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潘兰兰 《云梦学刊》2012,33(6):142-145
公示语英译旨在给外国友人正确的提示和指导,其目的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读者对译文的反应。长沙市公示语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并亟需提出相应的改正方案。以此为基础,以读者为主体的翻译策略尤为重要;且译者从事公示语翻译时必须充分关注译文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并注重其情感需求,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创作出最能实现公示语预期目的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活动受到源文、译者个人语言能力、素质修养等内部因素以及译文读者、社会意识形态、赞助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除此以外,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探讨源语文化与译入语文化之间的关系对译者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一、归化翻译法和异化翻译法的内涵汉语中的归化与异化在英文中有两对术语与之对应:“assimilation;alienation”和“domestication;foreigniza-tion”。第一对术语来源于社会学和哲学,引人翻译领域的时间较第二对早。Assimilation来自拉丁语,用于翻译中具体指经过翻译,原文与译文相互接触相互影响,原文的语言及文化特色相当一部分消失,而译文跟目的语的语言与文化非常接近,甚至与目的语作家的作品无法区别。Alienation来源于拉丁文alienatio,包含“异己”和“疏远”两个意思。在翻译中,具体指它力图保持原文的特点,与译入语及其文化保持距…  相似文献   

4.
语用学是一个有用的理论,能够用来解释、探索翻译过程中处理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以及翻译方法。中国酿酒历史悠久,酒文化源远流长,渗透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而在《红楼梦》里酒文化的描写涵盖了酒事的诸多方面,展示了酒文化的丰富内容。从翻译语用学的角度来看,等效的翻译取决于语境效果和认知努力之间的最佳关联性,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产生的认知语境的解读和把握会直接影响译文的再现与传达效果。以古典名著《红楼梦》英译本为例,从语用学角度利用其理论来剖析涉及酒事方面典型的译文案例。关注于解析译文的得与失,总结出译者对于译文读者和译入语语言的认知语境、文化语境正确的评估和认识,以及对源语与译入语之间认知差异的评估,是影响译文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探讨酒文化内涵的翻译,对于酒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中英文广告的差异看广告翻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告翻译的目的是将一国的产品推销给生长在另一种文化中的人,使后者接受前者,特别是作为商品符号的商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的翻译也就不可忽视。那么,如何才能使商品在销售国有一个符合社会文化习俗、语言习惯及消费者心理的商业广告呢?这就要求广告的翻译以功能对等原则为指导,采用省略、改译等翻译方法,译出符合译入语市场消费行为和译入语行文习惯的地道译文,实现外来广告的当地化,进而打开市场,促进销售。  相似文献   

6.
公示语汉英翻译的目的是让受众准确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要实现这个目的,译者必须要有跨文化意识,设法化解汉英语言在文化、习惯、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以目的语为归宿,让译入语受众顺利获取信息,使跨文化交际得以成功实现.本文阐述了跨文化交际与公示语汉英翻译的关系,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公示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相关理论为指导,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运用翻译文化研究派、翻译中叙事重构和韦努迪的译者隐身论等理论,对译者的身份嬗变和身份定位研究表明,译者文化是从边缘走向中心、由隐蔽走向彰显,译者则从传统译论中的"隐身人""、奴仆""、模仿者"、"舌人"和"传声筒"成为了源语文本的"操纵者""、叛逆者""、征服者"、"改写者"和"吞噬者"。  相似文献   

8.
译论家韦努蒂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世纪以来的西方翻译中,归化翻译一直居于主导地位,译文中见不到译者的痕迹,译文仿佛用译入语创作的原文。本文将会对这种状况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介绍译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异化翻译观。  相似文献   

