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金融衍生品中,场外互换衍生品交易的不透明性和高风险性是危及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后美国新的监管立法初步确立了中央集中清算、保证金和报告为核心的监管制度,这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市场效率、降低系统性风险,但是在清算所的制度建设和风险控制方面仍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可以此为鉴,完善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有效地控制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风险,既是国际化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所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对企业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测评的意义、程序及市场风险测评方法进行了阐述。企业要建立企业风险测评机构、制定金融衍生品投资的风险标准及排列相应的风险等级。金融衍生工具风险测评的一般方法包括灵敏度分析法、VaR分析法及方差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金融衍生品的定义、特点、功能和风险方面的解析及对美国金融危机根源的探析,阐明了金融衍生品不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和完善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衍生品交易与商业银行绩效——基于美国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8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2005年第2季度-2008年第3季度的面板数据,建立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考察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商业银行收益和风险的影响,在对银行持有衍生品头寸目的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整体上、分类样本以及次贷危机前后金融衍生品交易行为对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收益和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上非交易衍生品面值规模越大.银行的收益越大,但增加了银行的整体风险;相对于主导型银行,参与型银行可能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美国银行控股公司在次贷危机前相对于危机后持有更多的衍生品投机头寸,从而增大了自身的系统风险;商业银行使用金融衍生品行为是一柄双刃剑,如果商业银行严格利用金融衍生品对冲基础资产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利用对银行而言也许是一种有益的管理尝试,但是如果商业银行过多地用金融衍生品进行投机以获取较高的收益,金融衍生品的利用会导致银行整体风险的上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次贷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金融衍生品所扮演的角色反思分析,再结合中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缓慢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发展金融衍生品应吸取的教训及对策,主要包括——风险成本内在化,完善风险定价机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意识,优化信贷资产,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首先,本文介绍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及风险类型,然后根据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实际情况,结合"中航油"事件的发生原因,指出我国金融衍生品交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的建议,并对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方式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也谈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控制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国有企业衍生品交易亏损所衍生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套期保值巨额亏损,从形成原因上来说,主要归咎于公司内控失败和监管当局监管不当,具体表现为内控制度形同虚设、投资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个人权力缺乏制约、对金融产品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人才等。在当今变化无常的国际贸易市场上,国有企业应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制;国家监管当局应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引导企业金融衍生品的投资行为,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在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关历史原因及其自身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控制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全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衍生品风险,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吸收国外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指出了现行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联系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控制和防范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金融风险管理的新挑战及次贷危机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先智 《管理评论》2009,21(3):19-25,106
本文从实践角度讨论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所面临的信贷危机以及未来经济之不确定性的挑战:金融衍生品之估价与风险的问题。本文的重点研究是关于管理风险的市场风险衡量原则和所面临的挑战。然后结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7号(SFAS157/IFRS7)“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中的关键概念“不履行风险”与“交易对手风险”以及相对应的市场风险概念与信贷风险因子,讨论衍生品价值计量及相应对冲帐户的挑战。最后简要论述市场风险管理及相关对冲避险策略,并建议采取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孙思 《管理与财富》2008,(11):20-20
股指期货的推出给证券公司带来了机遇和风险,而证券公司开展金融衍生品的时候需要把风险控制放在首位,并且需要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和配套的组织结构,确保能够有效运转。另外由于证券市场是不断波动的,金融衍生品价格随时会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本文分析并提出了证券公司建立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系统的三个要素:组织结构、风险管理过程和内部控制程序,从而提出了比较完善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金融衍生品对企业现金流波动风险的影响机制与效应,以我国沪深A股2015~2018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Heckman两阶段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品降低了现金流波动风险;当经营风险大、信息不对称程度高以及代理冲突严重时,其降低幅度更高,揭示出金融衍生品的主体需求和效应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外汇衍生品和商品衍生品发挥了降低现金流波动风险的作用,而利率衍生品的效应不显著;金融衍生品加剧了特质风险但对系统性风险无显著作用,并且对公司价值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金融衍生品又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文章重新探讨了有关金融产品的若干问题,并针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衍生品尽管具有风险转移的功能,但同时也因外部性、垄断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存在而呈现出各种风险,只有深入了解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及其特征,并在宏观、微观方面做好立法规范,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风险监管制度和监管体系,采取恰当的风险管理,才能有效的防范金融衍生品自身运行的风险,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罪与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这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最大灾难是世界经济的深度衰退和全球财富的无情蒸发,那么危机让人类所产生的最大收获就是对于现行制度安排和经济行为作出深刻反思和合规矫正。正是如此,从限制金融衍生品交易,到彻查高盛"欺诈门",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的新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是全球虚拟经济过分膨胀的结果,也是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市场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际金融市场体系主要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构成。金融合约是金融衍生品的本质属性,一种或多种基础资产或指数决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从微观角度看,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功能,包括避免市场风险、发现经济信息的变化、建立最新投资组合等;  相似文献   

17.
信用衍生品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作用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信用衍生品(credit derivatives)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规避信用风险的新型金融衍生工具。它在保留资产的前提下,将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提供风险转移机制,使得信用风险管理第一次拥有了和市场风险管理同样的对冲手段,从根本上改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传统特征。根据英国银行家协会(BBA)的报告,2002年全球信用衍生品交易已经达到  相似文献   

18.
韩潇 《管理与财富》2009,(9):11-11,10
美国“次债危机”引致的金融危机同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品等金融创新的滥用有莫大关系,但也应看到,资产证券化有效地将商业银行的风险转移到其他金融机构,使得美国的商业银行大多幸存下来。本文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积极意义,研究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全面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角度逐步剖析了中航油事件发生的根源与过程,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国有海外资产的有效监管及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同年多家国企爆出因投资金融衍生品失败而发生巨额亏损,2009年3月国资委提出方案限制国有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于是一些专家学者担忧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会导致中国经济受损.中国要不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当前重要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给中美两国带来的灾难,重点分析了国企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失败的原因.其次,从金融衍生品的特性出发,指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必要性并介绍金融衍生产品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最后,根据东航等国企投资失败以及美国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