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出菇前的管理1、定植前:播种后温度控制在20℃以上,最适宜24-27℃, 一般24小时后开始萌发,长出白色菌丝,从这时开始,要求遮光培养。3天后菌丝开始向四周延伸,此时如料温超过20℃,杂菌也随着孳生。如果发现科面出现粗细、长短不整齐,白色稀疏的绒毛菌丝,棉籽壳培养料发黑和有一股酸臭味,就是污染了毛霉和根霉,应尽快阵温,揭开薄膜多通风, 并在床面撒石灰粉,改变PH值,消除杂菌。  相似文献   

2.
试验和推广应用的结果表明,用膨化谷壳粉与棉籽壳、玉米芯、木屑作培养料,按10~20:20~30:20~30:20~30的比例混合栽培毛木耳,风干耳率达20.00%~24.85%,烘干耳生物学效率(BE%)为18.00%~19.86%,与棉籽壳、玉米芯、木屑按1:1:1的比例混合的常规配方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干耳产量高,优质耳片率高,料成本可降低0.10~0.20元/袋,经济效益提高0.15元/袋。表明可以选用膨化谷壳作为商业化栽培毛木耳的一种主要原料。商业化栽培毛木耳的培养料不需添加有机氮源,如玉米粉、麸皮、米糠等;亦可不加磷肥、石膏、碳酸钙等无机肥料。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涪陵市世忠办事处高家村九社青年、著名种菇能手梁明均,对蘑菇线虫病的识别及防治,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一)识别:1、外观。(1)料层:培养料表面全部湿、黑、粘、松、蘑菇菌丝萎缩或消失,嗅时有臭味;(2)土层:覆土层菌丝萎缩或消灭,或只剩少许弱的菌丝,与土层接触的料面菌丝亦大部分消失,而深层处菌丝仍很浓白粗壮;  相似文献   

4.
要选用高温型菌种,如侧五、白黄侧耳、NP、凤尾菇等。要求三层料三层菌种,用种量以相当于培养料的20—30%为好,培养料厚度不要超过6厘米。人手、工具、盛菌种的容器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菌床底面要撒石灰粉消毒,培养料对水中要多加多菌灵,5%的多菌灵0.5千克兑水250千克降低为对水150千克,以增加消毒效果。播种后即最上面撒一层菌种后,要撒薄薄一层石灰粉,以免杂菌感染。夏季栽培平菇,室内栽培者砖瓦墙不如土墙草房子好,同时要安装纱门,以免小虫钻入菌褶内,影响食用质量;室外栽培应选择阴凉,靠近水源,但又不低洼受涝之处,如树林、竹林…  相似文献   

5.
AAM 具有强烈杀菌力,在培养料中很容易被中和而无残留,对人体无害,因而在食用菌生产中可广泛用于消毒、灭菌,替代甲醛等常用药物。试验表明:AAM 能杀死细菌、霉菌等杂菌;浸洗种瓶和栽培袋开放式接平菇,污染率<5%;熏蒸接种室(箱)接种成功率>97%;在原栽培种料.中加入少量可缩短灭菌时间。用2~10‰处理培养料,进行生料箱、床栽平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王秀才 《小康生活》2005,(10):16-17
营养平菇是一种腐生真菌,其营养主要是碳素和氮素,如葡萄糖、蔗糖、木质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尿素等。在培养料中的碳氮比(C/N)是否恰当,会影响平菇的生长发育,菌丝生长阶段,C/N以20:1为宜,子实体发育阶段,以30—40:1为好。另外,矿物质等无机盐和维生素B、C、D等,虽然平菇菌丝需要量不多,但都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钙能促进平菇子实体的形成,调节培养料的酸碱度。磷是构成平菇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维生素B能调节和维持平菇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当一些培养料如麦秸、  相似文献   

7.
李宁 《小康生活》2005,(6):24-24
准备菌种 鸡腿菇菌种培养料的配方为:木屑77.5%、粉碎的豆秸10%、麸皮10%、石膏粉1%、糖1%、石灰0.5%。配好料、加水(含水量为65%)搅拌均匀后,装入瓶或聚丙烯袋(长17—18厘米、宽33厘米)中,先用高压蒸汽灭菌1.5-2小时,或在常压下灭菌6—8小时,然后取出瓶或袋,待料温降至30℃以下时进行接种(无菌操作)。接好种后置于24-27℃的条件下培养,待菌丝长满后即为菌种。  相似文献   

8.
平菇不仅具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也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用茄子杆、棉籽壳料替代部分木屑栽培平菇,不仅降低栽培成本,使得当地被遗弃的资源得到利用,而且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本实验以传统培养料木屑作为对照组,用茄子杆、棉籽壳料替代部分木屑,配制不同比例,设5个实验组,每组又设5个重复进行了栽培实验。结果显示D组栽培得的平菇明显优于其它组,其生物转化率最大,达到了98.80%,远大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古田县科协为民食用菌场陈为平场长、精心研究、反复试验、利用种过银耳的废料(又叫菌糠),配合稻草、牛粪、通过发酵或培养料。利用蘑菇房的休用期,在菇床上堆料接种姬桧茸40平方米,获得成功。9月上旬进入采收,共收成鲜姬松茸213公斤,平均每平方米产菇高达5.3公斤,创高产首例。姬松茸又  相似文献   

