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正在遭遇后现代思潮的挑战与冲击.雅克·德里达通过<马克思的幽灵>的本文书写将这一对接与遭遇成为令世人瞩目的现实.本文认为后现代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重构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其解构思维对于打破以往僵化教条式的理解方式具有重要价值,对马克思本文"后现代意蕴"的发现式读解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另一方面,德里达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式解读也具有否定性后现代主义所共有的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的特征,应当加以否弃.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视野应当在超越后现代主义地平线的基础上,重建现代性.重建的哲学范式,当为交往实践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公孙弘是西汉第一位拜相封侯的儒者.但史家认为,他曲学阿世、从谀人君、阳善阴恶的人格无所取.实际上,公孙弘的人格是"曲"与"直"的悖立整合.他有从谀承意的一下面,亦有正言直谏的一面;有曲学阿世的一面,亦有坚持儒家之道的一面.这悖立的两面整合在一起,使"曲"与"直"皆具有一定的限度而保持回旋的空间,不"曲"到极处而弯,亦不"直"到极处而断.由此,公孙弘既受到武帝的重用而拜相封侯,又受到儒林学士的敬重、追慕.公孙弘第二次对策在元光元年,他著<功令>而置博士弟子员在元朔二三年间.  相似文献   

3.
徐锴的语言文字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唐徐锴的语言文字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徐锴尊崇许慎<说文解字>;尊许慎"六书说"而不囿于许说;求索字义,既因形求义,也因声求义;解释字义,既用古语,也用今语;区分古今字;字义分本义、别义、引申义.徐锴的语言文字观,既有其正确的、对后人有积极影响的一面,又有其不足的、对后人有消极影响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以机械论为形上基础的现代性科学,因崇尚二元论、还原论和终极粒子的实在性而使自然"祛魅"了.<后现代科学>依据科学自身的发展,以强调内在联系、意义世界和习性进化等揭示出现代性科学范式的后现代转向.这种让世界"返魅"的科学及其淹渗其中的有机整体论,不仅有其历史渊源和科学依据,而且符合科学发展整体走向的要求.尤其是后现代科学所倡导的生态思想和身份意识对于纠偏我与他者、事实与价值、物役与伦理的对立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律疏议>在词汇上有如下特点一般意义的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与后代语词词形相同而意义有别;词语他书不太常见;一些语词在<唐律疏议>中的出现远早于一般所引.因而<唐律疏议>在唐代词汇研究上具有不应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没有戏剧的矛盾冲突就没有<雷雨>,没有性格的矛盾冲突也就没有周朴园.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受过西式教育的"人"他有至情至性的一面,作为一个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资本家、一个封建家长他的阶级属性又决定他有自私冷酷伪善的一面,他的性格是复杂的,也是真实的,是不同于其他人的"这一个",是自私冷酷真性情.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拧巴"--后现代小说的必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晓勤 《江淮论坛》2005,(1):113-118
戴维·洛奇的小说艺术表现了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必然模式.它与出现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爱你两周半>、<手机>异工同曲,又有着明显的文化相异.分析东西方后现代小说的异同是本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老子>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代表了中西方哲学最显著的成就,也是中西方思维方式最为突出的体现者.从本体论的角度来考察<老子>之"道"与基督教之"上帝"在思维方式与境界论上的异同,并重点从<老子>"道"的内涵"道"、"无"、"有"之关联与基督教"上帝"的"圣父"、"圣灵"、"圣子"三位一体"之关联的层面,探讨两者在价值、本体和终极意义上所存在的联系与区别,以期说明两者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鲍姆笔下的后现代思潮--读《极端的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芃 《学术研究》2001,(8):85-92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历史学家,不能回避时代提出的问题.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这部反映20世纪世界历史的著作中分析了后现代思潮在科学、思维方式、艺术以及人们社会观念上的表现.尽管他对泛后现代主义的作法持否定态度,但他认同世界进入了与现代社会不同的后现代社会,他本人也具有后现代主义情绪.文章认为,他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写作的理论前提经历了从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赞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二分法,到现代和后现代划分这样几个时期,这实际上是后现代思潮在他历史观念上的反映.但他始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是与<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一致的,二者都是后现代对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10.
袁进 《社会科学》2005,1(4):112-118
今天的读者已经很难想象,<花月痕>曾经是中国最有影响的小说之一,其地位一度甚至在<红楼梦>之上.作为一部章回小说,<花月痕>作过许多探索,曾经是民初最为人们推崇的小说,在人物的意义,对社会的批判、悲剧意识、语言等方面起过重要影响.它所具有的过渡形态和超前的特征,开启了民初一代小说创作之风气."五四"之后,衡量文学的价值标准发生了变化,其原有的特色已不能符合后来社会文化转型的需要,<花月痕>也就逐渐被边缘化而淡出文学舞台.但就探寻文学批评价值标准和欣赏趣味的演变来说,它在中国文学史中有其不能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自然之道"的深层生态学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学者认为,主张"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是当代深层生态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事实上在中国道家的学统中本身就存在着一种"自然之道"的深层生态学.这种东方古老的深层生态学有别于西方后现代的深层生态学,它植根于中国农业文明的深厚土壤,有着自身特定的文化传统内涵,为当代人类战胜日益加剧的生态危机提供了独特的思想识度.道家的这种"自然之道"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时期的<老子>、<庄子>、战国晚期的<吕氏春秋>和汉初的<淮南子>等著作中.  相似文献   

