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治涛 《南都学坛》2006,26(5):32-35
“不断革命”论阐述了“大跃进”运动的历史背景、前提、根本原因、赶超目标和主要努力方向、途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工作方法等问题,因而成为“大跃进”的指导思想。同时,“大跃进”运动年代里的一些言论也指出“不断革命”论是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史学界对此认识不清。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在1957年至1976年经历严重曲折,这与毛泽东个人认识上的偏差和理论迷失直接相关,而毛泽东个人认识偏差和理论迷失的直接诱因是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苏对待斯大林错误的初步分歧导致毛泽东改变对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判断;中苏关系的恶化加深了毛泽东对国际国内修正主义危险性的认识;中苏关系的破裂强化了毛泽东对“继续革命”的必要性的认识。毛泽东思想发展经历的重大曲折是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中毛泽东即已对钢产量高指标产生怀疑并作出调整,虽然其怀疑和调整还不那么彻底。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毛泽东对“大跃进”时期钢产量高指标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吸取了教训,十分注意控制钢产量指标。他多次回顾“大跃进”时期钢产量高指标的历史,特别强调要吸取钢产量高指标的惨痛教训。“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钢产量高指标十分警惕,明确表示要警惕翻番,对钢产量指标的制定表现出十分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的中苏关系历经曲折,毛泽东处理中苏关系的目的也是颇受争议。有人认为毛泽东发表《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是为了换取斯大林对他的支持,有人造谣毛泽东赞成“斯大林‘暂时不改动这项条约的任何条款’的决定”,甚至还有人提出毛泽东想当“国际共运领袖”。事实上,真正的事实则是毛泽东坚持从中国抗战的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毛泽东坚持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毛泽东强调要“以苏联和苏联共产党为首”,但他反对封建“家长制”的统治和“父子党”式的关系。立足于上述问题涉及的相关史料,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和考证,大量史料证明毛泽东始终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始终坚持追求平等的党际关系,始终坚持从党的立场、人民的立场、国家和民族的立场出发开展对外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5.
屈超耘 《社区》2008,(14):43-43
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我国很快就进入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人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有的地方棉籽皮、玉米轴都当食品吃。对于这样的现实,最高领导层有着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是“十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问题,即成绩是主要的,缺点是难免的:另一种却认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对“大跃进”模式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冀 《南都学坛》2002,22(2):37-39
195 9年庐山会议对当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张闻天的《庐山会议上的发言》 ,深刻地分析了“大跃进”模式的严重错误 ,而“大跃进”模式是毛泽东理想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张闻天在庐山会议上不仅对“大跃进”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剖析 ,而且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 ,对导致“大跃进”运动发生的思想方法、思想作风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社是毛泽东提出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面红旗”之一,也是导致“三年灾害”的祸根之一。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坚决支持并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上海和华东地区的人民公社化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3年的“大跃进”彻底失败后,人民公社的弊端暴露无遗,但柯庆施仍然极力维护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为正确总结人民公社和大跃进运动的教训制造了障碍。  相似文献   

8.
“大跃进”运动是建国以来经济领域的一次大规模、急于求成、狂热冒进的运动,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失误。发动大跃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毛泽东的赶超思想、心理与现实的反差、自力更生的信心与不平衡的认识论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再论“大跃进”的历史成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跃进”运动作为特定时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一种历史性“创造”,它的发生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原因,是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给予历史结局总的影响的结果。国际环境的压力和国内形势的变化是“大跃进”产生的政治心理原因;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多种发展模式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客观选择是“大跃进”产生的经济原因;摆脱苏联束缚,走自己的路与自身建设经验的不足是“大跃进”产生的认识原因;毛泽东过分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大跃进”产生的思想原因;国家政治体制中存在的某些弊端和毛泽东个人专断作风的形成是“大跃进”产生的体制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苏论战与中国政治--论中苏关系恶化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 0世纪 5 0年代末至 6 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对中国的影响巨大而深远。本文通过分析中苏关系恶化和中苏论战的过程对毛泽东“反修防修”理论和实践的影响 ,阐述它是导致中国政治“左倾”和“文化大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肇始于1936年10月的“反差不多”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场自由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间引入瞩目的文学论争,作为双方主将的茅盾和沈从文虽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但今日看来,二者间却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新八股”、“公式主义”与“差不多”的问题,发现了当时文坛存在的“差不多”的创作现状,并开出了差不多的“药...  相似文献   

