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楹联,亦称“楹帖”、“对子”、“对联”,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沙元伟先生现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著名的诗词楹联作家,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楹联学会发起人,曾荣获中国作协诗词评论一等奖和诗词创作一等奖。从小受父亲、著名新南社诗人沙树灌薰陶,4岁学诗,16岁大学毕业时得柳亚子和郭沫若题词,都给予“应占人间第一流”的评价。沙先生热爱南京,是原“金陵新40景”和“新金陵48景”评委之一,为宣传南京名城文化竭尽心血,所写楹联雄浑磅礴、警策清新、含义深远,现将“新金陵48景”作一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上期刊登了沙老“新金陵48景”中的29景楹联,引发读者的强烈兴趣,本期继续刊登余下部分,并把新春联六首一同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3.
日前本刊刊发了著名楹联创作者沙元伟先生评析的2005年春晚楹联,激起了古诗词和楹联爱好者的热情,反映颇佳。为此,本期继续刊登沙老在评析春晚楹联基础上原创的《祖国颂》18联,以庆祝新中国60年华诞,并欢迎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赵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云南白族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学者和诗词楹联家。其诗词创作在数量上直逼陆游 ,风格以“筋骨思理见胜” ,内容现实性强 ,感情真挚。其论诗诗 6 0首被称为缩略的云南诗史。其楹联创作分政论性、官箴性、闲适性 3类 5 0 0多副 ,也为世所重。  相似文献   

5.
一介行政官员跻身联坛,已属不易;成为全国知名楹联艺术家,更难乎其难。这位做过垣曲县县长、从运城市建材局局长位子上退休的干部,撰联作对,钻研楹联理论,发展楹联文化事业,在中国楹联界颇有名气,他就是中国楹联学会理事、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运城l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马长泰。  相似文献   

6.
江津楹联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清代的钟云舫,当代的张述寅、王钟璘等都是楹联习俗在民间层面上的有效传承人。江津楹联学会、中山古镇、江津中学、中山镇初中等在江津楹联的传承方面成效显著,已成为江津楹联教育传承的主要阵地。为更好地传承江津楹联这一文化品牌,当前应重点作好拓展楹联发展空间、倡行楹联习俗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学诗先学对,知诗先懂联.诗词,是毛泽东生活中的一部分,楹联亦是毛泽东生活中的一部分.毛泽东在其80年楹联创作、阅读、评点、书写、关注的生涯中.创作、吟诵、书写、题赠联语达212副之多,圈点、评析、关注、推荐的楹联珍品达285副之数.通过对这些联语的研究,可知毛泽东对楹联的爱好与关注情况,可知毛泽东楹联的主要题材和基本内容,可知毛泽东楹联的主要特色、主要艺术创作手法及其对楹联的吟咏、欣赏、评说等情况,可知毛泽东对中国楹联的巨大贡献.毛泽东楹联,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个研究不竭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楹联在我国源远流长,从萌芽雏形发展到格律定型,有其漫长的历程。这一传统文化被回族接受后,融入伊斯兰文化色彩并得到广泛应用。清真寺中的楹联凝聚着中国伊斯兰文化与华夏古老文化精髓,即所谓“以儒释伊”,融中阿文化为一体,是弥足珍贵的文化精品。本文较详细地论证了中国伊斯兰文化方面的楹联的背景、承传、内容及艺术水平等。历代记载或论述楹联的专书和集锦不胜枚举,但有关伊斯兰教文化领域的楹联汇编却始终空缺。李传明先生广征博采,将全国各地古往今来清真寺的楹联加以搜集、整理,写就《中国清真寺楹联》一书,填补了这块历史空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楹联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楹联的历史进行探源以及楹联发展和分类进行概述,将楹联的大致情况呈现出来,并且浅析了楹联这一民族文化特色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时代变迁,商品经济大潮席卷全球,使传统的文学艺术由社会文化中心退向边缘。然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诗词,却呈复兴态势,形成“中华诗词亚文化圈”。它与“新儒学复兴”、“华人经济文化圈”等,构成一种“中华文化长城之谜”,一种世纪之交的文化景观。如何拓展中华诗词亚文化圈,兹列论20字方略──把握时代,内求更新,外图开放,纵向濡化,横向结合。  相似文献   

11.
倪进祥,男,1972年生,安徽无为人。1 991年入伍。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深造和进修。现为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书协副主席、总后军人俱乐部干事。书法作品曾在全国第  相似文献   

12.
新文学受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影响很深,因而长期以来研究者习惯于从"西方"资源中探索新文学的文化渊源,而《楹联传统与中国新文学》则跳出这种研究模式的束缚,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发现了楹联与新文学之间的潜在关联:楹联传统不仅影响了新文学作家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而且对新文学的主题意蕴阐释、艺术表达及叙述结构的建构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界对于楹联文化的认识偏见,重构了楹联的文学史形象,拓展了对于新文学文化渊源的认识,对于今后的楹联与新文学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厕联是一种独特的楹联,古代社会就有书写厕联的传统,发展到现代社会,厕联以城市公厕为载体,成为公厕重要的文化景观。临汾市公厕景观叙事主要包括外观叙事、雕塑叙事与楹联叙事三种,其中楹联叙事是彰显公厕文化的重要内容。厕联承载着楹联文化传统,叙说着卫生文明观念、民生需求与人文关怀、地域文化特色及城市文明建设等内容。厕联既为城市建设增添了文化元素,构建了民众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为楹联非遗活力的唤醒、楹联文化的展示、楹联习俗的传承提供了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4.
《楹联小集》收录了陶武先先生所创作的200余幅楹联,涉及节庆、赠友、文事、怀古、吟物等多个方面.作为一种与传统习俗密切相关、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对仗文学,楹联有着严谨的格式要求,要在上下联的有限空间融入对现实人生的哲学思辨,营造出意味无穷的审美意境,是有一定难度的.陶武先在遵循传统对仗文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陈言务去,在有限的格式里将自己对客观世界的思考思辨思想和审视审究审美熔铸其中,创造出回味无穷的审美意境,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当代楹联创作风格,对当代楹联创作以及对仗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妙联话做人     
在楹联园地里,有不少蕴含哲理、深寓教益的妙联,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安徽省定远县城隍庙里,有一副颇为难得的“有色有味”的妙联:  相似文献   

16.
童年时代,一次在一家的楹联上,读得“一回酒渴思吞海,几度诗狂欲上天!”感觉此联不同凡响,盼酒若渴,想吞掉大海;诗兴大发,欲冲上云霄,实在是豪气震人!然而,之后的几十年也不知其出处。直到晚年才找到其源出。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楹联融入到我国风景园林中的原因,以及楹联在风景园林中的表现手法和产生的作用,认为楹联的形式美感和表情达意功能契合了风景园林对景观和思想境界的追求,是楹联得以融入风景园林的根本原因。而文人士大夫和封建帝王对楹联的倡导则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楹联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揭示和深化了园林景观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8.
佳联妙对多     
曾昭安 《社区》2014,(14):7-7
我国寺庙多悬楹联,而在寺庙楹联中,佛教楹联数量最多,但是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当是那种深含禅理、禅味、禅趣的楹联,它们或寓理于景,或说法于堂,或劝人以善。  相似文献   

19.
一文 《山西老年》2011,(9):49-49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20.
《金陵瞭望》2010,(30):68-69
徐利明,1954年2月生于南京。现为文学博士;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江苏省政协常委;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书法创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致公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印社社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文联特聘研究员和评论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多次担任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国际性重大书法篆刻展赛和学术研讨会评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