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萨都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他的诗来奠定的,但他留下的数量不多的词同样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评价萨都剌及其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结合萨都剌的生平和思想,对其词做些肤浅探讨。 (一) 鲁迅先生曾认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这无疑也是我们今天评价古人应予注意的。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2.
:萨都剌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回族文学的“鼻祖”。元代是回回民族的形成期 ,也是回族文学的形成期。萨都剌以他丰厚的诗作 ,过人的才思 ,刚柔相济的风格独占元代文学的鳌头。萨都剌的诗在元代就有着极高的声誉 ,在元诗由宋返唐的进程中 ,萨都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辽金元三朝诗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历史背景下发展的,是中国韵体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环节,显示了独特的风貌和魅力,有一定的历史贡献。辽诗以圣宗即位为断,分为前后二期。金诗经历了前、中、后三个发展时期,尤以金、元易代之际为繁盛,出现了彪炳千载的艺术大师元好问。元诗发展大体与蒙古统一北方、统一全国和元明鼎革的历史进程相对应。早期的北方诗人群、一统后的元诗四家、衔接中、后二期的萨都剌和易代之际铁崖诗派领袖杨维桢等一大批诗人是镶嵌于元诗史上的明珠。元诗为题画诗、边塞诗、竹枝词、宫词、奁体诗、咏物诗等部类都提供了新的基质。元代北方民族诗人群体的出现也成为引人瞩目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萨都刺的诗歌与元代宗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萨都剌的诗歌中 ,有 180余首涉及元代宗教及其人物。从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到 ,在蒙元统治者包容优待的宗教政策扶持下 ,诸宗教在与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中得以传播发展 ,以及释道著名宗教人物的活动。与此同时 ,由于身处在元代社会的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之中 ,加之出身于答失蛮 ,受到穆斯林家庭的熏陶 ,因而萨都剌对宗教带有特殊的情感。在其宦游中 ,所到之处无不遍览寺观 ,并与释道大师过从唱酬。这种自觉地接触了解诸宗教 ,对萨都剌的思想造成深刻的影响。而在诗歌创作上 ,既丰富了萨诗的内容和形式 ,也对其“别开生面”的诗风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萨都剌的边塞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都剌“别开生面”的边塞诗歌 ,与诗人生活的时代、地理与社会环境 ,以及族别、家世和履历诸背景材料密切相关。诗人从同情人民疾苦 ,关心国家命运出发所表现的反战态度 ,在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关系复杂纷纭的时代对民族冲突所持有的正确认识 ,成为萨都剌诗作的主要思想内容。在表现手法上 ,萨都剌的边塞诗也兼塞北南疆的风物意象 ,富于浓郁鲜明的民族色彩和“雄浑清雅 ,兴寄高远”等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 ,开拓了中国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他是元代少数民族杰出的诗词作家,700多年来备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受到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关注,深受我国古典文学研究者的重视,还“因为萨都拉(即萨都剌)是一位少数民族写汉诗的诗人,所以他的成就更加值得注目”(《雁门集前  相似文献   

7.
萨都剌是元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在解放后的元代文学研究中,萨都剌也是最受注意的一个作家。但由于《元史》没有为他立传,后世也没有发现他的碑志墓铭,所以有关他的生平,后代史传颇多讹误。这种情况,无疑影响了有关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一九七九年,张旭光先生发表了《萨都剌生平仕履考辨》一文,考证了萨都剌生平的主要经历。此后,学术界陆续出现了一些考证文章,将萨都剌生平的研究工作大大推进了一步。可以认为,通过这些考证,萨都剌生平的主要面貌,大致已经清楚了。但诸家的  相似文献   

8.
古代回族作家研究,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显得比较薄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古代回族文学研究出现了向广度和深度开拓的新形势,古代回族作家研究也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一些研究者已注意到古代回族作家的特殊性,开始对部分作家、作品,做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 一、萨都剌研究 30多年来,研究萨都剌在古代少数民族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评价到总体综合分析的过程。迄今为止,这个研究过程仍在继续发展。由于萨都剌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论者所持的研究方法、评价尺度  相似文献   

9.
明人在传统的唐宋诗之争中加入元诗,形成了唐宋元三朝诗合论。三朝争论的焦点是宋元之比较,出现了元诗过宋论、宋诗过元论和宋元无诗论。由此可见明人诗歌取法的逐渐凝定和诗学风尚的日益变迁。  相似文献   

