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天性使然,女性在理财方面通常较重视规避风险。此外,对于女性而言,结婚与否、生育与否对其理财的影响也很大。她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理财需求,因此制订理财规划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未婚女性储蓄为主建议未婚女性以货币基金投资为主,同时根据自己的情况购买一些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例如,近段  相似文献   

2.
王安石在北宋神家时期以理财为中、主持变法。他在“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思想指导下,颁布了诸如免役法、青苗法等等‘’富国理财”之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此,王安石的反对派首领司马光曾与王安石有过一段争论:司马光以为,‘’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算放,以尽民财,如此则百姓穷困,流离为盗,岂国家之利耶!”王安石则说:’‘此非善理购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①又说:“富其家者资之国,富其国者资之天下,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O王安石声然给人们一种激进的生产发股论者形象,与司马光的保守言论形成鲜…  相似文献   

3.
论陈焕章对孔子“理财”思想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氏具有进士和“洋博士”双重学衔,这种特殊的身份认同使他在重建传统儒学时选择了与时人不同的思路。他用近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对儒学进行现代诠释,强调了素被忽略的孔子学说中“理财”的内容,发明了“孔门理财学”,用时人的话来说,“实于孔教中开一新学派”,其思想对于理解儒学的现代转型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古代的理财教育中国古代的理财投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期,应当说还是走在前面的。远在春秋时期,可以说就已形成了颇具雏形的一整套的理财理论。当时的越国大夫范蠡“归隐山林”、从事经商活动后,运用“计然之策”指导其商业经营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十九年中三致千金,成为天下富翁。“计然之策”就是这样的理论。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家管理粮食市场的办法,称为“治国之道”,一部分是关于私人经商致富的理论原则,称为“积著之理”。作为其经商理财经验总结的“经商理财十八则”:“生意要勤快,切勿懒惰,懒惰则百事废…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散文写作领域里,极少留下女性的足迹。传统的散文观念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地位,都导致女性对这种文体的疏离。直至本世纪初,这种与女性隔绝了两千多年的文体才随着“五四”思想解放的钟声出现并开始成长起来。“五四”时期女性散文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因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女性作家群,“五四”“人的发现”与“女性的发现”使得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压制之下的女性文化意识苏醒过来,产生了一批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女性。这批青年知识女性接受了人的解放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力求发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她们…  相似文献   

6.
按理说.夫妻双方由于理财观念和掌握的理财知识不同,会精打细算、擅长理财的一方应作为家庭的“内当家”。但我家采用的是三A制理财法。夫妻二人各自经济独立,包括上小学的女儿在内,三个人各理各的财,并且还都认为自己是理财的行家里手。特别是前几天看了电影《英雄》之后,论起谁是家庭的理财“英雄”,  相似文献   

7.
<正>老年人的理财需求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老年人看重手中持有的资金,不愿意承担过多理财风险。现如今,老年人逐渐接受“钱生钱”的理财思想,但由于老年人希望资产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保值增值,并追求高收益,理财风险随之出现。如何在保证理财收益的前提下降低理财风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齐泽 《家庭科技》2008,(4):21-21
今年六十多岁的赵大妈是一位退休工人。当记者打电话联系采访时,赵大妈正开着收音机听新闻。自从开始自己的理财生活以来,赵大妈已经养成了每天收听、观看、阅读新闻的习惯。“了解国际、国内大事,对我的理财很有指导作用。”赵大妈说。  相似文献   

9.
理财服务是对优质客户真正意义上的差别化和个性化服务。虽然“个人理财”这个名词出现在国内银行界仅仅几年时间,但已称得上是深入人心,各家银行争夺理财市场份额的竞争愈来愈烈,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提供的个人理财服务远远没有走上国际化的步伐,理财业务的发展并不是很理想。  相似文献   

10.
“女性”是相对于“男性”而言,两者本应相互依存、相互印证,而非相互对立。我们所以特别提出“女性”来谈论,是因为“女性”还远远未获得应得的、与“男性”相对应的、可以平等对话的地位和认识。这是由于传统的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历史迫使女性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未意识到“自我”,这就决定了在以往历史中所形成的公共语言形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体现着“男性”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讲,“女性”实质上总是相对公共性而言的。这个问题是我们在解构传统制度下做男人与做女人的历史,并试图重建其他历史时意识到的。从根本上说,这是现代…  相似文献   

11.
理财听谁的     
尹绢 《家庭科技》2006,(11):15-16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伴随着这句口号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把理财观念贯彻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有目的地采取一些理财行动。但是,理财不仅是一件技术活,也是一件力气活。现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12.
理财与人的习惯、性格、生活观念等紧密地联系地一起。在家庭收入一定时,会理财的人持家,日子过得井井有条,舒适安逸;不会理财的人持家,入不敷出,紧张拮据。关键是要在夫妻双方中寻找最佳理财人。现实中,“男人赚钱,女人用钱”的观念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不是女子天生就有理财的学问,也并非男人都不会理财。不少夫妻在理财人的争夺上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  相似文献   

