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格式塔心理美学是国外学者用心理学方法分析文艺作品的一种美学理论,其核心内涵是强调整体的“格式塔质”和知觉的识别和组织作用.该理论提出的“整体性”、“同构性”以及“闭合性”原则对于再现中国古典诗词的模糊美予以了新启发,对翻译批评也提供了新视角.中国古诗词在译语语篇重构过程中对原诗“模糊”的“境”、“象”、“意”的处理以及模糊美的再现必须基于充分保留原文模糊的“格式塔质”.  相似文献   

2.
西方著名的美学家鲁遭夫·阿恩海姆创立了格式塔心理学理论。他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但是这个“形”并不是指外物的形状或艺术的形式,而是指“完形”。也就是说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谈“形”时,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这种整体性的基本特点,就是说明整体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的整体。(参见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格式塔心理学所阐述的这种“完形律”,其要义在于把“形”作为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来把握,发现整体大于其部分相加的总和。它不但是艺术思维、艺术创造的基本规律,也是中学文体教学所应当遵循的一个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3.
"形"在格式塔心理学中,既不是指一般人所说的外物的形状,也不是指一般艺术理论中笼统制的形式,而是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对"形"的知觉心理在艺术形式建构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在艺术批评和审美教育中深具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揭示梅罗-庞蒂是怎样把生活体验与表达之间的辩证法建立在对行为主义和格式塔理论的创造性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即行为的“格式塔”不仅是处于刺激—本能反应的关系之中,而且更是处于一种被知觉—加工的关系之中。这也就是说,它拥有一种在创造性的加工活动中把握被知觉的意义的能力。当然,这种创造不能从绝对的意义上去理解,因为它的目的是激发起其他一些创造,并同时被整合进历史的“格式塔”之中。  相似文献   

5.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推崇知觉的识别与组织作用。该学派提出的“同构论”、“整体性”、“直觉观”原则,从文学接受的角度为诠释文本的意象构成、发掘独特的审美意蕴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至今对诗歌鉴赏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格式塔心理学与艺术知觉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觉是一种融表象、认识、情感、价值体验等于一体的综合效应, 但知觉包含着认识。艺术知觉认识是艺术认识的形式之一。本文通过格式塔理论着重阐明了艺术知觉认识的特征和规律。首先, 知觉认识不是感觉元素的复合, 而具有整体性。其次, 艺术知觉认识具有建构性。从客体来说, 它由部分构成整体, 且部分之间存在着时间、空间和意义关系;从主体来说, 知觉具有选择性和理解与解释。再次, 艺术知觉认识具有创造性, 知觉所获得的意义大于其构成整体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它是以反对古典经验主义所提出的知觉经验的要素主义和还原主义而起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惠太海默、苛勒、考夫卡。本文试图从我国学习心理学研究的需求出发,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观加以评析,以便系统地、全面地、科学地理解该学派的学习理论。基本的学习观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苛勒的“顿悟实验”。该实验是格式塔学派典型的学习实验研究之一,  相似文献   

8.
信息时代的发展及其特征有机地影响着平面设计的形式和内涵,甚至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在平面设计方面的工作方法。“格式塔”是一种与艺术有缘的心理学理论,它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它认为任何“形”都是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结构,而且与视知觉活动密不可分。平面设计的研究课题正是与时俱进的视觉传达活动。因此,不断研究格式塔理论与平面设计的关系,在各个时期都对我们具有释疑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不完全“形”格式塔能在人的知觉过程中激起一种强烈地追求完整、对称、和谐、简洁的审美需求和压强这一心理学原理,试论述了不完全“形”格式塔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认为将不完全“形”引入语文教改中,不失为一条有效的教改途径。并且具体阐述了不完全“形”在改革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处理和在改善师生双边关系、学生学习心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功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学家们研究视知觉在审美中的作用问题时,引入了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知觉“完形”说,并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有待于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鉴于此,本文想粗略地谈一谈审美视知觉的功能性问题。一从心理学角度讲,视知觉是对外界事物表象的整体性把握,是大脑接受外界刺激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哲学角度讲,  相似文献   

