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构成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分权化改革与市场化改革交互作用的体制变革时期,以政策调整为主要手段的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有其必然性及制度性缺陷。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与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推动其必须进入制度创新的新阶段。重构一种科学规范的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新模式以保持深层次利益结构平衡,已成为经济与行政体制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的逻辑选择。  相似文献   

2.
张强  吴克昌 《云梦学刊》2010,31(3):79-84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应以大部门体制为基本方向。广东省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必须遵循这一方向,这既是贯彻中央关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又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据协同政府理论,广东省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有三种基本模式可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包括两个部分,即政治利益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中央与地方作为一个系统,其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永恒的,也是统一的,同时,只要有中央与地方出对存在,就会存在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利益关系。因此,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是明显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在不同的体制下具体协调方式存在很大的不同。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强权政治支配的体制下,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由行政性中央、上级命令与地方、下级服从的“行政关系”,或主要由这种“行政关系”来协调;在社会资源主要由平等交换的市场支配的体制厂,中央与…  相似文献   

4.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2间彼此职责权限的划分.构成了政府内部的纵向权力结构,因而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能否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合理配置行政的纵向权力结构,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政治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理沦,成为指导改革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一、邓小平关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的基本内容邓小平关于中央与地万关系的一系列主张,不仅是他的有中国特色行政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本身也构…  相似文献   

5.
机构改革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途,关系到是否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宏伟战略目标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关键所在,关系到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利益分配。但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改革必须要进行下去,不改革是不行的。而且最根本的是一定要总结前几次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创新观念,建立健全适应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地方政府机构理论模式。一、现行地方政府机构不适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急需改革我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和制度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及其运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白平则 《理论界》2012,(6):91-94
中国古代的地方监察体制主要有三种形式:中央授权监察体制、中央常驻监察体制和中央巡回监察体制。中央授权监察体制下,地方上监察权与行政权不分,监察权无法独立运行;中央常驻监察体制下,地方上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但很难避免监察权地方化、行政化;中央巡回监察体制下,监察权不仅独立且不易地方化与行政化,对监察权的运行是最有利的,但是监察权滥用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古代的监察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内部行政监督制度,监察权的不作为、滥用是很难遏制的,美化古代监察制度而对其严重缺陷视而不见是要不得的。  相似文献   

7.
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实践课题和理论课题。建国以来,我国对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了多次调整和改革,都未能使它走向合理化、规范化。当前,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为配合重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行政体制的需要,深入探讨和正确处理中央与...  相似文献   

8.
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的博弈行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由过去以行政组织为主要基础的行政服从关系转向以相对经济实体为基础的对策博弈关系。财政包干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由过去的强制关系向协商契约关系转变,中央相当大部分的财政收入通过与地方谈判获得,形成放权让利的新局面,其博弈模式的均衡是中央政府采取下放政策而地方政府以对抗的对策回应,导致中央财政能力弱化。而分税制是对财政包干体制的根本否定,其着眼点是逐步收回向地方下放的权利,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博弈模式的均衡为中央集权而地方对抗的局面,中央采取“以牙还牙”策略,而地方政府的理性决策总是对抗中央政府,其结果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中央财政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踵随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而发展的中国行政改革,历经几年的消长盈缩,形成了一个令人喜忧参半的格局:一方面,原有的绝对高度集权的中央大一统行政管理模式已被打破,地方行政体制被重新赋予独立的品格;由中央统管的资源、财政、人事以及物资分配诸权力的下放明显地刺激了地方自主行政的热情和进取心,促进了地方经济活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发生了深刻变迁,以行政权力为轴心的压力型供给体制的形成,对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治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一体制的支配下,有关义务教育治理规则的制定权掌握在中央政府部门的手中,其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偏好来划分农村义务教育的事权范围,供给责任下移因此有了制度的空间.但农村义务教育与一些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要保证下移的各项任务和指标的落实,中央政府部门必须要利用行政权力的优势,通过政绩考核的方式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压力和激励.这种压力型的体制赋予基层政府的只是外在的压力而非内在的激励,所以,无论制度内财力是否充足,基层政府始终有再甩"包袱"的卸责冲动,制度外供给也因此成为了改革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供给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世界各国中央与地方之间行政权力关系的形成原因复杂,因国情不同而互有差异。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间,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我国宪法,在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同时,彰显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决心。从政经一体化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到政经分离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再一次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化,突出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中央政治权力展开。各朝在地方行政体制上虽各有特色,但总体上行政层级呈递增趋势,地方职权呈递减趋势。基层乡村组织各代虽有变更,但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宗法性和政治性。封建社会从秦至清的二千余年间,地方行政层级基本上在二级至四级之间变换,而以三级时间最久。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外重内轻”向“内重外轻”演变。行政职能中只突出政治职能,而弱化经济、文化和社会职能。行政体制的废立全凭君主意志,缺乏容观的指导原则。行政体制的核心是中央集权制,扼杀了行政活力。  相似文献   