13.
“女性的自觉”作为茅盾早期新女性观的核心,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要求人的自觉,强调“解放的妇女”应有“人的权利”,确立“绝对的身体上经济上政治上的独立资格”:主张恋爱神圣、“以恋爱为基”的婚姻和“新性道德”,“反对片面贞操观与夫妇形式主义”以及矫枉过正的女子中心主义倾向;确认“社会改造”是新女性“实现自己’”的根本道路等等,所有这些,都作为深厚的文化积淀沉潜在茅盾的心灵深处,成为其创造时代女性形象的内在契机。时代女性的文化意蕴,固然首先来自作家“经验了人生”后的真切感受和丰厚积累、但其开放的新女性观在港移默化地发生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唯其如此,才会有时代女性形象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小说的格局中,女性小说显得寂寥而单薄——它是地火,却很少有机会喷薄而出,它是暗流,却很难汇入潺潺长河……于是,类似于“突围表演”的做法,便成为女性小说证实自己与显示自己的主要途径;而如何“突围”也就成为女性小说书写必须面对的课题之一。在众多的“突围”方式中,“误解”无疑是众多女性小说家得心应手的策略之一。面对根深叶茂的男性主流文学,“误解”的世故的形态显示出独特的锐利功能:它使女性小说家可以在某种保护色的遮盖下,秘密地诉说女性自己的价值指向和理想追求;也可以使男性主流社会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经济论     
本文论述了文章生产的经济性质、特点、规律及对策,针对我国“文不理财”的传统观念,提出了文章理财即文章经济的观点。认为文章理财可以赢得两个双利效果,即文章经济自身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双利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双利。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应用主要载体的文章的生产发展,必将提高生产力中知识的含量,当生产力中知识的比重超过物质,知识经济时代就要来临,从而认为以知识经济激励文章经济,以文章经济催生知识经济的文章经济发展战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陈文泽 《家庭科技》2006,(10):18-19
近年来,人们已逐渐接受了投资理念,纷纷从最“原始”的储蓄理财转向更多形式的投资理财。在一部分抓住了生财机遇的人有所斩获时,也有相当多的人走进了投资理财的误区,不仅不能使自己的资产得到预期的增值,甚至还亏了不少。如何走出投资理财误区?最重要的是你要清  相似文献   

17.
韩仪 《北方论丛》2003,11(5):98-101
凌叔华在“五四”时期虽然积极投入“妇女解放运动”,但是在“妇女问题”上她的女性观要比同时代女作家成熟、明了得多;通过凌叔华对新旧女性的全面观察与评价可以发现,她的女性观具有海德格尔式的诗性存在色彩。完整清晰地描述凌叔华的女性观发展轨迹,不仅有助于深入解读凌叔华,而且对现代和当代的女性文学认知都具有不可忽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情欲”和“礼教”是明清社会生活的两个面相,也是塑造明清女性社会性别角色的两个关键要素。美国女性史家高彦颐(Dorothy Ko)与曼素恩(Susan L. Mann)的明清社会性别史研究基于这两大范畴,讲述了明清妇女的生命故事。高彦颐侧重描绘女性在参与和带动“情欲”风潮时所流露的文化主张,曼素恩更注重考察女性在礼教系统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此二者的研究也体现出美国妇女史界在“社会性别转向”(gender turn)以后的学术动向。有别于早期的激进主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保守主义的回潮,女性史家不再反复强调妇女在父权制下遭受压迫的情状,而是把考察的重点转向他处,思考如何在既定的社会性别框架下凸显女性在历史中的中心角色。  相似文献   

19.
丁玲的思想和创作“向左转”后,她曾有的女性话语立场并未被革命话语立场所遮断,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仍有延续,从叙事学角度分析,这时的女性话语已不同于“莎菲时期”的女性话语,它以潜在的、变形的方式存在;丁玲塑造李子俊女人形象的过程就是在女性话语与革命话语之间摇摆的过程,两种话语交错出现使得李子俊女人形象更真实传神;丁玲此时的女性话语立场虽较“莎菲时期”逊色,却仍显其连续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生存与体验——对一个地下“红灯区”的最终考察》为例,从传统社会网络的角度,考察了进入地下“性产业”中的女性。结果发现:(1)对于进入地下“性产业”中的女性而言,先离开家乡从事其他行业再进入地下“性产业”是通常的模式。(2)无论是离开家乡还是进入地下“性产业”,其领路人都是熟人。(3)为避免原有社会网络对其形成的压力,已进入地下“性产业”中的女性会尽量不让“自家人”知道自己在从事地下“性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