12.
<新青年>的价值并不在于它提倡"民主"与"科学",而在于它激烈的"伦理革命"和"文学革命",这二者固然与"民主"与"科学"有着密切关系,但毕竟是两个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当我们将"民主"与"科学"看作<新青年>的主旨时,事实上误解了这份刊物,同时也低估了它在文化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卢毅 《人文杂志》2004,(1):39-44
五四时期,在北大内部发生了一场<国故>与<新潮>之争.在这场论争中,论争双方既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同时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双方都开始萌发了某种"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意识,而这对胡适显然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正是在此基础上,胡适经过自觉的总结,撰写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系统完整地揭櫫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口号,提纲挈领地阐明了"整理国故"的宗旨.缘是,"整理国故运动"得以骎骎而起.  相似文献   

14.
从费孝通的乡土理论看《白鹿原》 的乡土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文学是建构在乡土的特性之上,基于乡土的特性而展开的,乡土文学往往不自觉地成为了一种乡土社会学的参照和佐证.因此,以费孝通<乡土中国>作为社会学参照背景,分别从人们的恋土根性、乡村权力的行使方式以及乡土风情形成的根源和显现等多个层面对<白鹿原>中所体现出的极为典型的"乡土"特性进行综合分析,自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晁福林 《学术界》2001,(6):186-189
<庄子>的<寓言>一篇与其前面的<外物>篇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其沿着言意之辨的思路所进行的论析,具有重要意义.其所云的"受才乎大本",指人的躯体为天地所生,但人须待灵魂附体,才算真正有了生命,此即其所谓的"复灵以生"之意.庄子引述孔子之语说明若要使人心服口服,靠各种"言"都是不行的,而必须靠阐明大道的"意".<外物>篇所提出的"得意忘言"的命题,在<寓言>篇中得到进一步阐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反思,揭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的实质是理性与价值之争、功利与意义之争、理性与非理性之争.现代与后现代社会都是否定对方而单向发展了,致使社会存在严重缺陷.所以要超越现代理性与后现代非理性的二元对立,这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知识分子的理想人格--《论语》理想人格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入研究<论语>文本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而是"君子"."君子",既是孔子<论语>言说的主体,也是孔子<论语>的理想人格追求.而"君子"作为一种区别于"圣人"人格的理想人格类型,主要相对于知识分子而言.知识分子人格问题的提出,既与知识分子阶层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崛起有关,又与对其作为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中坚力量的充分显现有关.君子人格的理想构建,既基于对"礼"的合理性与"仁"的主体性的价值认同,又是对通过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使知识分子在思想和行动上达到对"礼"的自觉维护的一种预期.立足于现实性生活实践,完成对君子人格的模式设计和对知识分子的现实人格的价值提升,既是孔子<论语>思想的基本点和着力点,也是其所以能够引领儒家乃至中国思想文化和民族精神前进方向的深层原因.科学地继承孔子人格理论的合理内核,发扬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始终保持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崇高追求,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涧 《江汉论坛》2005,1(8):118-121
从探讨<子夜>的主人公吴荪甫的命运入手,从文本分析的角度,细致剖析民族资本家所面临的历史困境,是一个有意义的话题.从小说这一"小本文"来看,封建势力、工农暴动以及以买办资本家为代表的帝国主义,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程度地威胁到吴荪甫的事业,但就实际的效果而言,这些尚不足以致他于死地.吴荪甫最终"惨败"的结局更多地取决于当时的文化语境.这个由作者、读者、世界组成的社会性"巨型本文"构成了一种潜在的权力话语,决定性地影响了小说<子夜>的文化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迟维维 《河北学刊》2003,23(6):141-145
所谓"第六代",是指活跃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批年轻的电影人.他们在电影艺术上大胆地进行先锋探索和试验,并从当下的社会现实出发,通过电影语言来阐释他们的生命体验和人性关怀.本文结合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文化语境--全球化/后现代/后殖民的多重交织,通过对"第六代"电影个案<苏州河>(娄烨,1997年)的文本解读,进而对"第六代"电影作品从整体上进行后现代性分析,以进一步阐释中国90年代的社会文化结构及中国电影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许成安 《学术界》2001,(6):110-1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丁建中等人在<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一书中对马克思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提出了挑战.不过通读该书我们发现,该书作者对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的理解是非常肤浅的,他们其实是在曲解马克思原意的基础上就草率地向马克思及其价值理论发难的;而且他对于自己的所谓"新理论"也缺乏小心而细致的论证;该书中甚至还存在很多常识性的错误.可以说,<新价值论与产权改革>是一本理论错误、逻辑混乱、文字粗糙的低劣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