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兰:父亲,我刚刚收到了朝廷发出的征兵文书上有你的名字,我看你还是别去了!父亲:这是国家大事,我怎能袖手旁观?我一定要去!木兰:父亲,我想好了这次就让我去吧,你的身体还很虚弱。  相似文献   

2.
木兰故事原型发生在木兰山有偶然性,但千百年来"木兰传说"和木兰文化在这里孕育繁衍且蔚为大观则有其必然性。"木兰传说"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有木兰文化这一千古座标和天然文化场的特殊身份,从古到今,木兰山不仅成为木兰文化的最大结晶体,还使这里以它为龙头开发出全国面积最大的城市主题文化公园——武汉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的木兰文化建设给我们提供了经典范例,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升级旅游景区文化,既是一道宏观性命题,也是一种战略思考,更是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发清 《老友》2012,(5):20-20
盛世中华万事新,木兰歌舞俏佳人。 温柔千态蹁跹舞,甜美百灵嘹亮声。 锣鼓铿锵将耳聩,英姿飒爽引人钦。 精神抖擞多风趣,恰似红梅喜报春。  相似文献   

4.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比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诗》和迪斯尼影片《木兰》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分析迪斯尼为了达到其娱乐大众的商业目的,对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所进行的人物及主题方面的改编和西方化处理,以期阐释在影片《木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解构.  相似文献   

5.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比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诗》和迪斯尼影片《木兰》不同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分析迪斯尼为了达到其娱乐大众的商业目的,对中国传统的花木兰故事所进行的人物及主题方面的改编和西方化处理,以期阐释在影片《木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意识形态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解构。  相似文献   

6.
《京华烟云》是生活的叙写,是平凡人生的自然诠释;充溢着浓厚的道家文化精神,平缓自然、从容豁达;让人学会品味生活的和谐与恬淡,也尝试体会一种自我超脱与自由自在。《京华烟云》的味道是淳朴、宁静而芬芳的,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平和安详而自尊自爱。而《京华烟云》中最能呈现道家情怀的便是姚思安与木兰。  相似文献   

7.
大型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呈现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它以交响乐为灵魂,以中国歌剧这种艺术形式来重新诠释、歌颂花木兰,剧中音乐形式极为丰富,其中的多首咏叹调更是优美动人、抒情浪漫、极富光彩,彭丽媛对作品的演绎张弛有度,中西合璧、雅俗共赏,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中最为杰出的作品之一。20世纪以来,学界对《木兰诗》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在《木兰诗》的成诗年代、作者及木兰故里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对此进行归纳梳理,对未来《木兰诗》的研究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徐渭《四声猿》剧中四个故事《玉禅师》、《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均是作者在原有故事基础上的再创作,文章通过理清徐渭《四声猿》四剧之本事流变过程,分析徐渭再创作之动机,揭示其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美国动画片《Mulan》取材于中国古代诗歌《木兰诗》,通过削弱中西文化的明显差异,以文化共性为传播基础,采用西方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形式,将原著中的某些文化特征加以转换,同时植入西方价值观进行文化传播。通过分析两种“木兰”的文化差异和美式“木兰”在中国乃至全球得以接受的原因,探究美式文化转型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渭虽然是明代文坛的边缘人 ,但却代表着明代文学的一种新精神 ,就是以“玩文学”的方式消解“诗言志”、“文载道”的传统。他的诗文创作既非源自某种使命感或道义精神 ,也非社会的写照或干预生活的武器 ,而是一种游戏人生自得其乐的生存方式。他拒绝崇高拒绝深刻 ,化神圣为笑谈 ,化正经为滑稽 ,在明代文学特定的语境中横空出世 ,开启了晚明“独抒性灵”的诗风与文风  相似文献   

12.
自清代以来 ,徐渭绘画之所以为世人所重 ,除了其画作具有高超的技巧和艺术水平外 ,还在于其绘画闪耀着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贯穿于徐渭绘画的一条主线 ,是它的生命和灵魂。徐渭绘画的人文精神 ,是通过“不求形似求生韵”的审美追求 ,“横涂纵抹”的笔墨运用比兴拟人的表现手法显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明代诗人徐渭创作了大量异于前代的边塞诗,其边塞诗所表现的不再是传统的边塞生活寒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思念、边地将士保疆的壮志、马革裹尸的悲凉等主题,而是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边塞和平图,以及在和平之下塞外的奇异风光、人情风貌,诗中处处充溢着温情,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其和平边塞诗比前代战争边塞诗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许浑诗歌具有偶对精切、格律工稳、诗风浅近的特点,许诗的特点符合韦庄重审美、轻功利的文学思想.加以二人同处晚唐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在师承上皆受杜甫、白居易的影响,故此韦庄甚为推重许浑,在其诗歌创作中接受化用许诗的艺术手法非止一端.  相似文献   

15.
徐渭、董其昌二人深受晚明心学思想 (特别是王学左派 )影响 ,具有“狂者”精神。在文论上他们都反对前后七子提倡的复古之风 (徐激烈尖锐 ,董温文尔雅 ) ,都提倡具有真性情的文章 (徐提倡“真我”、“本色”,董提倡“淡”、“真种子”、“真血脉”、“悟”) ,但由于他们思想倾向 (徐倾向于道 ,董倾向于禅 )的不同、生活经历的巨大差异和由此造成雅俗观念的不同 ,使他们的文论又具有相异性  相似文献   

16.
徐渭和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处于明代,他们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阳明心学的影响,对内心有着深沉的观照,在剧作中则表现出了求真的文学品格及独特的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从心学角度对二人戏曲创作上的这些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力求展示出其似与不似之处,以对他们的剧作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徐渭创作实践与"真我"理论的离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徐渭个性表现与人生追求的矛盾有一个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其创作实践与“真我”理论从前期的偏离走向了后期的合一。与此相应,其传记体散文由前期以表现传主的舛错命运为主题转变到后期以表现传主的真率个性为主题,主题风貌由压抑向真率演变。徐渭创作实践与真我理论的离合过程与明代文学由中明向晚明嬗变的轨迹是一致的,这一离合所包含的两重性特征诠释了徐渭在明代文学史上弃故标新的先驱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木兰故事最早见于北朝民歌《木兰诗》,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以宣扬忠孝的名义传播的。美国迪斯尼公司根据中国木兰故事改编的动画片《花木兰》,塑造了一位带有女性主义精神的人物形象,在全球取得票房成功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中国学者对“另类”花木兰的质疑和批评。文章从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入手,重新审视《木兰诗》及日后的主要文本改编,认为中国的木兰故事存在有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