11.
审美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场”是物理学关于电磁现象的一个概念,指物体在共振效应下形成的空间形态。格式塔心理学派在心理研究中借用“场”来描述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建立了整体——完形观念。审美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因而“场”概念也可以而且应该引入美学中来。 近代多数美学家已经注意避免美学史上出现的或单从客体物,或单从主体心一方研究美  相似文献   

12.
贡布里希在其《秩序感:装饰艺术的心理学研究》一书中,从生物体进化的角度出发,对知觉和秩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而饶有趣味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知觉趋于简单形式不同,贡布里希强调秩序感是有机体在长期的生存中获得的,它是知觉活动的框架,用以作为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它利用预期和外推的原则以保持知觉的连续性,同时在延续和中断中保持平衡。对“秩序感”的探讨,不仅为装饰艺术形式的形成找到了心理学依据,同时为美感的产生和视觉的机能探讨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3.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性原则,即整体大于部分。汉语诗歌多寓情于物,借助意象表达情感和意境。由于汉英语言存在意合与形合的差异,所以在汉诗英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从格式塔的整体性视角出发,分析了古诗《商山早行》的三个英译本的意象和意境传递,从而得出结论:汉语古诗的整体意境并不等于个体意象的简单相加。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意境作为翻译的最高目标,对意象和意境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格式塔“完形”。  相似文献   

14.
一、知觉限制知觉限制是指人们在观察、感觉、了解客观事物时,由于受到人的认知能力、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整体的而是部分的,并在找不到事物完整规律和性质时,依靠联想、推理、猜想的方法将部分“导”出整体概念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格式塔心理学是資产阶級心理学派之一。它的創始人有韋特墨(Max wertheimet),考夫卡(Kurt Koffka)和苛勒(Wolsgang Kohler)等人。他們开始是研究視見沄动。他們認为运动知觉不是許多空間连續的感觉的集合;在許多情境中,可以产生运动知觉而沒有运动的刺激。他們說运动是机体直接所經驗到的一种現象、称为“似动现象”(Phi—phenomemon)。他們認为这种現象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一个格式塔(gestalt)他們的这个学派被称为格式塔学派。巴甫洛夫曾經明确地說明过这个概念。他說:“首先,什么是格式塔主义呢?这是关于整体观念的一些拥护者、赞成者和代表們。应当在头腦里抱着和保持着的,乃是一种整体、綜合、体系,而不是一些个別的現象。真不知  相似文献   

16.
译者要把握好诗歌短小形式下的无穷意味,才能将诗歌之美传递开来。而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相加之和”,正是译者在理解原诗意味时应坚持的一个原则。文章对李商隐《无题》的三个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探究格式塔原理对诗歌翻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梳理,在分析其理论的发展脉络的同时,探析其对艺术设计领域的影响,并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异质同构”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渗透。提出在信息时代,我们所理解的格式塔也发生着变化,它不仅仅是形与形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有形物与无形物,有形物与声、光、电之间形成的格式塔,对格式塔理论的深入探究对我们解读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内经》藏象理论的建构过程是来源于对直接经验的描述,受制于人类的行为环境。其结构是知觉主体的创造,其内容和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意义给予和意义实现,具有鲜明的现象学特征和质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主义的视野中, 审美知觉首先被经验主义美学家视为一种与"外知觉"相对立的"内知觉", 夏夫兹伯里与哈奇生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他们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内知觉的特征.但内知觉究竟所指为何, 两人既未能提出明确的界定, 也难以提供确切的生理学、心理学上的证据.不过, 他们对知觉的重视, 使知觉成为心理学的重要课题, 无论是费希纳的实验美学, 还是立普斯的移情美学, 以及阿恩海姆的格式塔美学, 都以具体的审美经验为基础展开对审美知觉的分析, 这种分析, 既是对"内知觉"研究的一个修正, 也是一个补充.  相似文献   

20.
格式塔美学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翻译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意象也不是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而是超越局部而发生的整体意象。模糊语言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留白为翻译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本文拟从格式塔美学角度,阐述中日谚语数字翻译中的"接近性"、"闭合性"及"同构性"原则,希望在管窥格式塔美学魅力的同时,也为翻译标准"神似"论奠定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