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汤国基 《老年人》2009,(9):32-33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无疑是个女强人。 她17岁中学毕业后就下乡插队,5年后被推荐上了北京广播学院读大学。作为“文革”期间最后一届工农兵学员,大学期间,她连英文26个字母都认不准。而在大学毕业后,她却一边工作一边从零开始学习英语,之后一连3年报考研究生,最后终于金榜题名。  相似文献   

2.
卑贱的大学     
“卑”是自我的心理认识,自己看不起自己,在人家面前抬不起头来。“贱”是对方的评价,多少带着些鄙夷的态度。现在,这里的大学以及大学各方面的延伸都可以用“卑贱”二字来形容,它还跪着,尽管我们这个国家在60年前就已经站起来了。大学的工具化是表现之一。在这里,大学被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来使用,并且把大学作为实现国家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新名词     
《中国社会导刊》2009,(11):60-60
“囧”,念jiong(三声)较早出处是在《韩愈诗》:“虫呜室幽幽,月吐窗囧囧”。本意是光明,现在被网友们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要理解这一点也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人脸:那么,“八”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眉毛,“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  相似文献   

4.
晓红 《老年人》2009,(9):10-11
河南省唐河县某小学校长退休后替学生办理“高考移民”,收取学生家长的“感谢费”。不料,一学生通过“高考移民”被某重点大学录取就读一年后,遭人举报,被学校清退。父亲认为是老校长害了他儿子,非法将其拘禁,最终导致老校长跳楼身亡的悲剧发生。  相似文献   

5.
我读大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两位周先生:一位是周谷城,一位是周予同。两人同年(都生于1898年)、同学(都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即北师大前身。周予同学中文,周谷城学英文)、同行(都改行教历史),所以人称“复旦二周”。“文革”初起,二人以“反动学术权威”的身份被揪出,  相似文献   

6.
汪钦 《公关世界》2008,(7):50-50
十年“浩劫”虽已成为历史,但说来依然让人不堪回首,尤其那些被“四人帮”迫害致死的功臣、志士,更是令人悲叹不已。“文革”第一个被害的邓拓便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7.
因学习成绩好而找不到工作,这却是一件怪事。然而,确有这样一位美国大学生,在大学成绩出类拔萃。毕业后,其优异学习成绩却成了应聘工作的障碍。福兮祸兮,因“福”得“祸”。后又因“祸”得“福”。  相似文献   

8.
《社会学家茶座》2008,(3):159-160
据南方网最近报道,被下令下课的电影演员汤唯最近热衷于学习古汉语,拜一位大学教师为师,且颇有心得。她认为自己至少有两个收获:知道了画和诗里都有一项技巧,叫“留白”;知道自己为什么喜欢古人。“现代人都太精明了,”汤唯经常自问自答,“其实他们也并不是天生有心计,他们也是被逼出来的”。“我来上古文课,因为我有太多的问题,不能清楚地说出问题所在,我需要古人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9.
“80后”一度被“标签化”而遭受各种“非议”,他们的多数在经历了与其父辈的某种“交锋”之后,径直走进公共生活,成为志愿者的主力和网络行动的推力,“80后”自行“正名”。伴随社会问题的尖锐,他们又在“风口浪尖”发声。认知“80后”已不仅仅在他们而在全社会。认知的多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自由思考”空间,从而提供认知的相关性和深刻性。本文选择伽达默尔“诠释学”视角的意图在于论证“80后”的存在方式是基于其“本体性”.即他们“存在并思考着”。认知“80后”是从这一“存在者”开始,又越过此一存在的“现时性”进入对“未来”的担当——谁£起“思想启蒙”这种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0.
散木 《中外书摘》2007,(10):11-13
哲学史与思想史学者杨荣国,一直有将其研究的史学服务于现实政治的思想,引来了学术界的不同看法。在“文化大革命”中,杨荣国的思想正好被“四人帮”用来为他们的政治服务,特别是在“批林批孔”的运动中。然而,研究史学者终究被历史还其本来的面目。  相似文献   

