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中心论认为,人只对人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环境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这种观点遇到了非人类中心论的挑战.作为一种环境伦理学理论,人类中心论是必要的,但是不充分的.它为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理由.深层生态学的发展是环境伦理学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只有当人们也同时把保护环境理解为人的"自我完善"的一个内在要素、并承认自然存在物的道德地位的时候,自然环境才能从价值的根上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以人类自身为研究的出发点,却不以人为中心;又以生态学知识为基础,却不以自然为中心,透过生态科学对自然整体的了解,重新审视人类的命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的事实,得出人对自然的正确态度是与自然协调而不是破坏自然的结论,基于这种认识来思考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及环境问题,分析批判了当今环境伦理学界存在的“人类中心论”与“生态中心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