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麻三山 《民族论坛》2005,(12):48-49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蓬勃。然而,一些民族地区由于缺乏规划、侧重于经济发展等原因,在城镇化中给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使民族文化面临危机。少数民族文化急需加强保护,而文化保护的关键,不仅需要从“物质层”等浅层来保护,更要从“精神实质”、“制度文化”等深层次结构来促进和强化。一、民族地区城镇化中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的严峻形势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迅猛,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伴随着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扩张,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总体发展水平低、浪费严重、环境受…  相似文献   

2.
试论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式微、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商业化和庸俗化、民众价值观的退化和遗失等现象普遍存在.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关系到民族文化生存和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辩证关系入手,分析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民族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保护的悖论与超越——以基诺族文化保护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族文化保护的效果之所以不能尽如人意,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种种看似卓有成效的对策措施实际上蕴涵着对民族文化的解构,诸如生存方式的转变与民族文化保护、现代教育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保护等之间,存在某种意义上的"悖论";基诺族文化保护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对种种"悖论"实现有所消解和超越,通过文本化、舞台化、产业化、规范化、生活化,也许能让基诺族文化保护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由于忽视文化生态保护,致使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受到严重威胁,由此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从文化生态学角度看,民族生态位决定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生态平衡的基本条件.也是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民族文化资源受到破坏主要是由文化生态受到破坏而引起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主要是保护该文化生成的最为主要的条件,即保护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不同的国家、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传统。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基和力量的源泉 ,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正是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存在 ,才使得今天的世界显得如此丰富多彩 ,人类的创造力才能源源不断 ,永不枯竭。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草案 )征求意见为契机 ,着重就应该怎样去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怎样看待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民族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保存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互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卫星通讯技术、跨国广播电视、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新媒介的发达和普及,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传播系统,人类进入了全球化传播时代。受全球化传播的影响,民族文化呈现出全球化、同质化、动态化和大众化等特点。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民族文化发展遭受严峻考验。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许多国家纷纷利用全球化传播手段,展开民族文化保护战。我国亟需借鉴别国经验,发展和保护优秀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如何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赢得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尽管在这方面已有诸多努力与实践,但是相较于全球化、城市化而言,仍显得弱势。可喜的是,在一些地方性的实践中已走出了依靠人民群众的"内生"发展路子,罗城仫佬族文化保护即是例证。通过剖析认为只有实现文化、社会、经济、民生的多赢格局,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才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对少教民族传统竞技文化保护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现状具有保护与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保护与发展模式型多元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但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原因在于过于单纯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导致民族文化生态和文化资源遭到破坏;投入经费严重不足,保护机制与措施缺失等.最后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传统竞技文化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华文化是包括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在新形势下,如何理解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关于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的精神?民族地区如何进行文化保护和文化建设?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包括56个民族的文化,中华文明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我国文化宝库中的诗经、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每个民族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的民族文化多样性正迅速消失,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这一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保护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带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不断进步、长期生存的内在力量,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成为了我国各个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之间的关系与意义,却很少有人了解.因此,本文从本地区的生态文化现状入手,对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遭到破坏的原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民族地区文化生态重建中的意义与作用展开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杨田华 《民族论坛》2011,(7X):76-79
在民族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逐渐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本文以云南"大丽铁路文化保护项目"为例,探讨了民族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即整合各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文化保护行动,通过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促进各方思想意识的提高,强调以专家和施工业主的介入提升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重视专家与社区民众的交流与合作等等,对民族文化保护都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民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改变了内蒙古人们的生活方式,为内蒙古文化的传承增加了难度.文章以内蒙古民族文化为切入点,评估了文化具有的价值,分析当前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并给出对策.  相似文献   

15.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其重要聚集地之一;达斡尔族人口虽少但历史悠久,拥载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口耳相传的口传文化"乌春"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各民族乃至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但当前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诸多保护难题;基于保护传承的现实需要,必须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把达斡尔族口传文化的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推动达斡尔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的研究范式,学界对原生态文化给出了多种定义。在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实践活动中,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生态村、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形式都坚持了文化及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原则。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乔雪梅 《中国民族》2010,(11):60-61
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维护民族尊严、维系民族感情、增进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思想文化交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也有利于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民族文化的保护攸关公共福祉,应该主要纳入行政法规约之下;行政主体法、行政行为法、监督行政法都必须齐头跟进紧密配合,构成完整的保护民族文化的法治网络,才可以给予民族文化保护以应有的关怀;民族文化保护的行政法关怀应注意在管理与保护的主体方面有意识地培育社会公共行政主体、在行政权力的行使方面应主要依靠相对人合作、在行政活动的具体方式方面应多采取柔性方式、在行政理念方面应树立并践行积极保护理念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前台、帷幕、后台--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新模式探索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杨振之 《民族研究》2006,24(2):39-46
针对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问题,文章借用美国社会人类学家马康纳"前台、后台"理论,提出了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模式,希望通过这一新模式合理地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以美国印第安人文化保护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等为案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