10.
据测定,花生壳中各项营养含量指数均高于棉壳中的含量指数,因此利用花生壳作培养料栽培平菇,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现简要介绍其生产技术:(一)原料。将花生壳用饲料粉碎机粉碎,每100公斤花生壳加麸皮5公斤,磷肥和石灰粉各2公斤,加水160~180公斤,拌匀待用。(二)发酵。以100公斤的料堆成一堆,用直径4~5厘米木棒从顶中央至底打一通气孔,  相似文献   

11.
针对碗形海蜇皮切丝加工中工人劳动强度大、切丝效率和成品率低等问题,提出了碗形海蜇皮自动切丝机。采用链传动结构带动盛料盘运动,完成自动进给上料。设计了螺旋切刀结构,切刀刀刃线为空间非等距螺旋线;设计与螺旋切刀相配合的脱料盘,实现了一次上下运动完成切丝与脱料作业。运用UG软件构建碗形海蜇皮自动切丝机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运动仿真,结果表明并无干涉现象。碗形海蜇皮自动切丝机实验样机的试制及投产,表明该设计切丝效果良好,工作效率和成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一)分层取料:取用青贮饲料时,要从窖的一端开始,按一定的厚度,自表面一层一层地往下取,使青贮饲料始终保持一个平面,切忌由一处挖洞掏取。(二)注意取料数量:每次取料数量以够饲喂一天为宜,家畜每天吃多少料就取多少料,不要一次取料长期饲喂,引起饲料腐烂变质。  相似文献   

13.
大蒜经过脱臭处理,再配入各种营养成份,便可制成无臭蒜素饮料。其方法如下:一、原料搭配:干净无病虫害的大蒜占总料20%;40度以上的白酒占总原料60%;鸡蛋黄占总料5%;芝麻占总料5%;蜂蜜占总料10%。二、制作方法:将大蒜捣成蒜泥,添加蛋黄后搅拌均匀,用文火焙干,切不可焙焦,然后研成粉  相似文献   

14.
唐代官员的俸禄包括官禄、俸料钱、职田和禄力四项。唐代后期俸禄制度屡有变动,且相对复杂。俸料钱变动最大且最为复杂,其余三项基本沿袭唐代前期,变化较少。俸料钱主要有大历制、贞元制、元和制、会昌制,俸钱数额、发放依据都在发生变化。从唐代俸禄制度各项内容入手,重点分析唐代后期俸料钱的演变,尤其是使职官的月俸情况,可以发现唐代后期月俸额高于唐前期,但极不稳定,使职官的月俸极为丰厚。学界普遍认为的唐代后期京官俸禄薄,外官俸禄厚的观点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5.
白环柄菇是最新驯化栽培成功的一种新型食用菌和观赏菌。选用棉籽壳、草粉、牛粪粉、麸皮为栽培的培养料进行了 2 8个配方试验 ,结果表明 ,适宜白环柄菇子实体生长的原料为以适当比例配合的草粉、牛粪粉和麸皮。同时分析了子实体产量与培养料的含氮量、子实体干重与菌柄长度、菌柄生长长度与时间的动态关系。白环柄菇饲喂小白兔无毒  相似文献   

16.
三十烷醇对平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十烷醇是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的三十烷醇对平菇菌丝生长和全生料拌料栽培实验结果表明:0.1—1.5mg/L浓度三十烷醇能明显促进菌丝萌发和生长,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减少杂菌污染,每千克培养料添加0.5—1.0mg三十烷醇能使平菇生物学效率提高近60%。因此,添加适当浓度的三十烷醇在平菇菌种生产和生料栽培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丁亚军 《小康生活》2005,(12):25-25
干乳期 指停止挤奶到分娩前15天这一段时间。一般干乳期为60-75天。干乳期奶牛的能量和蛋白质需要比其它阶段都低,应控制精料、多汁料喂量,日粮以粗饲料为主,多喂优质干草,精粗料比为1:4,粗纤维含量不少于20%,同时应补喂矿物质、食盐等,禁喂甜菜渣。  相似文献   

18.
葡萄枝培养料栽培黑木耳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皖北葡萄产区黑木耳栽培过程中,不同葡萄枝屑培养料配方对黑木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培养料对黑木耳的菌丝生长速度和生长势、生育期、产量及生物学效率等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60%葡萄枝屑+18%玉米芯配方效果最好。该配方培养料的菌丝生长势最强,子实体形态最佳,产量最高;且在主料中添加玉米粉,菌丝生长健壮,原基形成快,菇耳产量及商品率高。  相似文献   

19.
膨化谷壳粉是一种优质的新型食用菌培养料。试验表明,用膨化谷壳和棉籽壳按1:2~1:1的比例混合栽培金针菇,鲜菇生物学效率可达110%左右,棉籽壳为主料的BE%为80%左右,但混合杂木屑以后子实体产量很低、质量较差,不宜用杂木屑或纯膨化谷壳粉进行金针菇的商业栽培。  相似文献   

20.
草粉饲料由来已久,糖化青贮氨化等方法虽然能改变粗料的适口性,但消化利用率低,难于增加和提高营养成份。本技术弥补了这一缺憾,可以使草粉粗料富含菌体蛋白,节粮增重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一、制作方法。选无腐烂、无污染的稻草,玉米叶、甘薯蔓、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