9.
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文化的维度去审视翻译,尤其从译入语文化的角度研究翻译。在汉英文化差异的语境下,寻求"和而不同"的兼容性翻译的呼声也愈加响亮。这一翻译理念强调"不同"与"和"两个方面,要想做到"和而不同"译者需要在翻译活动中应用"改写"和"补偿"的翻译策略。这两种翻译策略直接关乎译文的可读性和可达性,对于原文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能否被新的读者群接受来说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三堂会审》的译文分析,结合语用学理念,从词语、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讨论了译本中意义的有效传达和理解。由于翻译不是简单的文本转换,而是社会文化语境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翻译对等理应包括语用对等。外译中国文化经典时,在语言形式对等和语义对等的基础上,增加语用对等维度,能更加全面、系统地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艺术。在面对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的困难给文学翻译所带来的挑战时,创造性叛逆往往成为译者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选择。创造性叛逆既可能造成译本在新的接受环境中增值,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原作文化信息的失落。得失之间,恰好凸显了翻译研究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信达雅”翻译标准视角下,对培根散文《谈读书》的两种译本进行比较与鉴赏。分析译者如何跨越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体现老一辈翻译家精湛的翻译技艺和严谨的翻译态度,从而进一步指导翻译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文化的移植过程。本文拟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内,以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为理论基础,以"红色"与"Red"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语言中"红色"与"Red"认知语义结构的共性和个性,并提出了颜色词翻译的三种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盛卓立 《学术探索》2012,(4):159-161
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通讯业、交通业等广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英语习语的应用非常重要。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单纯性传递信息,也不仅仅为文化交流。实际上,传播文化比表达语言信息更重要。所谓习语,主要指语言中具有固定的形式与意义的词组、句子等,因此若想准确翻译习语,必须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入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留文化特征和意象。本文结合当前英语习语的应用状况,以生活应用实际为出发点,对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6.
黄粉保 《云梦学刊》2004,25(6):111-113
各民族语言中都有大量生动形象、约定俗成的表达法(如谚语、格言等)。在翻译这些带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熟语时,译者面临着两种选择:异化和归化。就传达源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信息而言,异化具有明显的优势。《红楼梦》有着极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杨宪益先生在翻译这部古典名著时大胆采用直译,将作品中的诗歌、格言、比喻、谚语、俗语等加以“异化”处理,充分发挥了其文化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杨静 《学术探索》2014,(2):131-136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可以细分为诠释的方法和转换的方法两个部分。诠释的方法以朱熹对儒家经典的诠释为例,借助黄俊杰先生提出的"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探讨了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过程中的经典诠释方法:一方面侧重语言性的分析,对核心概念的训诂及其在哲学发展史流变过程中不断丰富的内涵的把握;另一方面侧重对诠释者的"历史性"的分析,把握诠释者在不同的时空情景下的诠释言论的具体意义。转换的方法,则借助安乐哲比较哲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具体的"策略性框架",首先在认识论上要避免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负面影响,从而看到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差异性和平等地位,在此基础上促进中西方哲学的互惠互动。在方法论上,从元典出发,构建相关的哲学语境,再在该语境中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转换,特别是对关键哲学术语的翻译,一定要体现中国哲学思想和语言的特质,而不是有意无意地强加上西方文化的预设。  相似文献   

18.
在翻译实践中,文本从原语到译语的过程经常受到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从文化角度阐述在此过程中诗学与意识形态等文化的主要方面如何影响译者采取归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龙臻 《学术探索》2012,(10):168-170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文学信息传播中语言文化的变异研究,其核心在于强调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除了注重翻译人员语言中体现的语言文化价值外,还要注重文化翻译人员的文化背景以及其翻译过程中体现的文学信息及实质感悟,并以此来掌握翻译人员在信息传播中所发挥的媒介作用。由此不难看出,文学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基于相关因素的影响,文学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此,本文针对文学信息传播视角下的语言文化变异,做以下论述。  相似文献   

20.
法律翻译,是从意义和风格上对法律概念、法律规范和法律文本等源语进行信息对等转换的过程,其跨越语言学、法学与翻译学三大领域。与商务英语翻译、新闻英语翻译等相似,法律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西法律文化差异则是影响法律翻译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法律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植于文化土壤,了解中西方不同法律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精髓,才能更好地进行法律翻译,达到源语与目的语的有机统一。文章尝试归纳出法律翻译中的三大主要法律文化差异及其影响,并进而探讨一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