11.
梁驰是北京大学外交系06级本科生。她对自己的评价是:“社会工作能力很强,本科平均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绝不是老师眼中的‘优异生’,也不是能静下心做研究的人,在校期间只参加了一个社团。”  相似文献   

12.
王老爷子     
《中国社会导刊》2011,(11):59-59
30年来,拿破仑“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名言伴随着中国的人才观被普遍引用,精英意识渐渐成为国人的一种人才战略。但在积极向上的反面,另一番浮躁景象已然出现一不仅是人人都“想”当将军,而是人人都以为自己“是”将军。过分的精英意识已成为毒药,正一粒一粒塞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的生活,占据了国人八九点钟以外的时空;  相似文献   

13.
清风 《当代老年》2006,(1):52-53
古人夫妻之间的称谓温文优雅,富诗情画意,好像有浓得化不开的感受。现在的夫妻则认为直呼名字比较简单、亲切,而又含有一种特殊的滋味在心头。“老公”这名词,在古代是对别人丈夫的称呼,不过考据起来,却似乎有讽刺意味。古时在皇宫里当差的男性,皇帝老倌为了怕绿巾压顶而将之去势,一般称之为宦官、内侍、公公。所以“老公”是背后戏谑之词,如当面对太监喊“老公”,会认为是一种莫大的羞辱,太监当然闻之色变。也因此,自己的丈夫被人称之为“老公”,实有商榷必要。  相似文献   

14.
蔡玉梅 《老年人》2011,(3):34-34
老爸退休之后,立志做一名自由撰稿人。我想他是有这个能力的。老爸在大学学的是中文,工作后在机关又“玩”了几十年的文字游戏,写文章对他来说,不是难事。  相似文献   

15.
于艳 《职业时空》2008,4(7):45-45
“体育”一词的原义,最早被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统称为“体操”,而其本名自英文或俄语中译为“身体教育”以来,所含本义不单只有“体”而没有“人”,也不单只有“体”而没有“文化”。体育教育不仅仅指“育体”“健身”,更重要的是还包括“育心”、“育情”和“人格教育”“素质教育”等应有之义。体育及整个教育都只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快餐因其便捷、快速、省时的特点,曾经备受城市上班族的青睐。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不仅催促着国人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追逐财富,以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而且同时,各种洋快餐如“麦当劳”、“肯德基”也很快被国人的肠胃所适应,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一种时尚,从而在中国造就了“快餐一代”,亦可称为“麦肯一代”。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认为“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指的是山东省内的东岳泰山。其实,“泰山”是人名,是鲁班的弟子。泰山很聪明,干活总是别出心裁,结果误了事,惹恼了师傅鲁班,被撵出了“班门”。时遗一年,鲁班见集市上摆着精巧的竹制器具在出售,他万没想到,这些竹制品竟是他赶出师门的徒弟泰山所制造。为此,鲁班愧悔地感叹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相似文献   

18.
傅宁 《现代妇女》2010,(8):22-24
“剩女”群体的出现,原本是多种社会原因综合所致。但社会舆论将针对“剩女”的一系列讨论,变成了一场文字游戏。本文拟运用“标签”理论,分析“剩女”一词的成因,并深入剖析女性“被剩”这一话语背后的男性语境。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好人     
李敖 《中外书摘》2008,(7):70-71
小孩子看电视,他对形形色色的剧中人,弄不太清,因此他采用一种检定的标准——“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二分法”,对他很方便,对被他追得烦得要命的大人也很方便。大人只要说“是好人”、“是坏人”,小孩就心满意足了,大人也觉得省事。  相似文献   

20.
一位从农村考上大学的女生,对网络充满了兴趣。因为在这之前她还没有接触过电脑。网络让她丰富了很多知识,开阔了视野。此后,在和朋友交谈、或做事情时,有人提出意见,她都会振振有词地说:“网上就是这么说的!”俨然网上说的信息,就是指导她工作、生活的“准则”、“标准”、‘嘬高指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