10.
萨都剌是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七百多首诗词,其中词作虽然不多,但颇有影响,以至后人推崇他为“有元一代词人之冠”。萨都剌诗词中出现的大量描写色彩的词语,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可谓是“诗中有画”。文章从萨都剌数量虽少但却充满色彩感的词作之中,初步探讨萨都剌作品的色彩艺术。  相似文献   

11.
论萨都剌词     
萨都剌是在元代多元文化互相渗透影响的文化背景下涌现出的一位卓有成就的回族作家。其词上承苏轼、辛弃疾优良传统 ,形成雄奇豪迈、刚健质朴的词风 ;其怀古词所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和兴废之感构成词作的思想精髓 ;隶事用典、融化诗句以及锤炼字句是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研究萨都剌词 ,对于把握宋以后词的发展变化 ,全面客观地评价萨都剌的创作 ,进一步认识汉文化对他族文化的亲和力与融合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文学是由汉族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共同构成的。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文学是不完整的。神话、英雄史诗、叙事长诗是少数民族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曹雪芹、萨都拉、李贽、文康、纳兰性德以及老舍、沈从文、萧乾、舒群、端木蕻良等不同时代的少数民族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朱德诗词及相关问题研究经历了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朱德早年组建诗社、朱德以诗会友、朱德诗词作品的研究等方面,今后必须增强朱德诗词研究的整体观念,对朱德诗词进行革命性、历史性、艺术性相结合的立体研究,继续搜集和整理朱德的诗词作品,强化朱德诗词及相关问题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4.
元代文人萨都剌的咏史怀古词表现了人生如寄的深沉感慨,具有浅直流丽的风格。其词兼取元曲的内力饱满和宋词的余韵深味,形成了独具个性的特色,在宋词与元曲的同题材作品中居于关联前后、融合二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排律研究的成果与排律创作主体人数和作品数量极不相称,可以说,排律研究基本上处于荒漠化状态。《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卷)》之出,极大地填补了排律研究的空白,并为后来者导夫先路。是书构架庞大严谨、资料宏富翔实,文风朴质健朗,颇有"所向无空阔"之气度。而其移步换形,为唐代文学研究开疆拓土的学术启示则更具深刻的学理价值。本文仅就阅读此书的感受来论证沈文凡教授《排律文献学研究(明代卷)》筚路樵轮,泽被学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宓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宽阔,涉及范围很广,在诸如新人文主义、西方文化与西方文学的译介、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研究、诗歌创作与鉴赏理论、外国诗学与诗歌翻译等多个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对吴宓的学术性文章概况、文学创作概况、出版的专著概况及未刊文章等方面进行系统客观的分析与述评,无论对于吴宓学术还是对于中国的学术发展,都是一项极有价值和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清代思想家魏源的诗文创作早已为世人所肯定,特别是他的山水诗歌更受到研究者的注目。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魏源所处的特定时代、他本人的特殊个性以及对山水诗的贡献等几个方面,从他的山水诗歌创作入手进行再次的探讨,力求更真切地了解魏源与他的山水诗歌。  相似文献   

18.
晚唐五代是诗僧文学理论创作的兴盛期,诗僧们认识到作诗与禅悟的种种相通之处,并开创了“以禅喻诗”的道路,这一手法可细分为以禅评诗、以禅拟诗、以禅参诗、以禅论诗四种。他们在句法理论方面的探讨仍在继续,但更多精力投入到了语言层面的探讨上,注重字句推敲,出现了大量“一字师”的故事,并提出“诗眼”观念;他们的诗格类著作,在体例方面也有不少的创新,为宋人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代诗人边连宝著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连宝为清代北方著名诗人,其诗歌创作及诗学思想在清代中期都独成一家。边连宝一生著述颇丰,除诗、文集外,还有诗话、诗文选本以及史部著作,今传世多为稿本、抄本。边连宝著述的搜集与整理,对研究清代北方诗学与诗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刘禹锡《竹枝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考订刘禹锡两组民歌体诗《竹枝词》的写作时间,并知人论世地分析诗人这两组诗歌的创作动机是效法屈原,为民歌手代笔,表现民间劳动生活、恋情。它们在内容上着意表现生活美,在中唐与众不同;又从民同汲取创作营养,独具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的艺术优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