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学传播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经历了口语媒介文学传播时代、手抄媒介文学传播时代以及印刷媒介文学传播时代几个阶段。每个历史阶段上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不同面貌和文学生态的不同变化,都和当时传播媒介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文学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深深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文学传播媒介本身已经不仅仅是文学传播的物质传播渠道,而且构成了文学本身的一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2.
从儒家文化出发,对忧患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条件作简要的分析论述,并从中探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德育有四大原则: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三分”原则,主体性原则。所谓全面性,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基础性就是打好基础,达到发展的基本要求;“三分”就是分段、分层、分类发展;主体性就是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咏史怀古之作不绝如淡,稽古拟古之声层出叠现,突出地体现为一种试图复活逝去价值或利用既往求得现实变革的不断努力。这种引人重视的文化现象,不能不催促我们放开视野,从民族文化心理与大文化背景上检视、追寻与探析。一、利用历史来对现实作出裁判——主题发端的价值取向处在文学史长河之端的《诗经》,即开始激荡着经验式的怀古浪花。其可分为三种形式:自我中心式、代言式和陈述式。以抒情主人公个人情感为线索的,如《小雅·小弁》由眼前衰败景象联想昔日通往京师  相似文献   

5.
春雨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是决定我国古代农业丰歉的关键因素.春雨作为生命之水的意义积淀在人们的心里,成为春雨意象形成的基础.唐代开始,文学作品中的春雨意象更加丰富多彩,体裁多样,专题的题咏自宋代开始便急剧增加,艺术表现方式多样,体现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春雨意象的不同美感.春雨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别具意味的抒情载体:文人或因春雨伤花而惜春,或因春雨绵绵无尽而生离情别绪,或因羁旅客居遭遇春雨而思乡怀人等,这些都丰富了春雨的文学和文化内涵,使春雨从一种气候现象而成为一个能够唤起全民族共同记忆的符号.  相似文献   

6.
德育工作必须关注文化整合在德育过程中的功能和力量。因此,无论是德育过程理论水平的提升,还是德育实践的有效进行,都要求我们对德育过程中的文化整合进行深入、全面的探讨。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基本内容有:精神文化要素、物质文化要素、制度文化要素和行为文化要素。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何以可能是指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前提性,即对德育过程中文化整合的根据、意义进行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高校德育供需平衡机制的内涵和构建高校德育供需平衡机制的意义,阐述了构建高校德育供需平衡机制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针对当前实际,提出了许多战略性方针和政策,这是适应高校改革形势和发展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重要文献。为此,仅就教学过程中的德育理论,作些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不仅与学生自主性的确立有关,而且与学生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高校民族班学生由于特殊的地域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不应循规蹈矩。为达到教学预期,民族班古代文学教学应当立足实际,借鉴比较文学研究的视域,通过文化之间的交流为民族学生理解与接受搭建津梁;调整章节设置,打破传统以时代为序的常规,按照人类认知规律,由易而难,调动学生理解与接受的兴趣;充分利用当代媒介手段,将书面知识与直观呈现结合起来,深化民族学生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作家可分为三大板块,进而也可对应地将古代文学分为三大板块官吏作家创作的官吏文学板块,士作家创作的山林文学板块,民众作家创作的民间文学板块.三大板块各有其鲜明的特征,又相互影响,有着共性.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的层次,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缤纷多彩的色调.具有无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浸润着的强大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运用情感因素,是难以把握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为了达到运用情感因素的积极效果,本文就其中的五条原则展开分析论述.一、理智性原则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发挥情感作用,首先需摆正情感的位置,处理好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情感对理性的征服有促进作用,是很好的方式和手段.但是,它本身却难以最终解决问题。最终还要靠理性来说服人、改变人.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把握情绪的分寸,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将感情用事理解为以情感人.如果没有理性的前提和基础,那么这种个人随意性的情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难以成为德育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新的历史形势下,根据学校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以下几条德育管理的原则。 (一)指导性原则 这条原则的实质是关系到学校德育管理的指导思想、学校性质和方向的问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相  相似文献   

13.
论文,即论断事理的文章。论文这种文体在我国,可说是源远流长,品类繁多。除论而外,还有说、辨、解、原、议、释等。吴纳的《文章辨体》和徐师曾的《文体明辨》都是将论视为论说文中之一体。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篇中说:“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精研一理者也。”意思是说所谓“论”,就是概括各种言论、意见、精密地研求出一种道理。在论到这类文章的体制和写作特点时说:“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穷对有数,追于无形,钻坚求通,钩深取极;乃百虑之筌蹄,万事之权衡也。故其义贵园通,辞忌枝碎。必使心与理合,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斯其要也。”这就是说刘勰认为,论有五个要点:一是辨明  相似文献   

14.
高校古代文学教学辩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古代文学产生以来,辩论便与文学及其教学结成了血肉相连的“一家人”。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开展教学辩论,是对我国古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师生平等、切磋砥砺、意气风发、畅所欲言、触类旁通的教学风尚的继承与发扬光大,也逦合了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潮流。教学辩论具有交叉性、自主性、研究性、开放性特性,它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术人格,为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和撰写论文打下基础。古代文学教学辩论的组织实施必须遵循四个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抓“大”放“小”原则,不唯权威原则,“攻守异势”原则。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网络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分析,提出应对网络文化挑战的德育创新原则:即寓教于网,潜移默化的教育原则;强化网络意识,健全主体人格的原则;突出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内在需要的原则;树立服务意识,追求教育效果的原则。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机制,达到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环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形成和完善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德育不仅应从体系内部进行探索,而且必须集学校、社会、家庭力量于一身,参与社会环境的变革与整合,重新审视德育环境建设,努力使高校德育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德育是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促进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德育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通过构建主体参与式的高校德育立体网络,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的道德能力,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文学教化论是贯穿于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的一条主线 ,它以“诗言志”、“美刺”说、“文以明道”为核心范畴 ,形成具有教化特色的文学本质论、功能论、作家论、创作论及风格论 ,从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文学教化论体现出中国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精神 ,其实质上蕴涵着强烈的古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文学审美中的欲与理苏桂宁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文学所反映的欲与理的关系,是随着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变化而变化的,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显然对理解中国文学审美情趣的变化不无帮助。一、先秦与欲相关的美学观在先秦关于情故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石头」意象孟修祥石头意象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从先秦史传文学记载“灵石崇拜”现象开始,到后来的志怪、传奇小说及诗、文、辞、赋等文学形式中,都有大量的石头意象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观念的变化、文学形式的演进,石头意象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