12.
1958年,人民公社在中国一哄而起,被称作“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毛泽东对人民公社一直是青睐有加的,从1959年8月19日毛泽东写给吴冷西等人的一封信中,我们或许可以窥知其“公社情结”。毛泽东打算用有力的调查材料来驳斥国内外对人民公社的指责,他认为人民公社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础,必须得到保护。在他本人关于人民公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均透露出了对人民公社的偏爱。以这封信为线索来探究毛泽东的“公社情结”,“小缩影”印证了“大历史”的关怀。  相似文献   

13.
公平正义是毛泽东一生的追求,其集中体现在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经济建设理论、文化教育理论及其外交理论等治国思想中,当今我国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源于对毛泽东治国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提出是对毛泽东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具体化;“避免两极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理念是对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教育大众化”理念是对毛泽东教育公平思想的进一步落实;“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建构和谐世界”的理念是对毛泽东外交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因此,重新审视毛泽东治国理念的公正诉求,对于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于以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和谐社会建设有着极为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孤独意识在毛泽东诗词中早已有之,到了晚年,大跃进失败,三面红旗受挫,诗思更加沉郁,一些咏史诗词描述的大都是志大才高、命运多舛的孤独寂寞的人物。从诗之角度看,晚年的毛泽东,犹如一位孤独的拾穗者,为我们拾取人生最后的辉煌,作为一名不倦的探索者,其脚步敲击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路上,苍凉的诗行是永恒的印记。诗人又像鲁迅在《野草》中描述的不倦跋涉的“过客”。捧读毛泽东诗词,面对毛泽东遗体,令人生出无限的感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宣传有着密切关系。对毛泽东提出的关于革命宣传的方针和政策进行梳理,可以看到其观点和指导方法实际上与大众传播的"强大效果"理论十分吻合。毛泽东本人所秉持的大众传播"强大效果"观和他提出的一系列指导革命传播的方针,成为促使中国革命传播取得强大效果的重要因素。这一中国革命传播的史实,为大众传播"强大效果"理论提供了最好的思路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实事求是确立为我党的思想路线。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又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我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确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力军,农民问题处理得好坏关系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败.毛泽东一生始终关注农民利益,所以在他领导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发挥.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我们能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关键看“三农”问题能否理顺,而“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农民利益问题,分析了毛泽东惠农思想的内涵,以毛泽东惠农思想为基点,指出这一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杜威和毛泽东虽然分属不同的阶级阵营,立场观点迥异,但都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努力探索并躬行“知行合一观”和“平民主义教育”的教育哲学。从思想渊源上分析,杜威的教育哲学基础是以“经验”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而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则是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的。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卢卡奇同样重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精神,同样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同样探索独特的革命道路,为什么只有毛泽东能够成功呢?关键在于毛泽东能够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实际、理论与认识辩证地统一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根据具体的历史环境来提出实践问题,利用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探索出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同时还探讨了他们关于群众与党的关系问题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谢维营教授将毛泽东政治实践中“人民内部矛盾”的提法“越是重视越得不到正确处理”等背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理论上存在缺陷、逻辑上也不完善。然而,“人民内部矛盾”提法不仅具有自在的逻辑背景,也是毛泽东式的话语体系在特定历史场景下的逻辑表述,其政治实践中为达成个人神圣的具有绝对权威的意志.具有自延安时期以来历史的、逻辑的、一以贯之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