13.
青海土司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司制度是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特殊地方行政体制。明清时期青海地区的土族、撒拉族中也实行了土司制度。本文从土族、撒拉族所处的历史背景、民族属性、地理环境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土司产生的原因。认为土司制度是明清中央政权在这一地区实行的符合民族特点的地方行政体制,对稳定边疆地区的局势、调和民族关系、维护明清的封建统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规范的总称。由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各国的教育行政体制也存在区别。探讨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行政体制类型及其利弊,对于认识我国当前的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很有帮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各国的教育行政体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些类型的划分可能存在交叉之处,但有助于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各国教育行政体制特点。一、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这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教育行政机构所享有的行政权力的大小来划分的。所…  相似文献   

15.
行政改革与体制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阶段,我国新一轮行政改革正在地方各级政府逐步展开。行政改革不仅仅是精简行政机构和公务员——尽管这是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内容的系统改革,是整个行政体制的创新。在当今时代条件下,只有立足于行政体制创新来进行行政改革,才能使改革取得持续性成效。一、体制创新是行政改革的时代要求体制创新是现时代各项改革的主题。在变化已成为常态的当今信息时代,社会和事物变化的速率加快,新旧更替的周期大大缩短。在这种时代条件下,改革与创新几乎成为发展的同义词。发展必须通过不断的改…  相似文献   

16.
朱全宝 《理论界》2009,(7):191-192
中央近期明确提出:依法探索并推进"省直管县"体制.[1]笔者通过阐述美国地方政府的四种基本形态及其结构特点,进而分析我国现行"市管县"体制的缺陷,以希冀美国地方政府的体制模式对推进我国"省直管县"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借鉴,以期进一步推进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贾玉英(河南大学历史系)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比较复杂多变,它是宋代乃至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尚无专论。本文拟就宋代从二府到三省、枢密院体制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作一初步探讨。从二府制到三权分立制的演...  相似文献   

18.
行政审批改革十余年来,地方政府创新对推动行政审批改革之功不可小觑。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体制、流程、监督、项目清理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创新,并取得显著成绩,许多行政审批改革经验经地方探索后上升为国家决策。另一方面,法治瓶颈的制约、法律责任的缺失、各自为政导致的制度脱节和改革成效难以固化等问题,则使得地方行政审批改革涉危履险。只有通过加大中央授权与放权、完善地方行政审批改革立法、强化公众参与等手段,破除地方行政审批改革之困境,拓展地方行政审批改革之创新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地方创新对推动行政审批改革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是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国家稳定的大局。在几年来经济学界和政治学界的讨论中,政治学界侧重于从政治整合的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主张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经济、法律控制,经济学界则主要从财税体制的角度认识问题,提出对策。这些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中央与地方关系仅仅看成是政府内部的关系,而不是从政府外和政府内两个角度来认识和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事…  相似文献   

20.
一、九年来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 (一) 旧投资体制的简况及特征 我国在建国初期的投资计划管理实行的是以中央为主,集中管理为主的体制,这是根据当时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面临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为了集中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加快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决定的。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管理体制演变为实际统一计划、分级管理。一九五八年以后,在投资体制上中央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在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