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不仅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而且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己内心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多样,开发潜力巨大。为推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把自身的活动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平衡的限度之内.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将与日俱增,对环境的污染和人类生存的威胁也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城市垃圾的管理机制、妥善解决城市垃圾资源化处理的资金瓶颈、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积极性是有效促进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强PM2.5防治,建设城市生态文明,是新时期我国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城市建设的必然之路。通过对PM2.5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界定,阐明PM2.5防治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新考量,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防治PM2.5的新契机。分析新时期我国PM2.5防治下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城市PM2.5防治工作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了显要位置,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依托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进行人化自然的合理改造才能够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提出理论设想,分析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提出“三个统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即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相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以及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对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至关重要,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从理论上探讨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生态文明理论,指出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发展观已不适应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发展的目的并非无限满足人类欲望。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由环境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生态城市,理顺体制、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厘清生态城市发展的障碍,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推进这项工程,既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也需要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在法理的维度,树立人本法律观、完善生态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生态保护功能等,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是一种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文化,是科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是生态文化价值和目标的体现,是生态文化发展的最高成果和最高表现形式。在生态文化指引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应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人的生态文化素质,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经济、法律和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13.
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指领导干部在理性的生态理念指导下,正确有效地运用经济、政治、法律等杠杆,带领人民群众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及消费模式,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生,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等方面的能力。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执政党执政能力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回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必然选择。提升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能力的路径为:加强教育培训,树立理性的生态文明理念;改革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制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绿色发展”能力;改革环境决策机制,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决策”能力;强化监督,提升领导干部的“绿色维护”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生态文明建设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我国工业化迅速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危机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思想、实践观、关于人与自然关系论述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和行动依据.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应以人为本,需要政府推动和依法治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各领域.在实践中,要推动绿色科技创新、探索合理生产方式、践行生态消费观、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法治建设等策略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巢湖综合治理与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升华。基于对巢湖生态现状客观评估以及巢湖保护治理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示范区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向,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重塑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为大湖治理提供借鉴案例。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武陵山试验区拥有生态优势,又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根据武陵山区的实际,创造性地寻求最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生态问题。在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澄明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三种主流思想,它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道路、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构建一系列相应的理论条件。乡土社会为生态文明的构建提供了文化上和观念上的理论基础。乡土社会中的文化心理结构是生态文明共同体与土地形成良性关系的基本条件。因此,通过对“土”的文化性和社会性的解释,可以为论证生态文明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条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生态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社区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在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生态文化的建设是重点,它为生态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进行生态社区中生态文化的建设,必须加强生态教育,倡导健康消费文化观,营造社会化的生态文化氛围,建立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一个全球城市化的世纪,也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厦门市作为沿海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迅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关注如何持续推进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要加快建立城市生态文明制度、综合治理城市生态环境污染、并注重发展以闽台地域文化为主的生态文化,力争使厦门成为“经济稳健发展、生活富裕安康、生态优美宜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